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及其艺术性就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首先应该肯定的是生物学是趣味性和科学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生物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学生是否对生物感兴趣,不仅决定于学生本身,更与老师的引导和教学技艺有很大的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还与老师的语言、动作、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教学技艺的具备不仅与老师自身的基本素质有关,更需要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逐步提高。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技艺 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80%都来自课堂,尤其是对于好奇心正处高峰期的初中生来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把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去追求,这才是教师的最高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牢固掌握知识,得到美的享受。根据笔者从教将近20年的经验以及与同仁交流学习所得,现与大家共同探究学习如下: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老师比作演员,那么学生就是观众,怎样吸住观众的眼球,怎样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打瞌睡,怎样让观众中途不离场,怎样让观众与你同喜同悲,这就看你表演的话题是否符合观众的需要了,也就是他们是否感兴趣。根据多年的经验,笔者认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以及每节课的新课引入非常关键。为了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必须去找一些新奇的但又不失科学性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告诉学生,地球上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但我们人人都得吃饭,怎样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呢?学生马上会想到袁隆平,此时老师应立即对该生表示赞赏,并且让他简单介绍有关袁隆平的情况,然后再让其他学生作补充,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国人引以为豪的袁老,有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探索的情操。然后继续引导,“同学们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你希望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它既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又能节约土地?”于是学生热烈的讨论,看谁的奇思妙想得到同学们的掌声最热烈。其中有个学生希望有这样一种植物:地上接西红柿,地下接土豆。这个同学刚说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四起。在学习植物的繁殖这节课时,我端上了一棵开着三种颜色花的菊花,同学们一下子惊诧了。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于扦插、嫁接、压条这些很基本的农业知识异常陌生,通过现场操作,他们掌握得很快,并且在下还尝试着把家里的一些花花草草进行实验,课堂上的兴趣延伸到了实际生活中。
中学生物学有些知识虽然接近自然,贴近生活,但有些比较抽象,令人费解,难以接受。初中生13~14岁,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弱,仍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比如在学习染色体这节课时,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了解认识染色体的结构。合理运用直观教具,教师的讲解就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知识,易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 讲究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教学艺术的情感性重在“以情感人”,充满魅力。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把感恩教育、情感教育始终贯彻其中。成才先成人,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没有爱心,那我们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在学完人的生殖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今早上给妈妈拌嘴了,现在感到很难过;有的学生说以后尽量不惹妈妈生气;有的孩子说以后得多做家务等等。当学生看到有关藏羚羊的遭遇的视频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激怒了,说应该狠狠地惩罚那些可恨的偷猎者。当学生了解到一次性筷子、一张纸的来历时,他们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学习完呼吸系统和消化吸收后,曾经有很多学生成功地说服了自己的爸爸戒烟限酒。
实践证明,懂得艺术教学的老师,爱的情感的表达和流露往往恰到好处。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索、兴奋和鼓舞。所以,在生物学课堂上我特别注意培养和学生的感情,做到和学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一节生物课的教学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问题情景可设置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作为课堂引入,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教师问:人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分呢?生男和生女是怎么回事?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他们会聚精会神地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下面的课堂内容。古人云“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当学生和教师有分歧时,要允许学生发表意见,不必回避,不要感觉有失身份。这样在学生中会树立威信,增进师生的情感,加深教师的亲和力,课堂教学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讲究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共同的本质特征,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决定的。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在人类现有科学知识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预期将来某些领域的发展前景,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以激励学生从小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了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后,有的学生说长大后当一名生物学家研究生命科学,争取把人的每个基因密码破获,这样人类的生活水平会大大提高。当了解了转基因技术后,有的学生问能否在市场上买到有关这项技术的设备和用具,说想尝试一下高科技的东西,说不定还真能研究出新产品呢。又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研究的不断深入,光合作用机理完全清楚后,人类便有望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淀粉等有机物,免除耕作之苦等等。
综上所述,生物学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该在教学过成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自己在教学过程的艺术技巧,争取达到艺术教学的最高境界,让学生在欣赏、享受过程中学到知识,让他们既成人有成才,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艺术型老师。
参考文献
[1] 李勇.试析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l).
[2] 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 周谦.学习心理学[M].教育出版社,1992.
[4] 朱笛思.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6] 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技艺 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80%都来自课堂,尤其是对于好奇心正处高峰期的初中生来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把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去追求,这才是教师的最高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牢固掌握知识,得到美的享受。根据笔者从教将近20年的经验以及与同仁交流学习所得,现与大家共同探究学习如下: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老师比作演员,那么学生就是观众,怎样吸住观众的眼球,怎样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打瞌睡,怎样让观众中途不离场,怎样让观众与你同喜同悲,这就看你表演的话题是否符合观众的需要了,也就是他们是否感兴趣。根据多年的经验,笔者认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以及每节课的新课引入非常关键。为了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必须去找一些新奇的但又不失科学性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告诉学生,地球上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但我们人人都得吃饭,怎样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呢?学生马上会想到袁隆平,此时老师应立即对该生表示赞赏,并且让他简单介绍有关袁隆平的情况,然后再让其他学生作补充,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国人引以为豪的袁老,有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探索的情操。然后继续引导,“同学们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你希望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它既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又能节约土地?”于是学生热烈的讨论,看谁的奇思妙想得到同学们的掌声最热烈。其中有个学生希望有这样一种植物:地上接西红柿,地下接土豆。这个同学刚说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四起。在学习植物的繁殖这节课时,我端上了一棵开着三种颜色花的菊花,同学们一下子惊诧了。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于扦插、嫁接、压条这些很基本的农业知识异常陌生,通过现场操作,他们掌握得很快,并且在下还尝试着把家里的一些花花草草进行实验,课堂上的兴趣延伸到了实际生活中。
中学生物学有些知识虽然接近自然,贴近生活,但有些比较抽象,令人费解,难以接受。初中生13~14岁,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弱,仍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比如在学习染色体这节课时,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了解认识染色体的结构。合理运用直观教具,教师的讲解就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知识,易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 讲究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教学艺术的情感性重在“以情感人”,充满魅力。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把感恩教育、情感教育始终贯彻其中。成才先成人,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没有爱心,那我们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在学完人的生殖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今早上给妈妈拌嘴了,现在感到很难过;有的学生说以后尽量不惹妈妈生气;有的孩子说以后得多做家务等等。当学生看到有关藏羚羊的遭遇的视频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激怒了,说应该狠狠地惩罚那些可恨的偷猎者。当学生了解到一次性筷子、一张纸的来历时,他们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学习完呼吸系统和消化吸收后,曾经有很多学生成功地说服了自己的爸爸戒烟限酒。
实践证明,懂得艺术教学的老师,爱的情感的表达和流露往往恰到好处。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索、兴奋和鼓舞。所以,在生物学课堂上我特别注意培养和学生的感情,做到和学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一节生物课的教学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问题情景可设置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作为课堂引入,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教师问:人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分呢?生男和生女是怎么回事?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他们会聚精会神地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下面的课堂内容。古人云“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当学生和教师有分歧时,要允许学生发表意见,不必回避,不要感觉有失身份。这样在学生中会树立威信,增进师生的情感,加深教师的亲和力,课堂教学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讲究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共同的本质特征,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决定的。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在人类现有科学知识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预期将来某些领域的发展前景,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以激励学生从小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了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后,有的学生说长大后当一名生物学家研究生命科学,争取把人的每个基因密码破获,这样人类的生活水平会大大提高。当了解了转基因技术后,有的学生问能否在市场上买到有关这项技术的设备和用具,说想尝试一下高科技的东西,说不定还真能研究出新产品呢。又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研究的不断深入,光合作用机理完全清楚后,人类便有望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淀粉等有机物,免除耕作之苦等等。
综上所述,生物学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该在教学过成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自己在教学过程的艺术技巧,争取达到艺术教学的最高境界,让学生在欣赏、享受过程中学到知识,让他们既成人有成才,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艺术型老师。
参考文献
[1] 李勇.试析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l).
[2] 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 周谦.学习心理学[M].教育出版社,1992.
[4] 朱笛思.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6] 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