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三叶草中产苦马豆素豆类丝核菌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确认中国红花三叶草中是否存在产苦马豆素(SW)的豆类丝核菌,用改良的真菌分离方法从植物样品中分离豆类丝核菌。根据豆类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对初步筛选所得真菌的5.8S rDNA 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初步筛选真菌的种属,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豆类丝核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SW检测。最终,筛选出一株符合豆类丝核菌形态特征的丝核菌属真菌RL2012,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到其菌丝体提取物中含有SW。综上分析最终确认红花三叶草中存在产苦马豆素的豆类丝核菌。
其他文献
为加深对苹果各种生长型的认识,以矮化型(长富2号/M26)、短枝型(福岛短枝)和柱型(鲁加6号)3种苹果生长型嫁接苗为试材,对其枝、芽和叶片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在株高上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w(Pb)(0、50、120、180、230mg/kg)对冬小麦幼苗期根微域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C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幼苗期,Pb对土壤脱氢酶产生
以湘杂棉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析移栽密度、施氮量及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影响产量的主导因
以8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的杂交F1为试验材料,观察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的形态,探讨花营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对应关系,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激素及质量浓度配比等因素对小孢子
选用新育成的4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与10个不育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40个杂交组合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配合力上,父本的优劣顺
探讨3种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组分及其酶解产物的差异,为酶制剂和功能低聚木糖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DS-PAGE电泳,研究黑曲霉C71、康宁木霉M46及XYNB重组工程菌G81所产
以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抽薹植株初花期的花蕾为供体材料,通过镜检观察得出,在甘蓝植株1次分枝花序上花蕾肉眼可见间隔为5d时,花粉小孢子形状呈现在不明显的三裂形与正圆形间,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