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引导点拨,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既要摆脱“全盘授予”的“满堂灌”,又要摒弃“放任自流”的“满堂转”。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教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随机地引导点拨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随机点拨 优化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有着很高的艺术性。点拨所要求的是随机,而不是随意。“点”,就是指点。当学生思维未到火候时,教师给以指点,加一把火,点在关键处、要害处,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拨”,就是“拨疑”、“拨向”。当学生在疑难面前束手无策时,当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进行及时、巧妙的引导和点拨,能起到“点石成金”、“拨开迷雾”的功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教师该怎样恰到好处地点拨呢?下面谈几种做法。
  一、把握时机,巧妙点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抓住启发的时机,点拨的时机。当学生“山穷水尽”,面临困境,进退维谷时,教师加以诱导点拨,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有一种登岸成功的喜悦和仙人指路的感激。在这种情境下学习知识,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位教师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是一个?摇?摇?摇 ?摇的班长?一个学生代表发言:“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班长。”而另一个却反驳道:“老班长没有做到诚实守信。”一时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借机建议同学们先别急躁,静下心来好好看书、好好思考:“老班长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吗?并说说理由。”稍等片刻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班长答应过指导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在还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死了。所以我说他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自己也亲口说他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老师:“老师很喜欢听到你这样的观点。但生命诚可贵,难道老班长就不愿意让自己好好活下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班长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鱼汤?”(学生读书思考。)另一学生说:“书上说得很清楚,‘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他这样做就是想把吃的留给三个小战士,因为他答应指导员要把他们送出草地。事实上三个小战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长说到做到了。因此老班长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把握课堂内与众不同的声音,教师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教师的巧妙点拨就成了画龙点睛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巧妙点拨过后出现。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教师善于捕捉闪光点,适时点拨诱导,会扬起学生个体再创造的风帆。
  二、抓住矛盾,相机点拨
  教学中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文本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积极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
  如《麻雀》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一般只认识到这一句在写什么,而没有注意为什么写,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后面写小麻雀样子的语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于是我质疑:“为什么要写风?不写可以吗?”这一提问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句上,迅速地开动思维机器去主动地寻找答案,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从“猛烈”和“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正因为风大,小麻雀才会从巢里掉下来。这一答案找到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有的说,猎狗鼻子虽然很灵敏,可它能嗅到麻雀的气味,发现小麻雀,风肯定也帮了忙。这一答案注意了文章的前后联系。有的说,风吹树摇,这一景象衬托了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怜的样子。这一答案从写作技巧来分析,认识更进一层。这些答案比仅仅知道这句在写风大风猛的认识要深得多。从这一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师善于抓住矛盾,巧妙点拨。
  三、疑难之处,恰当点拨
  在学习中,学生对有些内容常会一带而过,表面上看似理解了,其实并未真正弄懂。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点金之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其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登堂入室,寻幽探胜。如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学生表面上似乎也理解了句子意思,但其实并不能真正领悟其写法的精妙。因此,教师要适时地点拨:“这儿为什么用‘绿’而不用‘到’或‘过’呢?”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碰撞在一起,有学生答道:“‘绿’比‘到’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有学生答道:“‘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有学生说:“‘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有的学生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经教师的相机点拨,学生深刻领悟到作者构思上的别具匠心及写法上的精妙,积极主动地去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
  四、借助媒体,直观点拨
  一篇课文,代表了作者特定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但由于从外观上只是一系列文字符号的组合,而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的事物,给学生理解、想象、体验带来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投影或多媒体来展示相关的图像资料,教活课文。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作者是想通过文本来唤起大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当上到课文的重点部分(地球易碎的原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提问:“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回答:“生态灾难。”我说:“你们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呢?”学生:森林被伐,土地变成了沙漠,没有人住。我点拨道:“森林被伐,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人们背井离乡。你们还记得甘肃舟曲县的泥石流、云南的干旱、泰国的水灾和《楼兰之死》吗?这些悲剧都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造成的。”学生说:“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了酸雨的形成。”我补充道:“臭氧层遭破坏、酸雨的形成将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的增加。”学生说:“水污染,很多鱼死了,生物物种减少,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接着我一边出示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受到严重破坏的配有哀乐的图片,一边声情并茂地解说,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凝视着画面,倾听着老师的解说。当我解说完,画面定格,教室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表情都那样凝重,有的女同学已泪光闪闪。这不是师生同时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吗?
  这样的延伸,这样的点拨,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驾驭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方法多样、科学正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的点拨,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文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语文能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掌握好点拨的教学艺术,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共鸣掌握运用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它是声乐训练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共鸣的含义、在歌唱中的意义与运用,以及在歌唱中出现的一些共鸣问题进行分析,试图给歌唱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 声乐表演 共鸣 重要作用  一、引言  声乐艺术是音乐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依靠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进行二度创作歌唱。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必须经过严格科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训练,而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它体现了语言的综合素质,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感还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
摘 要: 语文教师作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作为直接从事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学思想的负面影响和不应有的高考压力,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从而肩负起这一教育与时代重任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其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必修课的“阅读与鉴赏”中明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第一,对“上层”学生来说,教学难度必须设定在通常要求之上,只有这样,“上层”学生才有挑战的激情。第二,要关照“下层”,目标定得比通常水准高了,对“下层”来说,压力很大,我们教师要精心组织合作,填平“下层”学生与高标准之间的沟壑,让“下层”学生冲刺。在设定高水准的教学难度下,要想让每个学生学习有效,最累的不是优生,而是中下层次的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指导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斗争中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年来,我们学校尝试通过诵、书、唱、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古诗词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中,渗透到校园生活中,从而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充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诵读古诗词,夯实人生基础  1.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词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
摘 要: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要适时反思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反思性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要摆脱“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应对灵动而富于变化的课堂,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离不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即在课堂短短40分钟内要最完美、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怎样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我略有几点体会和认识,与读者探讨。  一、把握语文教学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打造高效教学的关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