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镇统计员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基石,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基础数据的直接提供者。在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前提下,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统计员素质的高低。因此,建设一支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乡镇统计员队伍,对于全面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决策依据,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统计员队伍;樟树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2
一、樟樹市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人员工作任务重
按我国现行统计体制,一般来说,省级统计局一个处负责一个专业,地(市)统计局一个科负责一个专业,县(市)统计局一个人负责一个或几个专业,乡镇统计员一人负责所在乡镇的全部统计工作。显而易见,乡镇统计员的统计业务量最大。此外乡镇员还要兼任乡镇政府的其他工作,其他乡镇干部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统计员一样也不能少,许多乡镇统计员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来完成各项报表工作。加上近年来普查不断,如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这些工作量大的普查大多都是由乡镇统计员担纲负责具体实施的。随着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以及农村统计主体的变化,在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农村,客观上对乡镇统计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乡镇统计员在完成全面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必须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如抽样调查)来论证或取代全面报表的数据,以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由于乡镇统计员兼职过多,任务繁杂,根本无暇顾及统计业务。
(二)统计人员待遇低,编制不稳
乡镇统计基础非常薄弱,虽然有的乡镇设立了统计工作站,但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既没有编制也没有经费来源。我市有些统计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招聘的,而同时招聘的乡镇其他几员如土管员、计生专干等都陆续解决了编制问题,唯独招聘统计员的编制悬而未决。这些统计员说自己是“做事都有份,好事不沾边”,此话虽有调侃的味道,便也透出几分苦涩和些许无奈。他们喟叹“进错了庙门,学坏了艺”,难道统计真的就不重要了吗?为此他们困惑不已。实事求是地说,乡镇统计员中不乏素质较高的人才,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的农村统计第一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计基础性工作,是统计战线的功臣,却享受不到乡镇其他几员的同等的待遇。
(三)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低
一直以来,乡镇统计工作任务重,却得不到足够重视,在一些领导眼里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人员分工时没有固定,随意性很大。今年以来,在我市19个乡(镇)、办事处中有8个乡镇更换了统计人员,甚至个别乡镇一年更换几次。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既有以上主观方面原因,也有政策上的客观因素。这两年,我市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年青的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充实到基层乡镇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安排在统计岗位上,这从年龄和学历方面优化了乡镇统计人员队伍结构,但是,试想想,这些刚参加工作,社会阅历浅,对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未经过统计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新人能做好统计工作吗?实际工作中,这种统计人员新老频繁“交接”现象确实给作为上级的县(市)统计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大到一项报表制度,小到一个统计指标,都要一一解释,手把手教,增加县市统计部门业务人员的负担和难度,干扰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数据报送的连续性、及时性和报表质量。
二、针对乡镇统计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当地主要做了以下应对工作
(一)为乡镇统计员减“压”
市局在取得市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多次发文强调乡镇统计员要专职专业,此举取得了两个明显的效果:一是:各乡镇设立了企业统计员,将工业统计业务从乡镇统计员身上剥离出来。二是大多数乡镇统计员专职专业,不能专业的乡镇尽可能让乡镇统计员兼任一些工作任务不大的办公室事务,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统计工作,也有利于工作协调,从而较好地减轻了乡镇统计员的负担。
(二)为乡镇统计员争“编”
向市有领导请示要求解决招聘统计员的编制,但由于政策性较强,一直都未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我们只有在调整乡镇统计员的时候建议所在乡镇把行政编制的干部充实到统计岗位上,目前我市19个乡镇统计员已经有15个是行政编制。
(三)为乡镇统计员谋“位”
如前所述,针对乡镇统计员地位不高,待遇差的情况,我市用留人,鼓励、支持优秀统计员脱颖而出。近年来先后有5名素质较好、业绩突出的乡镇统计员从现岗位上提拔为乡科级领导。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得乡镇统计员工作有劲头,也有奔头,既稳定了队伍,也不断吸收优秀分子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
(四)为乡镇统计员充“电”
统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统计业务素质。一是组织乡镇统计员参加各级统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夯实理论基础;二是每年以年报会代培训会,既布置报表工作,又对重要指标的涵义、报表制度,填报方法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讲解。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条件的限制,尽管我们在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方面有许多设想,实际工作中也作过很多努力,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不多,如乡镇统计员的编制、经费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就必须着力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狠抓源头数据的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统计员队伍则是源头数据质量赖以提高的根本保证。
(一)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同其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纵观世界各国,概莫能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更显重要,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实现统计三大职能的前提条件。我国现行的统计体制如同金字塔,乡镇统计员相当于塔基,这种体制是由我的国情所决定的,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过去人们抱怨领导干预是统计数字失实的主要原因,其实这是片面的。孰不知,因基层统计员的素质、责任心等原因导致源头数据失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原因。如果基层的源头数据出了问题,则县、市、省及至更高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都只能是“假数真算”的徒劳。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高度,用长远的、全局性的眼光来看待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二)各级领导都来关心支持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
国家统计局作为统计系统的最高领导机关,应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的方案,并取得国家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力争在编制、人头经费上有所突破,才能真正解决乡镇统计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找到娘家的感觉;才能有利于工作上的专职专业,切实减轻乡镇统计员的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统计调查并对村组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夯实农村统计的基础。生活上应充分予以关心,使老实人不吃亏。市场经济条件下,讲奉献,不讲索取,仍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应有品德,但也应该认识到统计员也是人,他们既有对事业的热切追求,也有提高自身政治、经济待遇的迫切企盼。他们不求特殊,只希望能享受到乡镇其他几员的同等待遇,应该说这并不苛刻。总之,全社会都要重视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克服并改变过去那种“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喂草料”的思想和作法,努力为乡镇统计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热爱统计岗位,自觉搞好统计。
(三)加大对农村统计数据评估、论证的力度,是提高乡镇统计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重要手段
我们每年进行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对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加强农村统计的基础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对种检查只局限于台账是否健全,原始报表有无遗漏,也就是说重点放在农村统计数据的来龙支去脉上,而对源头数据本身的质量评估、论证则显得不够深入。由于农村统计力量薄弱及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一些村组上报的第一数据就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乡镇统计员未经必要的评估就层层上报,这种深层次的问题靠统计执法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县(市)统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对一些重要的农村经济指标进行评估论证,对有质量的问题的统计数据坚决予以纠正。
(四)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首先加大统计工作在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所占的份量。其次要建立健全乡镇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狠抓目标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关键词:乡镇统计员队伍;樟树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2
一、樟樹市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人员工作任务重
按我国现行统计体制,一般来说,省级统计局一个处负责一个专业,地(市)统计局一个科负责一个专业,县(市)统计局一个人负责一个或几个专业,乡镇统计员一人负责所在乡镇的全部统计工作。显而易见,乡镇统计员的统计业务量最大。此外乡镇员还要兼任乡镇政府的其他工作,其他乡镇干部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统计员一样也不能少,许多乡镇统计员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来完成各项报表工作。加上近年来普查不断,如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这些工作量大的普查大多都是由乡镇统计员担纲负责具体实施的。随着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以及农村统计主体的变化,在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农村,客观上对乡镇统计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乡镇统计员在完成全面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必须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如抽样调查)来论证或取代全面报表的数据,以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由于乡镇统计员兼职过多,任务繁杂,根本无暇顾及统计业务。
(二)统计人员待遇低,编制不稳
乡镇统计基础非常薄弱,虽然有的乡镇设立了统计工作站,但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既没有编制也没有经费来源。我市有些统计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招聘的,而同时招聘的乡镇其他几员如土管员、计生专干等都陆续解决了编制问题,唯独招聘统计员的编制悬而未决。这些统计员说自己是“做事都有份,好事不沾边”,此话虽有调侃的味道,便也透出几分苦涩和些许无奈。他们喟叹“进错了庙门,学坏了艺”,难道统计真的就不重要了吗?为此他们困惑不已。实事求是地说,乡镇统计员中不乏素质较高的人才,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的农村统计第一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计基础性工作,是统计战线的功臣,却享受不到乡镇其他几员的同等的待遇。
(三)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低
一直以来,乡镇统计工作任务重,却得不到足够重视,在一些领导眼里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人员分工时没有固定,随意性很大。今年以来,在我市19个乡(镇)、办事处中有8个乡镇更换了统计人员,甚至个别乡镇一年更换几次。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既有以上主观方面原因,也有政策上的客观因素。这两年,我市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年青的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充实到基层乡镇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安排在统计岗位上,这从年龄和学历方面优化了乡镇统计人员队伍结构,但是,试想想,这些刚参加工作,社会阅历浅,对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未经过统计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新人能做好统计工作吗?实际工作中,这种统计人员新老频繁“交接”现象确实给作为上级的县(市)统计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大到一项报表制度,小到一个统计指标,都要一一解释,手把手教,增加县市统计部门业务人员的负担和难度,干扰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数据报送的连续性、及时性和报表质量。
二、针对乡镇统计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当地主要做了以下应对工作
(一)为乡镇统计员减“压”
市局在取得市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多次发文强调乡镇统计员要专职专业,此举取得了两个明显的效果:一是:各乡镇设立了企业统计员,将工业统计业务从乡镇统计员身上剥离出来。二是大多数乡镇统计员专职专业,不能专业的乡镇尽可能让乡镇统计员兼任一些工作任务不大的办公室事务,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统计工作,也有利于工作协调,从而较好地减轻了乡镇统计员的负担。
(二)为乡镇统计员争“编”
向市有领导请示要求解决招聘统计员的编制,但由于政策性较强,一直都未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我们只有在调整乡镇统计员的时候建议所在乡镇把行政编制的干部充实到统计岗位上,目前我市19个乡镇统计员已经有15个是行政编制。
(三)为乡镇统计员谋“位”
如前所述,针对乡镇统计员地位不高,待遇差的情况,我市用留人,鼓励、支持优秀统计员脱颖而出。近年来先后有5名素质较好、业绩突出的乡镇统计员从现岗位上提拔为乡科级领导。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得乡镇统计员工作有劲头,也有奔头,既稳定了队伍,也不断吸收优秀分子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
(四)为乡镇统计员充“电”
统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统计业务素质。一是组织乡镇统计员参加各级统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夯实理论基础;二是每年以年报会代培训会,既布置报表工作,又对重要指标的涵义、报表制度,填报方法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讲解。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条件的限制,尽管我们在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方面有许多设想,实际工作中也作过很多努力,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不多,如乡镇统计员的编制、经费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就必须着力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狠抓源头数据的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统计员队伍则是源头数据质量赖以提高的根本保证。
(一)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同其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纵观世界各国,概莫能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更显重要,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实现统计三大职能的前提条件。我国现行的统计体制如同金字塔,乡镇统计员相当于塔基,这种体制是由我的国情所决定的,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过去人们抱怨领导干预是统计数字失实的主要原因,其实这是片面的。孰不知,因基层统计员的素质、责任心等原因导致源头数据失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原因。如果基层的源头数据出了问题,则县、市、省及至更高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都只能是“假数真算”的徒劳。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高度,用长远的、全局性的眼光来看待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二)各级领导都来关心支持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
国家统计局作为统计系统的最高领导机关,应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加强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的方案,并取得国家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力争在编制、人头经费上有所突破,才能真正解决乡镇统计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找到娘家的感觉;才能有利于工作上的专职专业,切实减轻乡镇统计员的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统计调查并对村组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夯实农村统计的基础。生活上应充分予以关心,使老实人不吃亏。市场经济条件下,讲奉献,不讲索取,仍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应有品德,但也应该认识到统计员也是人,他们既有对事业的热切追求,也有提高自身政治、经济待遇的迫切企盼。他们不求特殊,只希望能享受到乡镇其他几员的同等待遇,应该说这并不苛刻。总之,全社会都要重视乡镇统计员队伍建设,克服并改变过去那种“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喂草料”的思想和作法,努力为乡镇统计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热爱统计岗位,自觉搞好统计。
(三)加大对农村统计数据评估、论证的力度,是提高乡镇统计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重要手段
我们每年进行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对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加强农村统计的基础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对种检查只局限于台账是否健全,原始报表有无遗漏,也就是说重点放在农村统计数据的来龙支去脉上,而对源头数据本身的质量评估、论证则显得不够深入。由于农村统计力量薄弱及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一些村组上报的第一数据就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乡镇统计员未经必要的评估就层层上报,这种深层次的问题靠统计执法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县(市)统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对一些重要的农村经济指标进行评估论证,对有质量的问题的统计数据坚决予以纠正。
(四)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首先加大统计工作在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所占的份量。其次要建立健全乡镇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狠抓目标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