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这一光荣的职业,历来就有不少界定:“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面对这样崇高的职业,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呢?下面笔者就几个教育小故事谈谈对教师素养的认识。
故事一:要放暑假了,同学们显得十分轻松愉快。我在办公室里等待着散学典礼结束后去布置暑假作业。忽然刘畅同学走进办公室,到水池边洗脸。只见他面色苍白,嘴唇发紫,神情恍惚,脸上渗着虚汗。我见他异常的样子,叫他赶快坐下,问他怎么了?他说头发昏。我问他有没有吃早饭,他说没有。我怀疑他是低血糖。快十点钟了,居然还没有吃东西!我急忙从包里找出两块奶糖叫他吃了,他的嘴唇有了点血色,神色正常了些,我又拿出钱叫另一个同学陪他去买点吃的。过后,刘畅同学看见了我说:“吴老师,谢谢你的糖,谢谢你给了我吃的。”他的家长在路上遇到我,又谈到了这件事,再次表示感谢。我说:“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其实这个同学很淘气,很逆反,我一直关心着他的学习,他却并不领情;这点小事,他却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我们给予学生的关爱,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才最深刻,正如饥饿的人对食物,饥渴的人对水的需求一样。当我们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如果学生还没有产生学习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只是一厢情愿地逼着学生学,学生非但不领情,还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多么不合算的事!看来,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要掌握教育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学会在学生需求的时候适时给予爱,会让教育变得更艺术、更温馨。
故事二:2008年10月28日如东召开海洽会,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来我县演出。朋友为我搞到一张票,正好我没有晚自修,准备乘车赴县城看演出。学生们在教室里上晚自修,见我能有机会看演出很是羡慕。临行前不少同学拿出本子让我替他们请歌星签名,我说只要能够,我一定做到。我接过了他们的本子,他们的脸上露出期盼而喜悦的神色。真是一群可爱的追星族!这时,小薛同学说他妈妈有两张票,他也可以进去的。我说:“行啊,我带你去县城,机会难得,落下的功课可一定要补上呀!”“我保证!”他兴奋得眉开眼笑。从这件事以后,小薛与我的感情更亲近了,他更听我的话了。一次,他的爸爸对我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你,说你也喜欢他,还带他看音乐会。”又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就被孩子记住了,这让我感到意外。其实,小薛是个淘气鬼,他经常犯小错,在他身上我也花费了很多心思,而他最感激的竟是我带他去看音乐会。
教师爱学生、喜欢学生是教师单方的情感,学生喜欢老师,尊重老师又是另一回事。往往教师付出了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更不能感受,怎谈得上接受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与学生平等相处,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学生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当师生双方心意相通,感情融洽,彼此接受的情况下,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件事中教者认同了学生们爱音乐、追歌星的心理,接受了小薛同学一个委婉的请求,满足了他一个小小的心愿,他对老师自然地产生了感激之情。看来,在特殊的情况下,教师破一下例,给学生行一个方便,学生会将你给予他的“好处”化作前进的动力,这不正是教育的艺术吗?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素养之一。
故事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上课。上课的内容是公刘写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这篇演讲语言幽默生动,风趣动人,不断激起“鼓掌、欢呼、跺脚”。当时同学们刚从午睡中醒来,还睡眼惺忪。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导语,学生们还是无动于衷,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将原来准备的让学生自读演讲词改成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读演讲词,其余同学当听众。演讲中有听众鼓掌、欢呼、跺脚,我要求也这样跟着互动,体会演讲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学们听了感到很是新鲜。这一教学环节开始了,教室里出现了笑声、掌声、欢呼声、跺脚声,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然后我让大家讨论这篇演讲都说了什么,在语言、结构上有什么特色。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地去钻研、琢磨,形成教学风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们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实践着。为了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常常绞尽脑汁。有时课前预设得很好,可到课堂上实施起来,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形成有效教学。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他们的精神状态,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机智运用艺术,是教师在面临课堂诸种多变因素时,敏锐地把握住其间的矛盾关系,并利用这些矛盾发生的条件和特点,灵活机智地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引导学生达成预期目标的一种教学才能。它在主导和主体、教学和发展等方面都能体现教学价值,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才华的重要表现。上面的一个教学片段,教者面对沉闷的课堂气氛,灵机一动,利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对话互动,创设了和谐、宽松、热烈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师生平等坦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不断地给予引导,给予机会;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地投入,学习内驱力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励。
教师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素养是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修养。教师一举手一投足展示着教学才能,一颦一笑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一言一行表现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高超的教学才能,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教师,才称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故事一:要放暑假了,同学们显得十分轻松愉快。我在办公室里等待着散学典礼结束后去布置暑假作业。忽然刘畅同学走进办公室,到水池边洗脸。只见他面色苍白,嘴唇发紫,神情恍惚,脸上渗着虚汗。我见他异常的样子,叫他赶快坐下,问他怎么了?他说头发昏。我问他有没有吃早饭,他说没有。我怀疑他是低血糖。快十点钟了,居然还没有吃东西!我急忙从包里找出两块奶糖叫他吃了,他的嘴唇有了点血色,神色正常了些,我又拿出钱叫另一个同学陪他去买点吃的。过后,刘畅同学看见了我说:“吴老师,谢谢你的糖,谢谢你给了我吃的。”他的家长在路上遇到我,又谈到了这件事,再次表示感谢。我说:“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其实这个同学很淘气,很逆反,我一直关心着他的学习,他却并不领情;这点小事,他却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我们给予学生的关爱,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才最深刻,正如饥饿的人对食物,饥渴的人对水的需求一样。当我们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如果学生还没有产生学习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只是一厢情愿地逼着学生学,学生非但不领情,还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多么不合算的事!看来,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要掌握教育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学会在学生需求的时候适时给予爱,会让教育变得更艺术、更温馨。
故事二:2008年10月28日如东召开海洽会,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来我县演出。朋友为我搞到一张票,正好我没有晚自修,准备乘车赴县城看演出。学生们在教室里上晚自修,见我能有机会看演出很是羡慕。临行前不少同学拿出本子让我替他们请歌星签名,我说只要能够,我一定做到。我接过了他们的本子,他们的脸上露出期盼而喜悦的神色。真是一群可爱的追星族!这时,小薛同学说他妈妈有两张票,他也可以进去的。我说:“行啊,我带你去县城,机会难得,落下的功课可一定要补上呀!”“我保证!”他兴奋得眉开眼笑。从这件事以后,小薛与我的感情更亲近了,他更听我的话了。一次,他的爸爸对我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你,说你也喜欢他,还带他看音乐会。”又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就被孩子记住了,这让我感到意外。其实,小薛是个淘气鬼,他经常犯小错,在他身上我也花费了很多心思,而他最感激的竟是我带他去看音乐会。
教师爱学生、喜欢学生是教师单方的情感,学生喜欢老师,尊重老师又是另一回事。往往教师付出了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更不能感受,怎谈得上接受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与学生平等相处,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学生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当师生双方心意相通,感情融洽,彼此接受的情况下,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件事中教者认同了学生们爱音乐、追歌星的心理,接受了小薛同学一个委婉的请求,满足了他一个小小的心愿,他对老师自然地产生了感激之情。看来,在特殊的情况下,教师破一下例,给学生行一个方便,学生会将你给予他的“好处”化作前进的动力,这不正是教育的艺术吗?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素养之一。
故事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上课。上课的内容是公刘写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这篇演讲语言幽默生动,风趣动人,不断激起“鼓掌、欢呼、跺脚”。当时同学们刚从午睡中醒来,还睡眼惺忪。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导语,学生们还是无动于衷,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将原来准备的让学生自读演讲词改成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读演讲词,其余同学当听众。演讲中有听众鼓掌、欢呼、跺脚,我要求也这样跟着互动,体会演讲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学们听了感到很是新鲜。这一教学环节开始了,教室里出现了笑声、掌声、欢呼声、跺脚声,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然后我让大家讨论这篇演讲都说了什么,在语言、结构上有什么特色。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地去钻研、琢磨,形成教学风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们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实践着。为了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常常绞尽脑汁。有时课前预设得很好,可到课堂上实施起来,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形成有效教学。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他们的精神状态,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机智运用艺术,是教师在面临课堂诸种多变因素时,敏锐地把握住其间的矛盾关系,并利用这些矛盾发生的条件和特点,灵活机智地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引导学生达成预期目标的一种教学才能。它在主导和主体、教学和发展等方面都能体现教学价值,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才华的重要表现。上面的一个教学片段,教者面对沉闷的课堂气氛,灵机一动,利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对话互动,创设了和谐、宽松、热烈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师生平等坦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不断地给予引导,给予机会;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地投入,学习内驱力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励。
教师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素养是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修养。教师一举手一投足展示着教学才能,一颦一笑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一言一行表现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高超的教学才能,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教师,才称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