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青霉素G钠致腹痛31例的护理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247-01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分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本文只针对临床上静脉滴注青霉素G钠诱发的腹痛展开讨论并进行经验总结。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病区共发现31例患者在静滴青霉素G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地腹痛症状,经及时处理,腹痛症状消除,未影响青霉素G钠的使用。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24例,年龄6~54岁,平均 38 岁。其中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气管炎8例,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慢性盆腔炎6例。既往均无消化系统疾病史,近期亦无外伤史。青霉素G 钠的剂量为8~12万u/kg,以生理盐水100~150ml稀释后静滴,空腹静滴14例,饭后静滴17例。
  1.2 临床表现
  在静滴青霉素G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绞痛,14例为脐周疼痛,17例为全腹痛;15例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均正常,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
  1.3 处理及护理
  病人主诉腹痛后,第一时间调慢低速并通知医生,儿童控制滴速至10d/分左右,成人控制滴速至20d/分左右;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减少疼痛;做好心理安慰心情疏导工作,减轻患者心理紧张或焦虑情绪;严密观察1~2分钟,若腹痛缓解,则继续慢滴,待腹痛消失后再调快滴速;若腹痛不缓解,则遵医嘱给予山莨菪碱0.2mg/kg肌肉注射,继续观察腹痛情况。
  1.4 结果
  20例于减慢滴速后2分钟内腹痛自行缓解,11例于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后腹痛缓解。31例均在腹痛缓解后逐步加大滴速至30-100d/分,至输液毕,未再出现腹痛。
  2 体会
  本文收集的31例腹痛均发生在静滴青霉素G钠的过程中,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史,近期亦无外伤史,减慢滴速或肌注山莨菪碱后迅速缓解。通过排查式分析,考虑为静滴青霉素G钠所致。经统计,发现本文收集的病人具有以下特点:①青霉素G钠用量较大,成人使用量基本都在800万u/次,10岁以下儿童使用量基本都在240—400万u/次,药液浓度高,滴速偏快;②女性偏多,占77.4%,男性偏少,占22.6%;③空腹時用药者占45.16%,饭后用药者占54.84%;④腹痛特点为持续性脐周疼痛或全腹疼痛,而腹部无阳性体征。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但青霉素G钠静滴为何会引起腹痛,其发生机制并没有找到理论依据,与本院药学人士探讨,并共同查阅多种版本的药物使用手册,没有发现青霉素G钠的不良反应中有静滴可引起腹痛一说,青霉素G钠的使用说明书中亦无提及,但在本院图书馆藏书中发现1995年出版的《中级医师》6期上有所报道,症状和处理方式与我们临床相似,余再无记载。
  3 建议
  2011—2013年是我国治理滥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时期,青霉素G钠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其使用量被作为考核临床医生抗生素使用量的一项硬指标(提倡使用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G钠),足以说明青霉素G钠使用的广泛性。因此临床使用青霉素G钠治疗时,在常规进行药敏试验后,使用过程中还要警惕发生腹痛。医生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尤其是大剂量给药,应当选择静滴作为唯一的给药方式,尽力避免空腹静滴,可减少腹痛发生。女性病人大剂量静滴青霉素G钠时,护士应特别注意控制滴速不可过快,也可避免发生腹痛。一旦出现腹痛,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对减慢滴速后腹痛仍不缓解者,遵医嘱给予解痉药山莨菪碱肌注。
  4 讨论
  4.1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4.2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 ,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4.3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4.4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磺胺和四环素联合用药,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混合输液,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臻、异丙臻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临床上一定要严格掌握配伍禁忌。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4.4.1 要到有抢救设备的正规医疗单位注射青霉素,万一发生过敏反应,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在注射过程中任何时候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不适,都要立即告诉医生护士。
  4.4.2 注射完青霉素,至少在医院观察20分钟,无不适感才可离开。
  4.4.3 不要在极度饥饿时应用青霉素,以防空腹时机体对药物耐受性降低,诱发晕针等不良反应。
  4.4.4 两次注射时间不要相隔太近,以4—6小时为好。静脉点滴青霉素时,开始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以不超过40滴为宜,观察10—20分钟无不良反应再调整输液速度。临床多有报道,滴速过快易导致腹痛。
  4.4.5 青霉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因为青霉素溶液放置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而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多,易导致药效降低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开发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监管系统,对我院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率进行监管,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规范医疗设备合理配置。方法 基于HIS系统、PACS等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开发
在互联网社交情境下,基于组织内部知识网络特征,将个人知识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传递,并向其他的知识接受者转移,最终被接受者吸收、创新、发展。随后,知识在组织内部传播和分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对大棚大白菜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以园田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以农业废弃物腐熟麦秸与腐熟大粪干及园田土壤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富有机质
【摘 要】 目的 了解溧水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至2013年溧水区网报病毒性肝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年至2013年溧水病毒性肝炎972例,全县平均年发病率为26.25/10万,男性多与女性;中青年高于其他年龄组;年份监测显示逐年呈下降趋势。 结论 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在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开展大年
目的探讨峡部入路方法在改良Miccoli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改良Miccoli手术的5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将其分为峡部入路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