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划艇项目特征和训练规律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皮划艇属于周期性项目,运动员通过协调用力,用桨推动船行进,技术动作周期性重复,动作要领关键在于腰部发力及上手支撑转换到水下支撑。整个赛程中,舒展、有节奏、最大程度的用力是判断运动员技术好坏的标准。从该项运动对运动员素质的特殊要求上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器材的改进,材料的更新,在原来大力量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的速度性力量及全身爆发性的协调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力量与技术动作更加紧密地结合。
  关键词 皮划艇 项目特征 训练规律
  一、皮划艇项目规律特征的认识
  皮划艇的制胜规律是技术加体能的完美结合。技术方面:放松、连贯、大幅度与快速、实效、高桨频的统一。体能方面:是速度+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硬件与协调、柔韧、水感等运动素质软件的专项整合。技术合理了、连贯流畅能抓住水,并且是一个快速、高桨频的过程。除技、战术原因外,运动员的体能好坏是胜负的关键,爆发力好、持久性长的运动员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绩。
  皮划艇的科学训练规律,以有氧能力训练为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皮划艇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主要是依据其比赛距离和时间,根据其能量代谢的特点来考虑,认为皮划艇运动是以无氧糖酵解为主导供能的运动项目,故在训练中过分重视无氧训练,大强度的间歇训练比例安排过大,而对长距离有氧耐力训练重视不足,忽视了有氧能力训练。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能力的基础,高度的无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能力的基础上。高度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有氧供能速率,而且也有助于加快乳酸的消除,还可以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培养“技术感觉”与专项知觉,加大运动素质的专项化转移,提高肌肉募集程度,提高每桨输出功率,以及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储藏量,有效改善有氧代谢系统的结构(肌肉形态—肌肉细胞、肌肉附属结构的支撑强度、内脏结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以“每一桨划船效果”为重点,技术训练与运动负荷训练相统一,在训练中必须加强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如果要提高每一桨划船效果就必需要提高每一桨的最大输出功率(力量*速度),从而实现对皮划艇的有效推进。为此,必须加强运动员技术训练,重视每一桨的划船效果。提高和保持每桨最大输出功率就必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运动素质,同时,由于皮划艇前进运动的动力具有非连续的特殊性,保持船体高速动力需要减小划桨动作对船体前进动力的破坏,这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肌肉放松和协调能力,技术越合理,这种破坏就越小。因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始终与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进行。
  二、皮划艇体能训练方法
  (一)间歇练习法,氧耐力和专项耐力
  有氧训练法:间歇练习法是指运动员在一次练习后,按照严格规定的未完全恢复的时间间歇,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间歇训练法则是以未完全恢复的间歇和积极间歇方式进行的,因而运动员总是在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练习。在明显的疲劳积累,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则因间歇负荷水平较高而无法达到重复训练的水平。一般心率在170-180次/分,负荷强度达90%-100%,因而间歇训练法有利于提高皮划艇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二)根据项目特征,抓有氧基础训练
  皮划艇运动属于体能型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的周期性项目。从其运动供能形式看,主要是混合供能。为此进行有氧基础训练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有氧基础训练,中等速度连续划20-40min,心率控制在每24-26次/10s,3-4组,目的是发展最大摄氧能力,提高有氧供能。
  2.强度训练,以最大速度80%的强度进行5-12min练习,心率控制每20-28次/10s,目的是提高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
  在全年准备阶段与赛前准备阶段特别要注重抓好有氧供能系统的训练。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手段,关键要抓住提高和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训练。在有氧训练基础上,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训练。
  无氧训练分为两部分:一是低乳酸,二是耐乳酸训练。前者时间短(10-30s),后者持续时间长(1-2min)。在实践中,我们常采用心率控制在28次/10s的强度。主要训练手段有短主项距离反复划、变速划等。目的是发展非乳酸供能系统能力。另外训练中穿插一些无氧乳酸能力的训练(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上述无氧训练手段是提高皮划艇500m成绩的主要手段。
  皮划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皮划艇运动是周期性的划桨运动。在皮划艇运动的技术环节中,拉桨是划桨的关键,拉桨实际上就是使身体的力量传递至桨叶作用于水,产生反作用力,以克服水和空气等阻力,使船体前进。划船的技术可解释为用力的效果即通过拉桨,使全部的力量由桨叶最有效地作用于水,周而复始。力量素质是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在陆地上发展身体力量,是不断改善运动员身体机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篮球运动中,防守的教学与训练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相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篮球 防守教学 训练  攻守矛盾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矛盾,每一个球队都始终在认真研究如何以凌厉的攻击击溃对方的防线和如何以严密的防守破坏对方的进攻。攻守两个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2  摘 要 跨栏跑“一高三快二准”的特点,要求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专项技术和心理素质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文章针对大学生跨栏跑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就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 跨栏跑 业余训练 一高三快二准  跨栏跑要在高速跑动中,连续跨过10个有一定高度、按一定距离规定设置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田径专修学生跨步跳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对跨步跳的制约因素,从而改善跨步跳的学习,为田径教学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初学者应注意每一起跳过程中蹬与摆的结合,重视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缓冲效果,提高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的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运动与乒乓球运动进行对比,试从理论方面剖析太极拳运动与乒乓球运动的关联性,阐述通过借鉴太极拳的练习方法科学地促进乒乓球训练,提高乒乓球训练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太极拳 乒乓球 关联性 借鉴 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从训练的科学性有待提升、教练员队伍的执教水平有待提升、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然后又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即:遵循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科学开展训练工作;积极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练员队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投掷铁饼是一个古老的运动项目,是人体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动作,使铁饼获得尽可能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以保证铁饼飞行尽可能远的距离。本文就初中铁饼学生训练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铁饼技术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初中业余训练提供帮助。  关键词 铁饼 训练 要求  一、前言  从技术结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剧,养老问题在原有的传统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的矛盾中显得日益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等因素变得难以为继,而
随着绿色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陶瓷的产业制作已然朝着绿色化发展,3R原则的普及使原本不够“绿色”的陶瓷工艺有了改进的方向.陶瓷工艺复杂,有制窑、烧窑方面,制作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