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6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分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慢性重型肝炎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在腹膜炎发作前、腹膜炎发生时、腹膜炎治愈后的变化,以同组中未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为对照。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在腹膜炎发生时下降,腹膜炎治愈后回升(P均〈0.01)。结论:血小板计数变化可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的一项辅助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重型肝炎是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或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不能正常膳食,静脉给药和支持疗法是重型肝炎的重要治疗方案。重型肝炎患者凝血机制差,免疫功能低下,外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成功的治疗需要2种或以上药物的联合使用。同时,经研究证实药物体外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抑制效果好,但体内根除率较低,原因主要
目的:研究柯里拉京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所致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的疗效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观察其对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