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最上动脉与胫前返动脉吻合弓蒂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25例50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的解剖研究,观测膝最上动脉的源始、长度、口径和供血范围及其与胫前返动脉的联系。结果表明:膝最上动脉主要源始于股动脉,在缝匠肌与股内侧肌之间下行,发出细小分支营养小腿上1/3区及膝内侧皮肤,在胫骨内侧髁水平与胫前返动脉形成吻合弓。以此为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膝内侧为最佳形成部位,适用于小腿中上1/3区及膝周围的修复。

其他文献
总结了1978~1991年间,因面颊、下唇部肿瘤或颞颌关节强直共69例,采用颈阔肌肌皮瓣分别以三种术式进行修复。①常规术式:主要用于修复患侧的颊部缺损。②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复合术式:主要用于舌再造及修复口底缺损。③颈阔肌折叠术式:主要用于再造“下颌关节囊”治疗真性颞颌关节强直。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面颊缺损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自1992年以来,为了解决烧伤瘢痕切除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难度,采用重复扩张术,共已行10例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实践表明扩张皮瓣经推进移转后可即刻置入扩张器重复扩张多次。对手术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个切实可行方法。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侧腹部岛状皮瓣可移转到达的部位、临床价值和改进的手术方法是否可行。通过5例(4例乳癌根治术后放疗致腋部放射性溃疡,1例骶部纤维肉瘤术后复发需再次广泛切除)的修复实践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认为侧腹部皮肤的血运主要由第9,10,11肋间动静脉外侧皮支供给,各支间相互吻合交通,由其中任何一条动静脉为蒂均可保证岛状皮瓣的成活。血管蒂可分离得较长,皮瓣能移转到达的部位较广,并可带有肋
自1988年以来,共开展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手术120余例,其中10例因见供血皮支系于股前内侧间隙穿出而临时改变为股前内侧皮瓣。据观察此10例股前中区的供血血管有3种类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内侧支型6例,股浅动脉供血型2例,股动脉直接分支供血型2例。文中还就皮瓣的命名、手术方法以及大腿前中区血管的代偿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为了检测激光多普勒预测皮瓣成活的价值,用体重22~26kg雌性白猪12只,在其下腹部作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面积15cm×8cm,在皮瓣掀起前、动脉阻断前、阻断9小时后、重新开放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皮瓣的血运。同时用测定皮瓣温度及静脉注射荧光素法作对照,以活检作为皮瓣成活的金标准。结果肉眼观察的准确率为76%,荧光素为94%,激光多普勒为91.3%。激光多普勒检测准确率高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