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图形研究 体悟概念生成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念教学需要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实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归纳形成数学概念.概念的建构必须着眼于数学现实,概念的理解需要经历数学思考,概念的应用需要体悟数学抽象.
  关键词:图形研究;数学思考;概念教学
  笔者执教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图形》一课时,通过建构操作活动,引领学生经历图形研究的过程,体悟概念生成,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现将课堂实录及感悟整理成文,与同行交流研讨.
  一、课堂实录
  (一)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对全等图形的初次触摸
  师: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解析】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这两片叶子,我们不再关注它作为生物的一种特性,只关注它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演示课件)师:如果把这两片叶子叠合到一起去,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重合!
  师:你能再举点这样的例子吗?
  生:比如黑板、教室的窗户等.
  师:这一类图形有何特质?
  生:通过平移或旋转后会重合.
  师: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解析】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的全等现象是熟悉的,但对其数学属性并不了解,因此,笔者设计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引导学生从一类图形的共性特征中抽象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二)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对全等图形的三度辨析
  1.眼见未必为实——对图形全等的首度辨析
  探究活动1:观察与验证.
  师: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请找出其中的全等图形并连线,再运用实验材料进行验证.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目测.
  师:眼见未必为实,你有办法来验证吗?
  生:旋转透明纸上的菱形,发现它们能够重合.
  师:非常好,请坐!要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只要把它叠合到一起去,看是否完全重合.但是这个图形是拿不出来的,利用透明纸把图形“拿”出来比较,就可以判断了.
  【解析】纸上呈现的图形是不可移动的,学生只能依靠“目测”来判断,但这种“目测”并不严谨.因此,笔者通过提供和图1完全一样的透明材质的操作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将图形运动从不可操作转化为可操作,真正让学生经历图形研究的过程.
  2. 逆向亦或为真——对图形全等的再度思考
  师:如果把一个图形平移(如图2),平移后的图形跟原图形全等吗?
  生: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平移时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师:如果旋转后像图3这样全等吗?
  生:也是.
  师:翻折后像图4这样呢?
  生:也是.
  【解析】从人的思维角度而言,既然判断图形是否全等可以借助平移、旋转、翻折来验证图形是否重合,那么反过来呢?结论还成立吗?
  3.本质越辨越明——对图形全等的深度辨析
  探究活动2:同一张底片冲印出来的1寸照片和2寸照片.
  师:这两张照片是全等图形吗?
  生:不是,大小不同.
  探究活动3 :如图5,下列两个由三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全等吗?
  生:不是,因为它们形状不一样.
  师:那么你有办法让它们变成一样吗?
  (学生上台操作,如图6)
  师:这个方法很好,有其他办法吗?
  【解析】通过控制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变量让学生深度理解概念.
  (三)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对全等关系的深入研究
  1.复杂中抽象基本,训练学生识图技能
  探究活动4: 操作与实践.
  师:如图9,观察图形,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图形吗?
  (学生小组活动)
  生:可以找一下对称轴,依据对称轴可以找出对称图形.比如说竖着的,横着的也行.
  师:怎样才能不重复和遗漏呢?
  生:我们对它进行分解或分类.
  师:最小的三角形有幾个?
  生:12个.
  师:再找哪个?
  生:边长为3的三角形有6个,最大的三角形有2个.
  师:三角形找完了,应该找……
  生:四边形.
  师:(边演示边说)还有梯形,还有更大的梯形,还有最大的梯形……还有不规则的图形,同学们可以找出非常多的全等图形,如图10.
  师:找全等图形时需要把握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我认为是形状相同,大小也要相等.
  师:很好,你抓住了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
  【解析】通过这样的识图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才更有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悟分类讨论的思想.
  2.运动中感悟本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探究活动5:操作与实践.
  师:如图11,图中② 是由①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的?
  生:向右平移5个单位.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在操作纸上画出下一个图形吗?除了平移,再进行翻折又是怎么样?
  生:图12中的③是由②继续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
  生:图13中的③是由②继续向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翻折过来得到的.
  师:如果先翻折再平移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是.   师:那图14呢?谁来说说?
  生:由图①先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②,再由图②旋转90°并翻折过来得到图③.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运动只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不变.今后我们将会经常用运动的视角来研究图形,运动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解析】笔者设计了“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并依据语言的描述来画出图形”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操作、类比,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变化中寻找不变,体悟数学抽象思维
  小组讨论:如图15,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沿网格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吗?
  (学生小组合作,5分钟后学生上台演示,展示成果,如图16)
  师:说说看,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分割线的?
  生:我们是一条一条试出来的.
  师:有没有一般的方法呢?
  (生沉默)
  师:横向与纵向其实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方向就可以了.我们不妨选择横向.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分割后两个图形是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这些分割线都经过一个什么点?
  生:中心点.
  师:你能想清楚为什么吗?
  生:因为分割后的两个图形经过旋转是能够重合的.换句话说,这个分割线也一定被中心点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
  师:你的发现真妙!其实我们寻找分割线,就是要找从左侧边界上的点到中心点的连线就可以了.如图17,这两个点之间沿网格线有几条可连的分割线呢?
  生:四条.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左侧中间那个点与中心点之间也有两条可连的分割线.
  师:同学们再画时,是不是就简单了?只要画出左半边的分割线,根据全等图形的特征,另外半边就马上可以补出来了.
  【解析】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由全等的概念展开联想,从而抽象出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单元的起始课,又是学习平面图形关系的引言课,隐含地指出平面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把对称、平移和旋转作为研究平面几何的基本工具,把图形的分割与拼接作为研究平面几何的基本方法.
  (一)概念的建构必须着眼于数学现实
  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需要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实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归纳形成数学概念.对全等图形数学特质的描述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有丰富内涵的过程.教材将全等图形的概念描述为“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之为全等图形”,其特征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将全等图形定义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呢?笔者认为,根源在于难于进行观察和运算,用数量关系来描述图形的形状、大小的难度要比“重合”要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形全等的数学本质就是“重合”.因此建构“全等图形”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身边的“重合”现象,从而提炼出这一类图形的共性特征.
  (二)概念的理解需要经历数学思考
  就教师而言,“全等图形”无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这种“简单”其实是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长期积累才得到的.由于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学生对貌似简单的数学概念往往需要费很大周折才能真正理解.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教师以为学生很懂,而学生实质“懵懂”的教学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追溯概念本源,展现其形成过程,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
  本课例首先借助“数学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上来体悟图形的全等.由于缺少对图形的数量关系的描述,学生对于两个图形是否“完全重合”的判断只能依赖目测,猜想图形“全等”.这种验证方法并不可靠.显然,印在纸上的平面图形无法运动,但是,借助数学实验材料——透明纸,就能实现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从而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其次利用“逆向思維”建构认知冲突来思辨概念.既然可以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来检验图形是否重合,那么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是否和原图形全等?这样的想法自然产生,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说理思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的理解.
  最后通过控制“形状”“大小”这两个变量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者先利用“同一底片”来控制形状,再“利用3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来控制大小,让学生感悟“完全重合”的特征就是“形状、大小相同”,而形状、大小是可以用数量关系来描述的,通过有趣且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深度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
  (三)概念的应用需要体悟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要以基于感知和操作所得到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充分讨论、理解归纳共同属性.本节课站在系统思维的高度引领学生经历图形研究的过程,体悟概念生成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从复杂图形中抽象出基本的全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感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二是根据图形变换规律画图,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并依据语言描述来画出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是沿网格线分割正方形,借助一个有挑战性的活动来积累图形研究的经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他们所画的图形中寻找共性,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分割线均隐藏在三个特殊“点”之间的连线上.
其他文献
8月底,国外科技媒体最新爆料称谷歌Android产品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即将离职转投“米字旗”雷军帐下。随后小米创始人林斌、雷军微博上也证实了这条消息,同时对巴拉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雨果·巴拉在他的个人Google 帐号以《安卓新的篇章》为题,正式宣布自己即将离职并在几周后以全球副总裁的身份加入小米团队的决定。他表示非常期待这个挑战,并且为有机会继续帮助推动Android生态系
借课本  初中时,陈奕迅是我的偶像,当时我在每本课本上都写上了“陈奕迅”三个字。  有一次,我爸翻了翻我的课本,眼角闪着泪光,语气深沉地对我说:“孩子啊,如果是跟学习有关的书,爸爸给你买,不用每本都跟陈奕迅借……”别回来  在假期回家的路上,爸爸发来短信:“儿子,晚上想吃点什么?我们提前准备。”  我想了想回道:“宫保鸡丁、龙井虾仁、东坡肘子、西湖醋鱼、黄泥煨鸡……”  一分钟后,爸爸的回复来了:
党的十九大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修改党章时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条例》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纪
美丽的童话,把单调的课堂变成了梦想的天堂。但一度我离它遥远而陌生,因为习惯使然,因为不经意的疏忽,因为忙碌的懈怠,抑或因为年龄的斑驳,稀释了曾经的锐气与冲动,把一切变得简单而理所当然的索然无味。  年级集体备课的时候,有同事提醒:“《丑小鸭》在小学就学过了,又是自读课文,只要点到为止就行了。”没有多想,也没有异议,感觉这样一篇浅显的童话孩子是应该看得懂的,更何况在他们还很小时躲在被窝里的时候,《丑
[飞鸟帮我给你送信]  文冯瑜    我摊开蓝色的信纸  用黑色的墨汁  写下彩色的思念    花落下的时候  是否,再次在泥土中生长  然后,让我再次看到你美丽的脸    时光的另一端  有你幸福的微笑  以及,简单的梦境吧  哦,住在城堡里陪伴你的  玩偶和糖果好吗  藤蔓编织的秋千上  依旧有你幸福的身影吗    你用星辰建成的屋子  在长河的头顶上  那一片广袤的宁静的湛蓝  是属于你的祝
海南,南山之巅。一大早,雪花派的掌门人花万雪便带着女弟子们,迎着晨曦练起武功来。  “你们要想练好雪花神掌,就要一直练,不停练!这样,你们才能熟能生巧,逐渐体会到雪花神掌的精妙。”“师父,我们练雪花神掌,可是您见过雪吗?”女弟子陆千千突然激动起来,“我是说真正的雪!如果我能看到真正的雪花就好啦!”  “你说什么?你忘了我们雪花派的门规了吗?”花万雪勃然大怒,“凡我雪花派弟子,绝不可踏出海南岛半步,
人们已经发现,探索太空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使宇航员的骨骼和肌肉质量减少,在太空任务结束后,近三分之二的宇航员也出现了视力下降的情况,更严重者甚至会失明,这种罕见的病症称为颅内压视力损害综合征。  我們的身体中充满液体,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大量的脑脊髓液积聚在颅骨内,会导致大脑和眼睛后部压力升高,长期高压则可能造成脑损伤和失明。  绿森林摘自《科学之谜》
“他在正定工作时曾讲过:‘改革必然海阔天空,守旧未必风平浪静。’他有一个座右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两句话,就是近平同志作风的突出体现。”  《学习时报》刊发《“正定确实是近平同志从政起步的地方”——习近平在正定》一文,曾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的程宝怀在接受采访时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清代文人郑板桥书斋里挂着的一副对联。对联中蕴涵的改革创新精神鼓舞了很多
【案例一】  单元考试后的某天,正逢下课,班主任急匆匆地来到教室找小东,正好小东从外面回来,在自己的座位上还没有落座,就听到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落道:“你,数学考了40分,物理嘛也考了40分,化学还要差,考了23分,你到底在学什么?你以为进了我们学校成绩就自然而然会好起来了(注:小东是上学期转学进来的插班生)?你来到我们班之后,我们班的平均分被你拉了多少?你真是一个害人精!今天中午,你非得
“哎,出去千万别说你认识我。”狐狸奶奶坐在院中的椅子上叹气道,“有你这样做强盗的狐狸吗?居然被一只兔子倒吊在丛林里,丢人!”  狐狸奶奶正被阿布气得说不出话来,突然,她想起了一件事。  “听说,母鸡太太得了健忘症呢!”狐狸奶奶一拍狐腿,大叫起来。  “啊,真的吗?”阿布也大叫起来,“太好了!这次我一定将她的翡翠项链给您弄到手。”阿布拍着胸脯保证道。狐狸奶奶点点头,躺回椅子。  “咚咚咚——”阿布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