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校园媒体在大学生获取信息、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校园媒体的发展与创新受到高校宣传机构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校园媒体人员组织不善、经费受限等情况,分析困境的成因以及在新形势下校园媒体的发展趋势与良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校园媒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黄健,男,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校内舆论和宣传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学风、校风建设的具体展现,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校园媒体发展不均衡、发展受限制的情况已成为常态。本文以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这五所高校为重点调研对象、其余高校辅助调研,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目前高校校园媒体的困境及如何在“互联网 ”时代寻求突破。
  1.高校校园媒体概述
  校园媒体是由高校相关部门指导并发行,以全体高校师生为受众的信息传播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它们担负着传递信息、引领思想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功能。另外,“互联网 ”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web端、手机端也成为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给传统校园媒体带来巨大冲击,迫使其在夹缝中寻找生机。
  2.吉林省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现状
  如今,吉林省有63.5%的高校拥有3-5家校级校园媒体(以下简称为校媒),94.6%拥有2家以上,基本每个学校有至少1家。成立超过10年的校媒所占的比例是28.38%,2年以内的校媒所占比例是5.41%。有超过1 / 4的校媒拥有50-100人工作,有1 / 5的校媒甚至拥有100人以上的团队。大部分校媒采用“学生负责人—副部长—干事”的管理模式,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的是部门制或者中心制。有23.2%的校媒会定期或定量给予学生奖励,35.6.%的媒体会鼓励学生拍摄视频作品参加全国或区域性比赛,或者媒体自身举办比赛。另外一些优秀的同学享有参加省市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的评选。
  校媒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学校领导的相关动态、校内讲座、各种会议和学术交流。运作方面,广播的更新周期是最快的,其次为校园网,校园电视的更新是稍慢的,相对最慢的是纸媒。绝大多数指导教师有专业背景并从事其他行政或者教学工作,其在校媒中主要职责是:内容审核发布、干部任命、举办活动审批权等。
  如今的校媒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媒体间的融合就成为大势所趋。如东北师范大学创办的《东师青年》在人人网、新浪微博上就拥有自己的主页。再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11年开始组建华外传媒,将校园广播、校园电视以及校园网聚合,全面开展工作。根据调研发现,融合度最高的应属校园电视和网络平台。于是就出现了网络电视台(如:奶牛TV-东师网络电视台)。
  3.校媒发展困境成因及解决办法
  首先高校主管部门管辖范围过大,内容发布管理过死导致媒体生命力逐渐削弱。很多校媒运营资金无法得到保证。再次,信息时代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也更方便快捷。加之校媒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制作内容粗糙,缺乏创新意识,节目受众稀少。
  解决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校媒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建立起统一的校内新闻信息发布中心。其次,校媒指导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适当调整宣传政策,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空间,体现校媒特色。另外要加强校媒队伍建设,增强专业能力,奖惩措施分明,管理制度合理。
  4.新时期校媒的发展走向
  首先,校媒生产内容关注点应偏向于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求职、校园服务、素质拓展等方面。并且要实现媒体网络化。在社交网站上建立宣传主页,定期更新,吸引同学关注。
  其次,高校应放开校媒广告招商硬性限制。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东师网络电视台”联合商家进行《东师榜样》节目的拍摄录制,“东师之声校园广播”借助迎新开展自身和相关商家宣传活动,均达到良好效果。
  再次,与主流媒体寻求合作,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如FM96.3-吉林教育广播将全省校园广播进行资源整合,培训校园广播工作人员,使其走进省台直播间参与节目制作,并举办主持人大赛。除此之外很多门户网站也开设了高校板块,定期更新校媒节目等(如:视友网)。另外社会媒体在人才招聘时优先选择有校媒工作经验的学生,这也是未来社会媒体与校媒间的发展趋势。
  最后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校媒开始跨界融合,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web端或手机端。这样既可以一站式宣传又可以优化配置人员,提高效率,提升质量。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我们网”“校内视频”“东师网络电视台”都尝试运用这样的手段让自己在新媒体的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又如“青梅”(简称QM),专为大学生打造的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平台。这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校媒呈现的主要形式。
其他文献
摘 要:《等待戈多》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对西方剧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希望中的绝望,与绝望中的希望两方面去探讨“等待”的意义。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等待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等待戈多》是著名喜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摘 要:在古代,藏族地区实行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度,广大人民饱受欺凌与压迫,生活苦不堪言。这使得广大藏族人民无比痛恨奴隶制,无比痛恨压迫者,他们对现状极端不满,渴望出现一位拥有强大力量的“解放者”领导他们挣脱自己身上的枷锁,获得渴望已久的自由。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可以借助神佛的力量来实现,来源于被压迫人民内心深处的呐喊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可以这样说,《格萨尔王传》的创作者就是这些胸怀反抗精
摘 要:近年来,将明星作为卖点的“粉丝电影”逐渐走进观众眼球。随着电影商业化的发展,“明星 粉丝 电影=粉丝电影”这一固定模式正在逐步确立,并呈现出一种新型类型电影的趋势。本文以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为例,对“粉丝电影”这一类型进行梳理,分析这一电影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粉丝电影;《小时代》;明星效应  作者简介:丁瑞(1992-),男,汉族,山西省临汾
摘 要:本文主要以艺术真实为理论依据,通过把握其内在规律与逻辑,对《浮士德》全剧的整体构架进行解读,并从中观照其艺术形象在现代性中的价值与意义,旨在阐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张力作用及其二者对人生与生命的意蕴。  关键词:艺术真实;棱镜;现实意义;观照  作者简介:张旸,女,西北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
摘 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朱光潜所译的《文艺对话集》选取了柏拉图全部对话中最能代表其文艺思想的七篇,读者可从中窥见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大致轮廓和中心观念。文章以此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柏拉图的诗学观念进行简要阐释;同时也立足此书,兼谈朱光潜译本的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诗学观;朱光潜;《文艺对话集》  作者简介:戴佳文(1995-),女,江苏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
教育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地意识到预测分析在調整招收及保留率方面有重要意义。预测分析可以帮助教育机构预测学生注册情况,从而支持决策分析。然而,在数据使用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个问题——决策者对数据的使用是否符合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有悖伦理道德的数据使用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甚至还可能对学生学业进步产生阻碍作用。  一项研究提出了一套指导高层决策者如何在符合伦理道德的条件下使用预测分析的框架,包括五个方
项目课题: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羌族神话形态研究”,项目编号为10SA135。  摘 要:古羌文化被喻为 “东方的玛雅文化”,羌族神话在羌族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羌民族沉淀下来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要做的工作是,通过讨论羌族神话故事的文化模式特征,从中窥探出羌民族的“神性记忆”。  关键词:羌族神话;多元性;文化模式  作者简介:王芳芳,女,四川绵阳人,讲师,毕业于四川
最近,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完善立法,否则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举步维艰。我国的教育立法长期滞后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关系的相关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法律真空地带,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他没有具体提及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包括主要开展继续教育,服务于公众终身学习的远程教育的立法问题。其实,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继续教育立法更是严重滞后,将视野扩展到终身
摘 要:色彩是现代油画的主要表现手法,是通过颜色的使用来体现作者的思绪,从而形成作品的,在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油画创作中色彩的艺术意义以及现代油画理性色彩的表现形式两个部分,分析色彩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现代油画;理想化;色彩;视觉  作者简介:丰于朝(1992.7-),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敦煌艺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
摘 要: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讲述了“铁屋子”的故事,而他的故乡就如同一间“铁屋子”,愚昧的民众在昏睡中不知不觉死亡,作为双重异乡人的鲁迅在试图拯救他们的过程中感知到先驱者与群众的隔膜,由此而唤起悲哀与孤独的情感。  关键词:铁屋子;孤独;异乡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  一、从“铁屋子”到“故乡”  鲁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