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比较零散,本文试图通过一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归纳总结出故事法应用的一些目的和方法,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故事法 原因 目的 方法
  
   1.开讲故事的原因
   其实发现这个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有帮助,是非常偶然的。开学不久,一次上下午的语文课,当时天气比较闷热,加上中午午睡,有些学生就感觉疲乏,趴在桌子上,提不起精神。我开讲了没几分钟,就发现很多学生睡着了。提醒他们后,虽然有几个勉强挣扎着起来听讲,但课后做练习的效果很不好。
   下一次下午的语文课,还没上,我就有些担心了。正好一个学生到办公室问我问题,说的是“鸡犬升天”这个成语是如何来的。我给他讲了以后,觉得讲成语故事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成语,于是便在上课时把故事又讲了一遍。在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当我说到“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时,很多原来趴在桌上的学生抬起了头;当我说到“刘安修炼成仙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好奇地看着我,迫切希望我讲下去;当我说到“这个成语也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时,学生露出满足的笑容。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因为我们学校所处位置比较偏僻,学生的阅读面是非常窄的。而且农村里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还有就是学生们在初中时,被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所束缚,一到高中,教学有所变化,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于是,每当上下午的课时,我总会花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故事。这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且对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一年下来,对故事法教学也进行了反思,对它的得失也进行了总结,我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个方法的应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在这里,就把自己用故事法教学的经验记录一二,供大家参考。
   2.常讲故事的目的
   2.1为提高学习兴趣而讲。这在前面讲原因的时候已经提到,讲故事主要起一个“警示”和连接的作用。为了这个目的,我主要在下午上语文课和一段时间的课本教学后讲故事。有时候教师自己也会感到上课非常地累,少了一些快乐,多了一些束缚。尤其是夏天下午的课,自己也是昏昏沉沉,不要说让学生提起精神来了。这时候,我往往会选择讲一个故事开始一堂课,学生也往往会跟着我的故事而从梦中“惊醒”。
  还有的时候,上完一个单元,要讲练习了。这些练习是学生做过的,而且我也改过的,但还没有讲过。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会了,或没必要讲了(通过考查证明不是),但我总要让他们巩固一下。这时候他们会觉得厌烦,于是故事就上场了。
   2.2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讲。上课文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课外的文学文化常识是书上找不到的,学生一时也无法自己弄清楚的。这时候我就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比如我在上《过秦论》《鸿门宴》时,就把秦统一六国和楚汉战争的前因后果讲了个透彻,再把地理老师春秋战国和秦统一的地图借来。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很直观地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信息,并且很容易就能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上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2.3为引导阅读方向而讲。自习课的时候,每个班主任总能收上一两本课外书,那是学生偷偷看的。学生往往因为看书而迟交或不交作业,有时候上课也看,就影响了课堂效率。对语文老师来说,课外书当然是提倡看的,不过要分时间。但我发现,学生们看的课外书太“杂”、太“滥”,非常有必要进行引导。
  开始的时候,我把个别学生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不要看或者尽量少看那些娱乐杂志,多看看经典文学作品。然后我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说经典作品对人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上《再别康桥》时,讲了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与他的诗。有一位平时并不怎么爱看书的学生竟然去借了徐志摩的诗集来看,并且每有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来问我。
   这以后,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看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我讲了楚汉战争以后,就有学生借《高祖刘邦》一书来看;我讲了鲁迅与许广平的故事以后,学生以往对鲁迅厌烦的态度就大为改观,反而借了鲁迅的小说、杂文、日记、家书、传记和评论来看。
   3.总讲故事的人和方法
   总讲故事的人当然是我自己了。教师讲故事,方法可以自己控制。但是我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对他们的最初要求是能够复述一个故事。比如《读〈伊索寓言〉》中有九个寓言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讲述其中的任意一个,并加入他们自己适当的想象。第二步要让他们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明白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故事。第三步是创作故事,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己编一个故事。后来主要用于创作小说中。最后就是化故事于无形,不再借助故事的“魔力”,就能够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方法有很多,上面说的复述、创作是;选择内容、时间、场合也是;还有就是要注意讲故事的一个度。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事物总是两面的,它也有缺陷。有时候讲故事的时间太多,就会主次不分;有时候把故事讲得过于生动,学生就很容易沉醉其中,反而难以转移注意力,上课的效率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
   4.还讲故事的体会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想我与故事法的缘分会越来越深。故事法,我是不会放弃的。但是第一年的经验是否适合下一年,这一届的经验是否适合下一届,都要通过实践证明。原则是适合学生的上,不适合的就下。但我想,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容易接受那些生动有趣的东西。所以故事总是要常讲不断的,越讲越新的,再讲还要有意义的。
   以上谈的是我用故事法教学的一些个人所得,也许只是自己教学的一个经验总结,可能对其他老师的教学也没有什么用处。但就个人而言,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总有一些启示。至于说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只能让今后的实践来证明。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学与创新王文蕊 《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年 第08X期
  [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李妹双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 第20期相关文献
  [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谢清华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年 第11期
其他文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我省民族工作面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来激发和培养。数学学起来让人感到枯燥无味,然而数学课堂同样可以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趣味的芳香,充满着诱人的魅力。请看我区某校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三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块饼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圆、写汉字,教师认真地颀赏着他们
2010年3月9日晚,一场车祸改变了两个年轻人的人生.25岁的南宁女孩阿萍(化名)成了植物人,至今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28岁的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阿涵(化名)因醉酒驾驶,被判处有期
期刊
加强调解仲裁与信访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就业
期刊
期刊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影响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据此提出了拳击运动员的一些心理训练手段与方法,为拳击教练员训练提供参考.
不久前,省委五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加快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省委加快海南西部开发建设决策的强劲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在学校所学的内容要直接针对岗位第一线.因此如何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一直是摆在中职院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有利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日趋露出不足之处,使得传统的杜邦分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