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你懂得选择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这个字,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在学校,作为女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保持一份既符合潮流又符合职业的时尚,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步入教室,因为这样,总能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一份好心情。美是一种选择。
  我觉得,美不可旁观,一定要摄入。就读小学的孩子,年纪都还比较小,对美的了解、对美的分辨及对美的认识都还不是太深入。作为老师,衣着美一点,正是一条简单而又有效的渠道去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教师的衣着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是新一代的塑造者。教师的着装既应符合自己的职业要求,又应具有相应的审美效果,素雅大方,整洁得体。美国的巴尔教授说:“服装是人们形体美的自我表现。”依此看来,教师着装首先要做到合身得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师而言,着装是“身正”的一部分,是师表的一部分。正因为教师身负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处在生长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小学生,常常把老师视为自己心中的偶像,甚至会模仿他们的说话声音、走路姿势、着装款式和色彩。或许第一天,学生们惊呼:“老师真美!”第二天,学生们可能还会说:“老师真美”到后来,学生们就会开始发现美的魔力,他们会觉得穿着美丽的老师能更好地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使他们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他们更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利的。他们会开始模仿。这时,学生们就能开始真正地领悟人间美好之物了。
  在人类文明史上,服装的发展一直有它的社会功能,它是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宠德说:“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整体展示——服装、身体、面目、态度为你打开凯旋、胜利之门,你的出现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服装是强烈的、显著的信号,它向社会提供有关一个人的大量信息。服装是有利于沟通的工具,它用非语言表达的方式推进了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流。
  就教育场景而言,教师服饰与学生发展并不是无关的,相反,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师生关系的状态与教师服饰是相关的。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渊博,而且与教师的服饰所反映的外在形象明显相关。
  不同的教师服装和打扮或许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并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第一,老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整洁、样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每天更换衬衣,往往反映了一个老师做事有序、行为处事简洁明快和干练,注重卫生和健康等。衣着样式复杂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办事不利索、累赘的感觉;衣着色彩搭配反差较大的人,往往会使人有不协调、易变、难以沟通的感受。第二,衣着是老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外部符号,而老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受染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第三,衣着不仅反映了老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而且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体育老师的运动装显示出健康的美、运动的美。如果一个体育老师给学生上体育课时,西装革履,显然是与老师专业角色不适应的。
  可是,作为老师,难道只需每天穿着光鲜亮丽,就能尽到自己教育学生的义务了吗?不,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形象感染、陶冶学生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富有美的健康心态。
  其实,作为老师,衣着美一点只是一条引领学生开始了解美的渠道,优秀的教师,衣着美一点的目的,更应该是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曾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中说过:“美是一个库存,是人们在精神极度空虚的时刻,一个让你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东西,是使生命继续丰富、圆满的东西。”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就能让学生一点一点地积累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美的库存。这个库存,需要在平常积累许多美的感受,然后或许在读一篇古文,在听一首音乐,在进行一次观光,而不再是看着一幅画时,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真美!”这就是美的威力,即使在学生处于困境的时候,或许一丝曙光,一次发现,他们也能感叹:“真美。”并继承这一美的动力,克服困难,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而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哪些是美,老师做法也很简单,一次对学生的表扬,可以告诉全班表扬他的理由,这就是一种美;一次对最近新闻的点评,就可发现一两点,可正可反,告诉学生这里当中隐藏着哪些美;新年回校,也可与学生交流在新年看到了什么美,在交流中,也是一种美的传递与叠加。而这其中的美,最好是看不见的,只能用心去感受的。学生领悟到这种美,这种无半点功利色彩的美,就可让其永驻心中,学生自我也会学会不炫耀、不嚣张。
  一个成长的学生,如果要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话,除了本身的知识基础够多够硬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拥有真真切切的内心的美。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就像我们老师的衣着一样,在为学生勤奋工作的前提下,学生们大部分都会喜欢衣着美一点的老师。这就是美的竞争力的基本体现。所以,我们老师告诉什么是美、哪些是美之外,更要告诉学生怎样自己焕发美。蒋勋先生说:“美是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只要一个人朝着自己的生命极限努力拼搏,那么他就会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他的身上必然会焕发出一种壮丽的美。所以,作为老师,从现在开始,就要引导他培养这种健康心态,可以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也可以在学生遭遇困难时鼓励他不要灰心,努力向前。更可以从自己衣着入手,告诉学生这是努力拼搏后的美的嘉奖,这既能告诉学生拼搏能焕发美,又能让学生珍惜美好的事物,因为他们知道美好事物得之不易。这样培养的学子定能在以后的社会中更富有竞争力。
  当然,这些已是后话,但我们老师首先可以做到的,就是懂得选择,让自己的衣着美一点,引领学生们走进美的殿堂,让学生慢慢拥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学生普遍缺乏沟通意识,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缺乏沟通意识意味着他们的问题往往更难得到解决。本文首先分析问题学生出现沟通“闭锁性”特点的原因,进而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充分运用家校合作促进问题学生沟通意识的具体做法以共商榷。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合作;促进;沟通意识  问题学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是特别令人头痛的人、麻烦制造者。他们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问
摘 要: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实现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是一个有较大研究空间、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视角,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实现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学过程的交往化,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教学环境的网络化,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交往化; 时代化; 网络化; 艺术化; 专业化
摘要:互联网硬性和软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微网络载体的出现给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无限可能。文章从微网络载体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微网络载体背景下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运用中存在的不足,探索运用微网络载体创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微网络载体;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DOI:10.15938/
【摘 要】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现代外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这对外语课程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资源如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外语教学的需要。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教材;因地制宜  《新英语课程标准》给我
【摘 要】课程标准是教学开展的向导。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德育教育方式和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目标;方式;课程资源;教学对策  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道德认知无法内化为稳定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无法具化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是长期困扰德育教师的难题。深入研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真正领会《标准》的精神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形式,设计有效的研学案,以及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共同构成“研学后教”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基本目标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提升课堂效益,发展学生能力。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
【摘 要】研学后教自前两年的重点学校研究突破开始,展示推行,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研学案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简单将教案“包装”成研学案;学习目标制定不准确、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达标检测题目设计不科学。这些状况都有待我们深思及探讨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研学案;状况分析;对策  研学后教自前两年的重点学校研究突破开始展示推行,到这一年的全区铺开,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各大
摘要:“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文化政策的宣传、文化安全的维护,还是文化系统的整合,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其中加以规范。在当今“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加快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发掘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华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营造氛围,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指导学法,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大胆放手,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
摘要:建国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分为四个时期:发轫期(1949-195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时期(1978-),通过对各时期校园文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建构高校校园文化要“力求两个统一”、“把握三个支点”、“正确处理四对关系”。  关键词:校园文化; 改革开放;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14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