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这个字,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在学校,作为女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保持一份既符合潮流又符合职业的时尚,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步入教室,因为这样,总能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一份好心情。美是一种选择。
我觉得,美不可旁观,一定要摄入。就读小学的孩子,年纪都还比较小,对美的了解、对美的分辨及对美的认识都还不是太深入。作为老师,衣着美一点,正是一条简单而又有效的渠道去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教师的衣着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是新一代的塑造者。教师的着装既应符合自己的职业要求,又应具有相应的审美效果,素雅大方,整洁得体。美国的巴尔教授说:“服装是人们形体美的自我表现。”依此看来,教师着装首先要做到合身得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师而言,着装是“身正”的一部分,是师表的一部分。正因为教师身负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处在生长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小学生,常常把老师视为自己心中的偶像,甚至会模仿他们的说话声音、走路姿势、着装款式和色彩。或许第一天,学生们惊呼:“老师真美!”第二天,学生们可能还会说:“老师真美”到后来,学生们就会开始发现美的魔力,他们会觉得穿着美丽的老师能更好地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使他们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他们更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利的。他们会开始模仿。这时,学生们就能开始真正地领悟人间美好之物了。
在人类文明史上,服装的发展一直有它的社会功能,它是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宠德说:“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整体展示——服装、身体、面目、态度为你打开凯旋、胜利之门,你的出现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服装是强烈的、显著的信号,它向社会提供有关一个人的大量信息。服装是有利于沟通的工具,它用非语言表达的方式推进了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流。
就教育场景而言,教师服饰与学生发展并不是无关的,相反,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师生关系的状态与教师服饰是相关的。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渊博,而且与教师的服饰所反映的外在形象明显相关。
不同的教师服装和打扮或许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并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第一,老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整洁、样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每天更换衬衣,往往反映了一个老师做事有序、行为处事简洁明快和干练,注重卫生和健康等。衣着样式复杂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办事不利索、累赘的感觉;衣着色彩搭配反差较大的人,往往会使人有不协调、易变、难以沟通的感受。第二,衣着是老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外部符号,而老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受染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第三,衣着不仅反映了老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而且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体育老师的运动装显示出健康的美、运动的美。如果一个体育老师给学生上体育课时,西装革履,显然是与老师专业角色不适应的。
可是,作为老师,难道只需每天穿着光鲜亮丽,就能尽到自己教育学生的义务了吗?不,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形象感染、陶冶学生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富有美的健康心态。
其实,作为老师,衣着美一点只是一条引领学生开始了解美的渠道,优秀的教师,衣着美一点的目的,更应该是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曾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中说过:“美是一个库存,是人们在精神极度空虚的时刻,一个让你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东西,是使生命继续丰富、圆满的东西。”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就能让学生一点一点地积累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美的库存。这个库存,需要在平常积累许多美的感受,然后或许在读一篇古文,在听一首音乐,在进行一次观光,而不再是看着一幅画时,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真美!”这就是美的威力,即使在学生处于困境的时候,或许一丝曙光,一次发现,他们也能感叹:“真美。”并继承这一美的动力,克服困难,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而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老师做法也很简单,一次对学生的表扬,可以告诉全班表扬他的理由,这就是一种美;一次对最近新闻的点评,就可发现一两点,可正可反,告诉学生这里当中隐藏着哪些美;新年回校,也可与学生交流在新年看到了什么美,在交流中,也是一种美的传递与叠加。而这其中的美,最好是看不见的,只能用心去感受的。学生领悟到这种美,这种无半点功利色彩的美,就可让其永驻心中,学生自我也会学会不炫耀、不嚣张。
一个成长的学生,如果要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话,除了本身的知识基础够多够硬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拥有真真切切的内心的美。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就像我们老师的衣着一样,在为学生勤奋工作的前提下,学生们大部分都会喜欢衣着美一点的老师。这就是美的竞争力的基本体现。所以,我们老师告诉什么是美、哪些是美之外,更要告诉学生怎样自己焕发美。蒋勋先生说:“美是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只要一个人朝着自己的生命极限努力拼搏,那么他就会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他的身上必然会焕发出一种壮丽的美。所以,作为老师,从现在开始,就要引导他培养这种健康心态,可以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也可以在学生遭遇困难时鼓励他不要灰心,努力向前。更可以从自己衣着入手,告诉学生这是努力拼搏后的美的嘉奖,这既能告诉学生拼搏能焕发美,又能让学生珍惜美好的事物,因为他们知道美好事物得之不易。这样培养的学子定能在以后的社会中更富有竞争力。
当然,这些已是后话,但我们老师首先可以做到的,就是懂得选择,让自己的衣着美一点,引领学生们走进美的殿堂,让学生慢慢拥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
我觉得,美不可旁观,一定要摄入。就读小学的孩子,年纪都还比较小,对美的了解、对美的分辨及对美的认识都还不是太深入。作为老师,衣着美一点,正是一条简单而又有效的渠道去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教师的衣着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是新一代的塑造者。教师的着装既应符合自己的职业要求,又应具有相应的审美效果,素雅大方,整洁得体。美国的巴尔教授说:“服装是人们形体美的自我表现。”依此看来,教师着装首先要做到合身得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师而言,着装是“身正”的一部分,是师表的一部分。正因为教师身负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处在生长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小学生,常常把老师视为自己心中的偶像,甚至会模仿他们的说话声音、走路姿势、着装款式和色彩。或许第一天,学生们惊呼:“老师真美!”第二天,学生们可能还会说:“老师真美”到后来,学生们就会开始发现美的魔力,他们会觉得穿着美丽的老师能更好地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使他们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他们更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利的。他们会开始模仿。这时,学生们就能开始真正地领悟人间美好之物了。
在人类文明史上,服装的发展一直有它的社会功能,它是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宠德说:“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整体展示——服装、身体、面目、态度为你打开凯旋、胜利之门,你的出现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服装是强烈的、显著的信号,它向社会提供有关一个人的大量信息。服装是有利于沟通的工具,它用非语言表达的方式推进了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流。
就教育场景而言,教师服饰与学生发展并不是无关的,相反,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师生关系的状态与教师服饰是相关的。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渊博,而且与教师的服饰所反映的外在形象明显相关。
不同的教师服装和打扮或许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并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第一,老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整洁、样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每天更换衬衣,往往反映了一个老师做事有序、行为处事简洁明快和干练,注重卫生和健康等。衣着样式复杂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办事不利索、累赘的感觉;衣着色彩搭配反差较大的人,往往会使人有不协调、易变、难以沟通的感受。第二,衣着是老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外部符号,而老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受染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第三,衣着不仅反映了老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而且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体育老师的运动装显示出健康的美、运动的美。如果一个体育老师给学生上体育课时,西装革履,显然是与老师专业角色不适应的。
可是,作为老师,难道只需每天穿着光鲜亮丽,就能尽到自己教育学生的义务了吗?不,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形象感染、陶冶学生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富有美的健康心态。
其实,作为老师,衣着美一点只是一条引领学生开始了解美的渠道,优秀的教师,衣着美一点的目的,更应该是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曾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中说过:“美是一个库存,是人们在精神极度空虚的时刻,一个让你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东西,是使生命继续丰富、圆满的东西。”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就能让学生一点一点地积累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美的库存。这个库存,需要在平常积累许多美的感受,然后或许在读一篇古文,在听一首音乐,在进行一次观光,而不再是看着一幅画时,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真美!”这就是美的威力,即使在学生处于困境的时候,或许一丝曙光,一次发现,他们也能感叹:“真美。”并继承这一美的动力,克服困难,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而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老师做法也很简单,一次对学生的表扬,可以告诉全班表扬他的理由,这就是一种美;一次对最近新闻的点评,就可发现一两点,可正可反,告诉学生这里当中隐藏着哪些美;新年回校,也可与学生交流在新年看到了什么美,在交流中,也是一种美的传递与叠加。而这其中的美,最好是看不见的,只能用心去感受的。学生领悟到这种美,这种无半点功利色彩的美,就可让其永驻心中,学生自我也会学会不炫耀、不嚣张。
一个成长的学生,如果要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话,除了本身的知识基础够多够硬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拥有真真切切的内心的美。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就像我们老师的衣着一样,在为学生勤奋工作的前提下,学生们大部分都会喜欢衣着美一点的老师。这就是美的竞争力的基本体现。所以,我们老师告诉什么是美、哪些是美之外,更要告诉学生怎样自己焕发美。蒋勋先生说:“美是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只要一个人朝着自己的生命极限努力拼搏,那么他就会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他的身上必然会焕发出一种壮丽的美。所以,作为老师,从现在开始,就要引导他培养这种健康心态,可以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也可以在学生遭遇困难时鼓励他不要灰心,努力向前。更可以从自己衣着入手,告诉学生这是努力拼搏后的美的嘉奖,这既能告诉学生拼搏能焕发美,又能让学生珍惜美好的事物,因为他们知道美好事物得之不易。这样培养的学子定能在以后的社会中更富有竞争力。
当然,这些已是后话,但我们老师首先可以做到的,就是懂得选择,让自己的衣着美一点,引领学生们走进美的殿堂,让学生慢慢拥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