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结课形式,提升学生阅读品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不仅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情境,品味语言,训练语感,而且要启发学生从作品中走出来,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内化为学生的言语修养。精心设计结课形式,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重新审视、打量文本,才能使其看得更远,提升其阅读品味,最终提升其语文学习价值。
  一、比较中领悟体裁特点,回归言语表现形式
  言语内容总是靠一定的言语形式表现的,当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是“怎样写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对言语表达形式只能处在一种感性的领悟阶段,只能就具体的言语内容谈言语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给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空间。如魏星老师在教学《寓言三则》时,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看来,三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下面默读课文,看看这三篇课文之间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谁发现得多。
  生:这三篇寓言的结尾都有一个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师:这样的道理像不像人生格言?
  生:像。
  师:咱们把这样的结尾取名为“格言式结尾”……
  (出示三篇课文的结尾,学生齐读。)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
  生:有。
  师:其实,我们的心中也住着狼,住着狐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要让不好的一面出来呦。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发现每个故事的主角是动物。
  师:也就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
  ……
  这个教学片段精彩之处在于首先让学生在比较中自主发现寓言的文体特点。其次,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点拨提升,将人文性的获得与工具性的训练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最终在言语形式时,仍不忘记在得“意”中得“言”。
  二、练说中内化句式特点,关注自我生活实际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是这样结课的:
  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
  生(齐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生:喜欢,他有爱心,爱护野生动物,在爸爸的影响下,我也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生:喜欢,因为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遵守规定。
  生:不喜欢,因为他是外国爸爸。(众笑)
  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
  生:不。
  师: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
  生:做人的道理。
  师: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板书:不管?……都?……)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众笑)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自觉遵守。
  阅读中,积累固定的句式,并尝试运用,是帮助中年级学生快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显然,对“不管……都……”言语范式的内化积累,是语文课的第一要义。通过机械枯燥的造句训练,显然不是最优方法。薛老师高明之处在于让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反复朗读,并通过角色体验帮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语境情况下,联系上下文,链接生活,关注自我,浸润心灵,深刻感悟理解,而非望文生义、浅尝辄止。
  三、拓展中阅读,提升文本主旨认识
  《夜晚的试验》结果促使超声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课后习题“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是教学难点所在。教学中采取“多元选择”的导读策略引导学生明白“善于思考”是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主要原因之后,适当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师: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是优秀的科研品质。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自由读)一天晚上,卢瑟福走进实验室,当时已经很晚了,见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干什么呢?”“也在工作。”“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么?”“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卢瑟福教授会经常对他的学生说:“……”
  师: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来。(生动笔写)
  师:谁来读一读?
  生:他经常对学生说:工作不思考就相当于才吃饭不消化……
  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不只是工作中是这样,我们的学习中也是这样的。
  潘新和教授指出:“不能内化为言语生命营养的阅读,亦是无效的阅读,不得法的阅读。”阅读教学如何不至于让学生“囿于文本,死于言下”?从文本主旨出发,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深刻领会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不露痕迹,突破难点。敞亮学生的内心世界,滋养学生语言生命,言语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结课形式,“超越文本”进行阅读,是阅读教学最高艺术所在。它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拓宽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使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的言语内涵。好的结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引领学生活学语文,学活语文,这样学生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他文献
摘 要: 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语文教学应把加强思维训练作为重要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打造民主课堂,激发需求心态,注重启发诱导应该作为思维训练的关注点。语文教师应当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善于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
目的分析疼痛规范护理对开胸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机体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开胸患者中抽取100例为护理观察对象,按时间平均纳入对照
每堂课都要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然而某些老师不知何时问,提问从何处切入,更谈不上考虑提问质量,总是满堂课提问,满教材地问,导致课堂上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兴趣不浓,甚至还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那么课堂提问该什么时候,该从何处切入,以便提高提问质量呢?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我认为,在以下时段处切入,效果显著。  一、在课堂导入时的引语处切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这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如何具体实施是关键。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只有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全面改革中职语文课程,切实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在历经由计划向并轨的变革后迎来了又一新的挑战。它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给中职学
摘 要: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是当代教育极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阅读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塑造学生的个性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本文认为文学阅读教学应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建构开放的评价体系。只要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那么学生在品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其健康完善的个性将得到培养。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话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独白式的教学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推行对话教学,真正发挥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话教学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本文探讨了对话教学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 对话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运用  所谓对话即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