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葡萄纹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周至春秋田园葡萄纹彩陶罐 (新疆和静察吾乎沟出土)

  葡萄,来自远方的水果,与它扎根的土地有着数千年的缘分。人们将之绘成纹样,装点生活。跨过漫漫丝路,越过历史长河,葡萄之乡的葡萄纹一路走来,见证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浪漫。
  提起新疆,耳畔立刻会响起一句话:“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瓜果似乎是新疆地区的一张名片,而新疆的少数民族、特别是维吾尔族,也将这张名片穿在身上:将巴旦术(扁桃)绣成花帽,戴在头上;把葡萄、石榴、无花果绣成坎肩,披在肩上;还有花草瓜果纹样俱全的毛毡毯,铺在地上。瓜果之乡的儿女,一望便知。而在这些瓜果纹样中,葡萄纹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

3000年前的葡萄纹


  我们大都熟悉这个故事: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异域植物的种子,其中就有葡萄。《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这里的“蒲陶(桃)”,就是葡萄,学者认为是希腊语BOTPUSO的译音。中原地区从汉代开始种植葡萄,那当时的西域,也就是如今新疆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时候开始和葡萄结缘的呢?一只远古陶罐上的葡萄纹,给了人们答案。
  1987年,在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天山南麓的和静县察吾乎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片占地约五平方千米的古墓群,是当地一个氏族的公共墓地。除了一座墓断代为东汉之外,其他古墓的年代,都在公元前1000到公元前500年之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到春秋时代。就在这片古墓群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葡萄纹最早的踪迹。
丝路与葡萄的缘分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000 多年前。断代为 公 元 前 1000 年 ~ 公 元 前500 年的新疆古墓,曾出土彩绘葡萄纹陶罐,展现了当时田园中普遍种植葡萄的情形(题图)。葡萄纹沿着丝路传入中原地区,被加以改造,形成了丰富的纹样组合,比如唐代流行的“海兽葡萄纹”。(右图)为山西博物院藏唐代海兽葡萄纹铜 镜,葡萄藤蔓布满铜镜背面,瑞兽在果实之间起舞,寓意吉祥。

  那是一个夹砂红陶罐,乍一看,和那些遍布彩绘纹样的新石器时代陶罐没什么不同。可仔细审视陶罐上的纹样,就会发现它的独一无二:颈肩深红色的彩绘分成四组图案,其中三组是不规则的网纹,网格内填涂点纹;而最后一组图案,则是一枝蔓藤卷曲、果实累累的葡萄。考古学家推断,网纹代表的是规划整齐的田园,而葡萄纹的出现,表示着在当时的西域,葡萄已经是常见的种植作物。

丝路上的旅程


  日本学者关卫在《西方美术东渐史》中描述葡萄纹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西亚细亚人特别是亚述人,老早就将葡萄艺术化而把它应用于纹样上,但那些纹样也是传自南欧,即在公元前4世纪时从希腊传到罗马的。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地方发掘的古代玻璃壶中,也有描葡萄纹样的……”
  希腊、罗马钟爱葡萄纹,和酒神崇拜有关。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用葡萄酿酒,而且教会了人们种植葡萄和棉花,他代表了丰收的喜悦,守护着希腊的农業。希腊、罗马的葡萄纹,常和酒神形象同时出现,充满了宗教意味。公元前334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历经数年,其影响力达到西北印度、大夏(今阿姆河流域)和安息(今伊朗)一带,形成了一个东方的“希腊文化圈”。希腊、罗马式的葡萄纹,就在这个文化圈内传播发展。汉代畅通的丝路,令新疆地区得以广泛地接受这一地带上的文化元素。曾经和田园密不可分、朴拙简练的葡萄纹,开始有了希腊古典艺术的风格。比如新疆民丰地区出土的人兽葡萄纹罽(ji,皮制品)上,葡萄纹与卷发高鼻的异国男子和种类莫辨的野兽搭配。这让人不能不想到希腊文化中葡萄纹和酒神的经典组合。
处处葡萄纹新疆地区是瓜果之乡,葡萄尤其出名。生活在此的维吾 尔族民众十分热爱葡萄纹,在他们的服饰、地毯、花布、建筑上,都经常使用。上图为一座使用了大量葡萄纹做装饰的典型维吾尔族建筑。其中既有造型写实、作为视觉主体的单独纹 样;也有枝蔓交错、构成边框的连续纹样。

  丝路上的交流也是相互的。葡萄纹从希腊罗马走到新疆地区,再从新疆地区走入中原。中原文化不但给葡萄纹增添了“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也对葡萄纹的呈现加以改造,反过来影响了新疆地区的葡萄纹审美。葡萄纹不再总是独立出现,居于纹样组合的中心地位,而与同样来自西域的忍冬纹、穿枝卷草纹等纹样结合,成为了极好的辅助装饰纹样。唐代还有一种“海兽葡萄镜”,葡萄与瑞兽成为铜镜上最流行的纹样。葡萄纹装点着古老的铜镜,也如同镜子,反射出中外文化在丝路上的反复冲撞与融合。

生命之纹


  如3000年前一样,今天的新疆维吾尔人,仍将葡萄视作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当地人居住的庭院里,葡萄是最常见的植物,天热时人们可在葡萄荫下乘凉,风沙天则以之为屏障,抵御风沙侵袭。
  在沙漠绿洲中茁壮成长的葡萄,带给古维吾尔人的,是生命的色彩。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绿洲农耕经济,让维吾尔人能够充分意识到葡萄之美,并通过纹样来表达对葡萄的喜爱。而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强化了他们对葡萄纹的重视。
  居住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回鹘人被认为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之一。回鹘人信仰佛教。佛教中,手持葡萄的菩萨表示五谷不损。而随着伊斯兰教全面传入新疆,维吾尔族也接受了伊斯兰的宗教艺术规范。葡萄纹的藤蔓无限延绵,枝叶密不透风,果实丰硕有序,这与伊斯兰艺术的精神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在新疆地区,葡萄纹样多与其他的花果纹相结合,美观大方,绚烂多彩。比如维吾尔族女性喜欢穿一种以“艾德里斯”花绸缝制成的连衣裙,而裙外则要套上一件深色金丝绒对襟坎肩,坎肩胸前绣的花纹,就常是一颗颗水滴状的葡萄与花草、蝴蝶等纹样的组合。而男女花帽的帽瓣上,也常用葡萄纹来点缀。
  从希腊酒神之好,到维吾尔族服饰上的点缀,葡萄纹走过了漫长的浪漫。(摘自“丝路遗产”公众号)(编辑/小文)
其他文献
我的芬兰婆婆过去常说,“西苏精神甚至会带你穿透花岗岩。”如果你看看这些巨大的露出地面的灰色花岗岩层,它们从冰河时代起就遍布芬兰的乡村和森林,你就会明白,穿透花岗岩不仅困难,而且是不可能的。  在芬兰语中,“西苏”意味着力量,意味着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在有些人看来疯狂、几乎无望的任务。我的婆婆经历过冬季战争(1939~1940)的轰炸,当时芬兰遭到了占压倒优势的前苏联军队的进攻,但却成功地進行了抵抗,
近几十年太空垃圾的数量急速增加2019年3月印度成为第四个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的国家  一位巴基斯坦高级官员指责印度的太空计划产生的太空碎片成为太空污染的主要来源。巴基斯坦科技部长法瓦德·乔杜里敦促国际社会关注印度“不负责任的”太空任务。  太空碎片是成千上万来自旧火箭的零件碎片或散落在太空的主要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  乔杜里发表上述评论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印度2019年9月坠落
在欧洲北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存在一个地缘政治异常的地方,国界线从这里的许多建筑上贯穿而过。在这里,一个人也许和配偶睡在同一张床上,却处于不同的国家。这里的人会为了经济优势迁移自己家的前门。    荷兰的巴勒纳绍距离比利时边境不远,拥有近30个比利时飞地,统称为巴勒海托克。在地图上,位于荷兰的比利时国土看起来像变形虫,其中一些比利时飞地当中还包含荷兰的飞地,就像变形虫的细胞核。  这种混乱可以追溯到
情绪,以及人们体验、表达、谈论情绪的方式都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你认为情绪是亘古不变、全人类共通的天性?大部分人都这么想。  其实,情绪始终在变,一种情绪在不同时空会有不同的体现,情绪的种类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减,有些甚至会永远消逝。相应地,人们表达、描述情绪的语言也在变。  环境催生、改变人的情绪、情感和用以描述这种体验的词汇。有些情感、情绪被时代淘汰了,而它们的名称则随着语言的演变而被其他情感、
你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吗  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吗?  事实证明撒谎,至少是那些无关紧要的谎,可能是将我们所有人联系在一起的社交粘合剂。虽然我们不善于识别谎言,但可能只有一个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你发现说谎者……动物学家、作家露西·库克探索为什么在整个动物界以及在人类中普遍存在这种不良行为。说谎以求和平  通常我们所说的“撒谎”是指某人用言语或行为来欺骗我们。但实际上,因为我们并未准确说出我们的真实想法,真
表面来看,滚烫的华夫饼(waffle,或称松饼)烘烤模具与冰块似乎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它们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都能给人带来痛感。极端的热和极端的冷都能给人类的皮肤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大脑对这些极端温度的监测方式也具有相似性。  我们经常认为皮肤和嵌入其中的神经主要负责触觉,但是生物学家所谓的“躯体感觉”实际上包括广泛的多种感觉。  当然,它包括触觉在内,或者说对皮肤受到机械刺激的察觉。但也包括本体
日本:灾  2018年12月12日,“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京都的清水寺公布年度汉字为“灾”,象征日本2018年天灾不断,像是侵袭关西的高温和豪雨、北海道、大阪都发生大地震,另外有多个强烈台风2018年接连登陆日本,都带来严重灾情。此外,还发生了被认为“人灾”的财务省篡改文书、大学入学考试违规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日本2004年度所选汉字,那一年,日本发生造成68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
2018已过去3/4,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第十个年头,全球经济基本从创伤中恢复。随之改善的,还有曾让人感到绝望的失业率。  2017年,全球失业率降至5.6%,略低于危机前水平。中国近几年公布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4%~5%左右,每年近千万的失业人口(包括“毕业即失业”的应届大学生),已然成为国民心上的一道疤。  但这道疤并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无论是在尽力避免负增长的发达国家还是在闷头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
由家具设计师RENZO
试想,如果你想在巴黎凯旋门顶上吃一顿私人早餐,想在最后一分钟订到The French Laundry的晚餐,甚至想在托马斯·凯勒的家里品尝他为你准备的私人菜肴。  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并非普通大众所能享受。但对于少数特权阶级(例如那些收入高但时间少的“空中飞人”)来说,却有一批专门满足他们每个奇思妙想的“专人服务团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  这些俱乐部的顶级会员拥有专门的“生活方式管理”团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