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阻塞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下尿路阻塞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BPH导致的严重下尿路阻塞,前列腺体积(PV)大于80 ml,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且不适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行前列腺动脉(PA)造影,采用"二步栓塞法"联合应用50 μm和100 μm的聚乙烯醇颗粒进行PA栓塞(PAE)。术后1、3、6个月分别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PV,此后每6个月评估1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和术前这些指标的差异。

结果

64例中,60例(93.8%)成功行PAE,PAE术后1、3、6、12和24个月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57/60)、95.0%(57/60)、93.3%(56/60)、92.6%(50/54)和90.5%(38/42)。42例PAE术后随访2年,术后24个月的IPSS、QoL、PV、Qmax、PVR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IEF-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E术后24 h,血清PSA升高至术前的20.7(78.5/3.8)倍,术后1周较术后24 h下降,但仍为术前的9.1(34.5/3.8)倍,术后1个月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以后均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AE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PAE治疗巨大BPH所致的下尿路阻塞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南水北调工程、地下水超采控制、入海水量控制目标等因素,以及现状(2005年)、 2010年和2020年3个水平年, 设置了9个情景方案, 应用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型
本篇文章讨论了在环境性建筑发展过程中3个菲常重要的议题,即知识、环境性能和都市环境,环境性建筑这里是指很少或不借助不可更新的能源,而能满足住户对视觉和热舒适度要求的
期刊
期刊
多目视觉检测技术是通过多个不同位置的视觉传感器,从不同角度获取同一目标的图像,并对所得图像进行目标匹配、差分相减等,最终清晰提取出目标信息的一种视觉测量技术。相比单目视觉方法,利用多个传感器能搜集更多的目标物信息,且在检测系统中又融入了平行光照明方式下,对称式多角度的图像采集方法,可以使不同显现力的被测物平面信息通过极高的对比度显现出来,再结合多幅图像匹配、差分规则,最终可以得到效果更佳的缺陷或轮
通过对降膜熔融结晶过程中晶层界面的热质传递特征及降膜表面上液膜流动和传质传热的分析,建立了描述该过程晶层生长的稳态模型,并进行了无量纲变化.在自制降膜结晶装置中,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