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鉴定与分析青海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菌株感染来源.方法 采集2011年青海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脏器、淋巴液及血液标本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毒力鉴定及基因差异区段(DFR)分析等.结果 从脏器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生化鉴定为青藏高原旱獭型;菌株具备F1、P1、Pgm、Pst毒力因子;小鼠绝对致死量(LD100)为1000个菌,半数致死量(LD50)为10个菌.DFR基因分型
【机 构】
:
811602西宁,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鼠疫预防控制科,811602西宁,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鼠疫预防控制科,811602西宁,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鼠疫预防控制科,811602西宁,青海省地方病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鉴定与分析青海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菌株感染来源.方法 采集2011年青海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脏器、淋巴液及血液标本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毒力鉴定及基因差异区段(DFR)分析等.结果 从脏器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生化鉴定为青藏高原旱獭型;菌株具备F1、P1、Pgm、Pst毒力因子;小鼠绝对致死量(LD100)为1000个菌,半数致死量(LD50)为10个菌.DFR基因分型为5型.结论 死亡病例分离菌株为青藏高原型鼠疫菌.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结合使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进行分析,对及时发现疫情、追溯感染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石家庄市重点职业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阳性率从2005年的3.9%上升到2011年的12.39%.2011年6月,作者对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内6个布病疫情高发县(市)、布病重点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关键词:布鲁杆菌病;知晓率;健康行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逐渐回升,严重影响人群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解石家庄市布病的流行病学情况,2010年在石家庄市进行调查,希望发现当前布病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施治,提高防治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在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门诊,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选择在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
河南省濮阳市共有7个乡(镇)被确定为水源性高碘地区,均位于台前县.各高碘乡(镇)先后于2001、2004、2006年实施了停供碘盐的措施,并开展了相关健康教育活动.为了解各高碘乡(镇)全面落实"停供碘盐、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作者开展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关键词:水;碘;数据收集
目的 研究新修订的尿碘的过硫酸铵消化-低砷量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的化学动力学特性,探讨砷铈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操作偏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测定碘标准系列的砷铈反应吸光度(A)值,结果按化学动力学有关方程式做化学动力学分析,计算比较新修订法和原标准法的A值变化半衰期及变化值,推导新修订法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含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常数因子的尿碘测定结果相对误差计算
鼠疫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在具备适宜的地理景观条件下,由宿主动物、传播媒介、鼠疫菌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1 我国鼠疫的起源关于鼠疫的起源学界仍没有一致共识,有几个观点影响比较大:一是认为鼠疫在太古时代起源于中亚和西亚;二是根据啮齿类动物祖先——东方晓鼠出现的年代(距今5500万~ 6000万年)推测,鼠疫菌在自然疫
目的 研究非布鲁杆菌病流行区布鲁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提高非流行区医务工作者对布鲁杆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收治的7例布鲁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有与来自布鲁杆菌病流行地区羊的密切接触史;临床上以非波状热型的中高热、乏力、纳差、体质量下降、关节痛等症状为主,同时呼吸系统症状亦较为突出,多汗、肝脾肿大等多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6亿人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约有2亿人被感染,其中2千万人有较重临床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我国至2011年底,仍有45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患者约28.7万例[1].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纤维化,最终可导致患者继发门脉高压症等严重后果,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死亡[2-3].当前,虽然我国许多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已经处于低度传播或低度流行状态,但这种
我国曾是世界上地方病病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以血吸虫病、鼠疫、克山病为代表的地方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积极开展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迄今,我国地方病防治已走过六十余年历程,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其中根据地方病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的特点,总结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
目的 对氟骨症前臂和小腿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再研究和认识,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X线普查或检测正确实施易减部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防护罩、暗室等便携式专用装置配合小型X线机对地氟病病区1440例受检者进行X线摄片,确诊氟骨症384例,并以此为样本,分析对比观察其前臂和小腿肘、膝关节及长骨骨干X线改变时间、X线改变程度、X线改变范围等项内容的差异,评价它们诊断作用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