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she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以数据积累思想为主线,体系结构模型为网络基础层、应用支撑层,信息服务层三层。底层网络设施是基础,数据存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库系统提供底层应用服务;应用支撑层和信息服务层提供应用开发环境与应用服务功能。所有内部的资源和服务在统一部署下通过门户发布,形成数字化校园的统一窗口的配置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中心;目录服务;高职院校; 实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6-2112-02
  The Key Technology in Digital CampusofVocational College
  ZHANG Shao
  (Anhui Huishang Vocational College, 230001 )
  Abstract: Digital Campus(DC) is a complicated project.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building of current DC, propose the solution, In this solution ,architecture is divided in to network basis ,application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ccumulating Thoughts .The basis is network layer ,and the application supporting layer an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layer provides application developing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serivices functionalities. All the interior resources and services will distributed by the portal through unified deployment which will come into the same DC windows.
  Key words: Digitalize Campus, Data exchanging Center, Directory Services
  
  1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背景
  
  1.1数字化校园的提出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消费、水电管理等)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数字化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内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1.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情况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基本具有以下的条件:存在多校区的学校在校区之间用光纤连接,整个校园网络主干千兆、甚至万兆,百兆到楼层/桌面,光纤Internet出口。基于校园网的各种应用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远程访问、FTP服务、文件共享、门户网站等。教学资源有电子图书馆、网上教育、网络课件、视频点播等。校内教务教学管理有相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该说目前高职院校已有了一定的数字化校园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应用基础。
  1.3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时间不长,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各个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才刚刚起步,都是在借鉴普通高校建设经验,并根据自身特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路上探索进行,所以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软硬件发展不够协调
  不少高职院校开始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学校信息化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②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应用系统建设容易各自为政,信息难以交换,形成信息孤岛,更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③用缺乏有效集成
  由于同样的原因应用系统可能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开发,并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各应用系统间也缺乏集成。同一个用户,进入校园网的不同应用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另外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又暴露出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弊端。
  ④用户缺乏统一的界面
  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的逐个进入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针、策略、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建设,用层次化和整体的观点来规划、实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按照规划协同地推进学校信息化,搞好高职院校信息化的一体化建设。
  1.4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状况,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字化校园资源配置总体设计方案。方案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分为网络基础层、应用支撑层、信息服务层三层。目的在于改革教学模式、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影响力、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支撑性服务体系。
  
  2网络基础层
  
  (1)硬件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总体规划时,应注意如下规划原则:
  实用性。校园网的建设应从应用实际出发,坚持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方便的信息查询,提高教学、教务管理的服务质量,实用性是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先进性。校园网建设耗资较大,为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同时兼顾未来的网络发展趋势,既量力而行又适当超前,留有发展余地,以备网络升级。
  可靠性。确保网络可靠运行,在网络的关键部分应具有容错能力。
  安全性。提供网络安全保障,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因此,在总体规划时,应考虑提供公共网络连接、内部网络连接、通讯链路、服务器等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系统。
  可管理性。从网络设计到设备选型都必须考虑整个网络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通过智能网管软件可实现动态网络配置,监控网络运行,优化网络性能。
  开放性。校园网的设计应采用国际标准通信协议,标准操作系统,标准网管软件,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保证整个系统具有开放特点,也便于网络管理。
  扩展性。应使整个校园主干网便于扩展,保证前期投资的有效性与后期投资的连续性。
  (2)软件服务支持
  如果说校园网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那么数字流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网络基本服务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如WWW、Email、Ftp、域名服务等。
  目录服务指网络系统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信息集中管理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清单,提供对目录信息的访问以及在目录中增添、修改和删除信息的机制。具体而言,它把网络中所涉及的各个资源都作为目录信息,以树形结构分层存储,并且提供有效的管理和访问途径。
  网络目录的特点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网络资源的单一而统一的逻辑视图,做到网络资源在物理位置上的分布与逻辑上的集中式管理和访问控制相统一,减轻管理负担,同时支持资源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信息的自动备份,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另外在软件服务中还需要提供统一的机构部门设置、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运行日志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作为各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基于网络的数据仓库是整个“数字校园”的数据中心,统一存储账户信息。
  
  3 应用支撑层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用支撑层主要处理用户逻辑,是校内用户的主要使用界面,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教学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办公自动化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网络办公环境,包括日常办公、文档管理和网络空间管理,使学校各类用户将办公的大多数环节搬到网上,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督办,真正实现网上办公与管理。
  数字图书馆是将大学中各种数字图书资源(包括期刊、书籍、论文等)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管理起来,通过智能检索技术和宽带高速网络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用户,它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的全过程;在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通过购买网络学术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等方式加快自己的数字化进程。
  网络教学指的是将网络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学活动的中心依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教学活动的进行环境仍然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处同一空间,网络只是教学环境的积极补充部分。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上埋头抄板书、自学资源匮乏、课后交流不方便等问题,更容易被老师和学生所接受。对于学习者来说,网络是一种学习资源,也是一种学习的工具。
  
  4 信息服务层
  
  信息服务层主要处理业务逻辑,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支持系统,为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应用间的系统级调用和统一的用户访问接口,从而实现应用的即插即用。
  信息服务层的基本服务模块主要包括:
  应用管理:为应用程序设定一系列外部接口规范,使得遵循标准的应用能够方便地集成,接口规范分为核心集、扩展集和可选集,支持不同级别接口规范的应用的集成度不同;
  权限管理:为用户和应用、以及应用之间的访问权限管理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得新应用能够被自动发现并被用户使用;
  数据交换:提供统一的信息视图和标准的数据交换服务,使得应用之间数据交换规范化。
  
  5 以数据积累思想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部署和实施已是大势所趋,资源共享和教育应用信息系统互操作已经成为基本要求。但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却是条块分割,系统之间无法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出现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内耗。信息孤岛已经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在信息孤岛下的应用系统只能管理静态的信息,无法管理动态的信息,也无法提供可共享的信息。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
  数据中心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合资源,减少学校在运行环境、维护人员等方面的重复投资。
  建立校园数据中心,在机房建设的时候,统筹安排、规划,将校内重要应用的服务器集中存放,集中管理,提供一个完善的运行环境,避免重复投资。
  2) 运行平台整合,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与管理。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规划中,通过数据中心搭建一个总的运行体系结构框架,根据各系统使用情况统一规划,合理调配硬件资源,利于各应用系统的整合。在病毒泛滥、黑客猖獗的互联网上,要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还必须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校园数据中心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安全技术,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形成一个全面的、动态的安全防范体系,以保证校园数据中心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3) 数据沟通,数据存储的有效管理。
  数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管理高度依赖于信息化设施的今天,数据支撑着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数据存放的合理性以及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各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许多数据会提供给各应用系统进行共享。如何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使各应用能够方便、有效的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共享,做好数据的存储与备份,并且提供异地的备份,这是数据安全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保证。
  
  6 展望
  
  本文虽然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资源配置总体方案,并且针对方案中重要的支撑部分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在以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1) 在总体设计方案中,重点放在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上,而对如何实施的缺少具体规划,使得方案的整体性有些欠缺。
  2) 学校各部门在进行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时,需要面对众多的应用系统及成千上万的信息,所以,建立信息化标准的管理体系,对信息进行统一、科学、规范地分类和描述,使信息能有序流通、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是本文
  后期的所要做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曾力炜、徐鹰,徐知海等.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7):88~89.
  [2] 万里鹏、陈雅等.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情报科学,2004,22(3):357~358.
  [3] 王保顺、校园网设计与远程教学系统开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 陈建斌.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点和策略.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是理财产品需求差异,其中的理财产品是指的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需求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目前的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