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6-01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思维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一、在美术欣赏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又有较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优秀美术作品,必然在给人以美感和愉悦的同时,使人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品格、情操的陶冶。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美术作品,作为专题专课欣赏的教学内容。根据作品的题材内容和特点,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进行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教育等等。比如欣赏潘鹤的泥塑作品《艰苦岁月》这节课,教师可只对雕塑知识作简单介绍,对作品进行分析,把侧重点放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上。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要形象的细致观察入手,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可采取老师提问和结合解说以及师生对话的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对作品的形式和形象的具体观察和分析、讨论,使学生对作品从题材内容、思想意义到艺术特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作品中的老战士饱经沧桑,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战斗的考验,皱纹布满了额头,衣服破烂,挽裤赤脚,但全身却充满了力量和不可战胜的气概,使人肃然起敬。并通过进一步的联想和想像,达到从感受艺术美升华到心灵美的目的。又如《长江万里图》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能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
要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同样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写好欣赏课的教案,写出有条理的欣赏提纲,运用观察、分析和综合归纳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欣赏效果。对有些美术欣赏作品,教师还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将有关作品的介绍、分析、评论等文字资料,对照美术作品进行学习和观赏,力图使自己对作品有较好的认识与理解。
二、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美术欣赏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美术欣赏,学生们能学到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所学不到的知识。
其一,可以了解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如徐悲鸿、齐白石、达·芬奇等中外艺术家勤奋好学,献身艺术事业的精神和其作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其二,通过对古今绘画、工艺、雕塑和建筑艺术等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造型艺术等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造型艺术的优良传统。认识我国人杰地灵、民族艺术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其三,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艺术风格。如欣赏《奥芒斯山谷》等了解异国地理环境,欣赏《威尼斯·圣马利亚教堂》了解异国建筑艺术风格。其四,根据造型艺术用形象说话和感人的特点,引导和学生在对作品的构图布局、典型形象、环境背景、明暗色彩、线条笔法等形象因素的仔细观察和具体分析中,可以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生活艺术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
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育
"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像,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像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熏陶孩子们的思想,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也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一种心灵美。因此,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一、在美术欣赏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又有较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优秀美术作品,必然在给人以美感和愉悦的同时,使人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品格、情操的陶冶。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美术作品,作为专题专课欣赏的教学内容。根据作品的题材内容和特点,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进行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教育等等。比如欣赏潘鹤的泥塑作品《艰苦岁月》这节课,教师可只对雕塑知识作简单介绍,对作品进行分析,把侧重点放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上。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要形象的细致观察入手,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可采取老师提问和结合解说以及师生对话的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对作品的形式和形象的具体观察和分析、讨论,使学生对作品从题材内容、思想意义到艺术特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作品中的老战士饱经沧桑,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战斗的考验,皱纹布满了额头,衣服破烂,挽裤赤脚,但全身却充满了力量和不可战胜的气概,使人肃然起敬。并通过进一步的联想和想像,达到从感受艺术美升华到心灵美的目的。又如《长江万里图》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能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
要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同样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写好欣赏课的教案,写出有条理的欣赏提纲,运用观察、分析和综合归纳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欣赏效果。对有些美术欣赏作品,教师还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将有关作品的介绍、分析、评论等文字资料,对照美术作品进行学习和观赏,力图使自己对作品有较好的认识与理解。
二、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美术欣赏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美术欣赏,学生们能学到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所学不到的知识。
其一,可以了解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如徐悲鸿、齐白石、达·芬奇等中外艺术家勤奋好学,献身艺术事业的精神和其作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其二,通过对古今绘画、工艺、雕塑和建筑艺术等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造型艺术等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造型艺术的优良传统。认识我国人杰地灵、民族艺术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其三,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艺术风格。如欣赏《奥芒斯山谷》等了解异国地理环境,欣赏《威尼斯·圣马利亚教堂》了解异国建筑艺术风格。其四,根据造型艺术用形象说话和感人的特点,引导和学生在对作品的构图布局、典型形象、环境背景、明暗色彩、线条笔法等形象因素的仔细观察和具体分析中,可以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生活艺术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
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育
"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像,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像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熏陶孩子们的思想,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也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一种心灵美。因此,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