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评价与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2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明确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学音乐教学课程评价应在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前提下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评价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73
  中学音乐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以中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明确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总结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为今后音乐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中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中学音乐课程评价需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即课程评价应该为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以及音乐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音乐课程评价不仅应对学生发掘自身音乐潜能和提高音乐学习能力有所帮助,而且应有助于教师总结音乐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改进音乐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课程评价应体现中学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并符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课程评价应在公平、准确和客观的基础上体现中学音乐教学的价值,并符合中学生音乐学习特点,从而促进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课程评价标准应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具体操作和推广使用。音乐课程评价标准中应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多使用社会化用语,使全体师生尤其是中学生对课程评价标准能够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评价标准应囊括音乐课程的所有内容并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从而使评价标准在具体操作上简便易行。
  二、中学音乐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1.考试评价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评价方法。中学音乐考试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科目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而是教师规定演唱曲目,要求学生轮流演唱规定曲目,并对演唱效果进行评分。教师在此考试方法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无法选择自身擅长的表现方式完成教师规定的曲目,并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条件,部分学生由于声带先天受损或患有咽喉部位疾病等原因,无法对教师规定的曲目进行演唱,这就会造成音乐考试的不公平。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应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使音乐考试趋向多元化、个性化与合理化。
  2.日常形成性评价
  日常评价应贯穿于中学音乐教学全过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学生平时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能够体现其音乐水平,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在歌曲演唱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并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音乐水平是否有所提升。
  3.特长评价
  教师可在学期伊始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测试,以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就其特长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演唱、舞蹈或编曲等擅长的音乐领域有所突破。学期末考核时,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对考核内容做出个性化安排,考核学生在自身擅长的音乐领域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4.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学生对自身音乐学习效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评价中以提高音乐学习的信心和自主性。自主评价分为自评与互评两种。自评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自我认知。互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并且使学生学习他人音乐方面的长处,从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水平。
  5.教师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时应从学生音乐水平的实际出发,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的影响,并且应就学生语调、音准和流畅度等音乐各方面能力进行详细评价。详细评价与只给予学生优、良等级的传统评价相比,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音乐学习方面的不足。
  中学音乐课程评价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课程评价应在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中学生的双向沟通并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中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莉.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3).
  [2]丁杰.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1(12).
  [3]梁冰.浅析中学音乐课堂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致使学生不能对相应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不具备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教师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如构建模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模型构建 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应用[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10高中生物知识中包含的概念、规律特别多,大部分的知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
史论结合可以实现历史事实和史学观点的有机结合。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让学生从史料分析中了解到历史的某种真相,提高历史分析能力,真正实现历史教
现代远程教育的萌生及迅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增加了新的内涵,高校图书馆在远程教育中大有作为.高校图书馆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应采取的措施.
[摘要]针对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探讨促进中职电子专业学生技能学习的有效策略,为中职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促进电子专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26  目前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动机缺失,对于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为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采取新
[摘要]文章就微观史学的含义进行分析,结合微观史学的特点,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進行分析,希望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微观史学高中历史小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85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采用微观史学对历史中的某一人物或者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系统、详细、具体的了
[摘要]历史学科贯穿古今,学习它对学生更加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对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历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8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层次构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