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店名的语言艺术特色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8595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的火锅店名在语音上呈现出以五音节为鼎峰,向两边递减的趋势;店名音节数量以奇数为主,双声、叠韵、叠音等韵律特征不明显,常选择主要元音开口度较大的字符和平仄相错的音节格式;属名部分由突出人名、地名、物名或含有吉祥、祝福之意的词汇构成,业名以老(土)火锅为主,通名常不出现。为突出特点和传播便利,常运用反语、谐音、夸张、仿拟等修辞方式。当店名音节数≥5时常通过省略地名、部分属名。"老(土)""主题"或业名对其进行简省,以方便记忆和称说。
其他文献
六朝时期租调繁重,各类杂调、徭役层出不穷。小农欲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最有效的行为莫过于不纳或少纳赋税。其时不乏各类窃改籍注者,他们谎报年龄、疾病等状况;寻荫大户,入僧
方象瑛在清初甚有文名,创作有大量散文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有两篇论述赋学的文章,从历史批评与鉴赏批评相结合的维度来展开,颇多真知灼见。方象瑛创作的8篇赋作,包括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