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天下奇 澄砚若美玉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由来已久,其取材广泛,形制多样。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它不仅是实用物品,也是一种集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收藏和鉴赏的双重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历史延至隋唐后,石砚则雄居天下,大肆昌兴。而石砚氏族又以端氏门墙最高,身价最重。即使四大名砚同类之属亦不免三家折肱,让端玉首位。故世之论石砚者,莫不以端砚为首谈。砚,山骨之精华,石之所凝聚,欲辨石砚,当先知石之本源,之与端砚亦然。否则,便舍本逐末,相去甚远。
  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出产。不过,当时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现选取几方端砚、澄砚,以飨读者。
  元代朵云砚台(图1)
  长16厘米,宽16.5厘米。高2厘米。通体呈铁青色,雕施卷云纹,曲池斜墙,漫圈平堂,近堂心有黄色铜点,一大一小。左下角唇上有眼;四周起伏,依石就形,不失圆准。雕琢娴熟,阴阳两类线形,交相辉映,环体缭绕,簇拥砚堂,有遇风凌空之妙。此砚台虽为元代作品,细微处仍有南宋余续。元代端砚上承唐宋遗风,粗放而有大气,但发展缓慢,没什么创新。
  明代仿汉青花砚(图2)
  长22.4厘米,宽14.5厘米,高3厘米。通体纯绿,纹理细密,呈长方不等状。砚额雕琢正面龙形,双目圆瞪,腾跃云层,两角高耸,双须长扬,直入池口。曲池平堂,圈高唇薄,缠花纹纽带云团,共绕唇上。砚阴,据其外沿,浅琢平池,内刻“永建元年”篆书,麻点铲底。永建元年当为公元126年,是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此为一方明代仿汉制古砚。
  明代端砚在设计、形制乃至雕刻方面远远超过前代,砚形、砚式趋向多样化,题材广泛。明代端溪名坑砚石的开采比较齐全,不少优质老坑(水岩)砚石被开采出来。在雕刻方面非常讲究,以浅刀雕刻为主,以细刻、线刻甚至微刻配合,明代端溪砚多在砚底、砚侧镌诗、刻铭、题款。
  清代荷叶砚(图3)
  长7厘米,宽23.5厘米,高1.8厘米。此砚为马肝紫端石,砚额雕琢翻荷叶形态,筋力突起,枝梗粗壮,左右各一嫩小莲房。高唇灵巧,上着小弧线。大池环绕,平堂素阴。雕琢考究,造型生动。线条柔而不弱,刚而不脆。是清初典型的曲池平堂,浅坦造型砚。
  清代龙凤纹砚(图4)
  长27厘米,宽18厘米,高3厘米。椭圆形。砚面上部雕作龙凤纹饰,左侧巨龙四旋盘绕,翻腾踊跃,右侧雕一祥凤,姿态端庄优美,可谓龙凤呈祥。此砚石质洁净温润,构图设计与刀法琢工之精,非同一般。砚台的整体砚雕技艺,匠心独运,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立意高远漫妙,题材庄严隆重,刀法巧夺天工。
  清代初期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端砚砚材的种类、砚的形制、雕刻技艺、石品花纹的品评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新的突破。制砚工艺精致、刻工纤巧,甚至连配木盒装潢也都十分讲究,有的砚盒镶嵌美玉、象牙,或金线银线。嘉庆、道光之后,端溪砚石的开采已逐渐减少,端砚更多地由实用而成为单纯的文玩之物,成为摆设文房(书斋)中的欣赏品或珍藏品。
  澄泥砚创于汉,鼎于唐,迄今已逾2000余年,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是其中唯一以人工澄炼之泥烧制而成之砚。它风韵典雅,窑变奇幻,巧夺天工。在唐宋时期虢州澄泥砚便成了贡品,并被列为砚品中的第一位。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砚谱》说:“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为第一。”该砚不施彩釉,一窑之中可有不同颜色,如桔子红、玫瑰紫、鳝鱼黄、蟹壳青、墨玉黑、斑鸠灰等多种色彩,还会呈现出各种美妙纹理,非石而坚于石,非玉而美于玉,泽如美玉,击若钟磬,贮墨不耗,积墨不腐。
  清代富贵连叠砚(图5)
  绛州澄泥,呈玫瑰紫色。长24厘米,宽17厘米,高3.5厘米。砚额刻一朵艳丽的牡丹花,曲池凹堂尖唇,右下唇口伏一正面蝴蝶,须柔翅健,与花朵互应。情态怡然,翩翩欲舞。传统观念上的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花与蝶连结一体,取连连之意,叠与蝶谐音。故整体图案寓意为“富贵连叠”,此砚为刮削手法制作,简静利落。再着以时空的幻化,展现出一派浑厚超尘之趣。
  清代山水楼台人物砚(图6)
  砚近长方形,砚边稍残损,长34厘米,宽23厘米,高3.5厘米。正面浮刻山水、树木画面,远景天水合一,山石嶙峋,近景松柏成林,整个画面意境悠远,具有强烈的文人气息。背浮雕山石、树木、楼阁、人物为主体图案,与雕刻花饰底纹相间,可谓匠心独具。近处波涛汹涌,岸边两老者攀谈;远处峰峦起伏,绵延逶迤;楼阁线条劲挺,棱角分明;人物神态平和,衣饰自然。整体构图稳中有变,气格沉着淳朴,布局繁缛,动静结合,雕工、画工细腻精美,意境开阔,极富感染力。侧面雕刻苏轼《前赤壁赋》,落款为乾隆丙辰冬十二月成亲王题。[丙辰为乾隆末年、嘉庆元年(1769)]
  成亲王,即爱新觉罗·永瑆,乃乾隆帝第十一子,嘉庆帝之兄,嘉庆年间任军机处行走,道光三年(1823)薨,年七十二,谥哲。成亲王政事之暇,雅好文墨,广泛临摹晋唐宋明各家法书,成就极高,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其做工精湛、纹饰丰富、题材广泛,不失为一件历史、艺术及经济价值俱佳的上乘之作。
  清代凤纹澄泥砚(图7)
  砚近椭圆形,上小下大,长16厘米,宽17.5厘米,高3厘米。砚额浮雕一只展翅凤凰,嘴朝下,眼圆瞪有神,羽毛精细,两翅向下,伸展成砚堂边框,左长右短,别有情趣。砚堂中间稍洼,偃月形砚池,四周内敛,背刻硃红砚。全砚布局得当,构思巧妙,观赏实用两不碍,刀法圆润,刻画细腻,砚呈朱红色,坚实细润,砚池边缘至砚背,磨锈厚积,古气四溢,似明末清初风格。
  清代素面云团砚(图8)
  质地柘泥砚,通体云团状,呈金星红色。长30厘米,宽27厘米,高3厘米。素面平堂,尖唇无池,柔制而成自然朴茂,有“大朴不雕”的壮美形态,是一方极具实用价值的柘泥砚。
  中国历代文人对砚台的珍爱,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风气,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对现代人来说,古砚台完成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其他文献
19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小党,成了德国工人党的第96名党员。一年之后,他当上了德国工人党的首领。1921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纳粹党在德国的政坛内都只是个可笑的跑龙套者,但是只要经济形势恶化,纳粹党的影响力就会扩大。1923年11月,法国担心德国还不了战争赔款,于是把军队开进了鲁尔区,这导致德国经济形势一片混乱。正是在这一
10月起印刷包装企业将被强制收取VOCs排污费  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2015年10月1日起,对全国范围内的印刷包装企业收取VOCs排污费。  目前,北京印刷行业以平版印刷、凹版印刷为主,其产生的挥发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占到了90%以上,而在储存、配送及输送中也有大量的挥发性污染物产生。根据2014年北京市工业源清单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印
摘 要:“预习”一直是各科教师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为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好准备。但是,如果预习成为教师上课的干扰因素,那就违背了预习的本意。本文分析了课前预习的得与失,以及怎样避免预习带来的弊端,尽可能地发挥预习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预习;误区;改进方法;分层布置;预习广度  一、小学英语预习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