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交上一个指引人生的朋友,比交一个能给你带来财富的朋友更可贵
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整整比尔·盖茨大25岁,应该说是两代人。虽然,他们都是美国名人,又同在纽约掘金,但一开始他们只是互闻其名,未见其人,甚至还有相互排斥和轻视的倾向。直到1991夏天,两人才坐到了一张会议桌上。谁料一交谈就有相见恨晚之感——无论是性格、志趣,还是成长过程和对待财富的看法,他们都有惊人的相同之处。从此以后,两个人便成了忘年交。
不久,巴菲特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叫做《你应该把所有的财富都留给孩子吗?》的文章,恰巧被盖茨读到了。巴菲特说:“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回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子女。我深信遗产对子女只能弊大于利,巨大的财富不仅会使他们好逸恶劳,成为纨绔子弟,而且并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巴菲特的文章在盖茨心头引起了强烈震动,觉得他说得太好了,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切地拜访了巴菲特,一见面就说:“巴菲特先生,你的文章写得太棒了,令我顿开茅塞。是的,我们的财富来源于社会,如果让它以良性的方式回馈社会,应该是财富的最好归宿。”当巴菲特得知盖茨是专为自己的文章来与自己探讨的,激动得一把将他抱紧,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盖茨,只有你才懂我,才是我的知音。很多人读了我的文章,都说我在作秀,是故作姿态。好了,有了你这个知音,我就不孤独了。”
20世纪末,盖茨的事业突飞猛进,财富超过了巴菲特,一跃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却陷入了一场危机当中,“垄断案”官司折腾得他筋疲力尽,夫妻感情也出了问题。盖茨忍不住经常把自己的苦恼向巴菲特倾诉,巴菲特除了安慰他,盡其所能地帮助他,还反复告诫他,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但要知道创造财富,还要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和所有家庭成员,乐于为他们付出。
1993年6月,一年一度的高层CEO聚会在埃及开罗举行,盖茨打电话给巴菲特,希望和他一起去参加会议。而一向爽快的巴菲特却表现出了一些犹豫。盖茨感到困惑,便派人去了解情况,原来是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的高血压病犯了,他想请假在家陪伴妻子,但是,盛情难却,巴菲特还是决定安排好妻子,去参加会议。盖茨得知了真相,万分感动起来。在启程的时候耍了个小“花招”,悄悄地把苏珊接到机场,让她到开罗去休养。当巴菲特在机场突然见到自己妻子的时候,一下子愣住了。盖茨在一边幽默地说:“她是我邀请的正式代表。”巴菲特又一次抱住盖茨,激动得热泪盈眶……
盖茨的妻子梅林达生下了三个孩子,家庭生活占用了盖茨不少时间,他感到很头痛。一次,在巴菲特家做客时,盖茨向老人发牢骚说:“养孩子比赚钱还不容易,这些讨厌的小家伙,占用了我多少宝贵的时间。”巴菲特听罢笑了笑,从书房里抱出了一大摞日记本,给盖茨看。盖茨翻了几本,惊讶地抬头看着巴菲特,原来,这是他记的“孩子成长日记”。巴菲特说:“不错,这是我记的孩子成长手记。哪怕再忙,我也要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记录下来。盖茨,我可以向你保证,爱家庭爱孩子吧,保证你从中获取的比付出的要多得多。孩子不是负担,而是大人的良师益友,孩子的可爱绝对能促进大人的成长。不会享受家庭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创造财富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盖茨又一次被巴菲特的现身说法震动了。从那之后,他开始关注家庭和妻子儿女了。一面全力支持妻子的慈善事业,夫妻两共同创建了150亿美元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救助了无数的贫困人们;一面努力改善家庭关系,哪怕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妻子儿女们去玩。家庭和谐融洽了,使工作更富有了激情,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004年7月,苏珊不幸去世,年逾古稀的巴菲特非常悲伤,长时间闭门谢客.拒绝参加一切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盖茨非常焦急,经常去宽慰他,2005年夏天,硬把老人拉到了中国三峡度假旅游。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和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改变了老人的心境,开始走出心理阴影。在即将回国的前一夜,他约盖茨彻夜长谈,推心置腹地说:“盖茨,我本来是希望等自己去世后,让苏珊把我的财产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的,可是,这个理想永远实现不了了,只能由我们合作来实现这个理想了。”
2006年6月,美国连续发生了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先是盖茨在15日公开向全世界宣布:“我会逐步退出微软的日常管理工作,于2008年正式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慈善事业中去。”盖茨的话音才落,巴菲特又于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宣称:“我将陆续将自己价值370亿美元的股票无偿捐献给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用于社会慈善事业。因为比尔·盖茨是我最知心最信赖的朋友。”比尔·盖茨感慨不已地说:“巴菲特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整整比尔·盖茨大25岁,应该说是两代人。虽然,他们都是美国名人,又同在纽约掘金,但一开始他们只是互闻其名,未见其人,甚至还有相互排斥和轻视的倾向。直到1991夏天,两人才坐到了一张会议桌上。谁料一交谈就有相见恨晚之感——无论是性格、志趣,还是成长过程和对待财富的看法,他们都有惊人的相同之处。从此以后,两个人便成了忘年交。
不久,巴菲特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叫做《你应该把所有的财富都留给孩子吗?》的文章,恰巧被盖茨读到了。巴菲特说:“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回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子女。我深信遗产对子女只能弊大于利,巨大的财富不仅会使他们好逸恶劳,成为纨绔子弟,而且并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巴菲特的文章在盖茨心头引起了强烈震动,觉得他说得太好了,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切地拜访了巴菲特,一见面就说:“巴菲特先生,你的文章写得太棒了,令我顿开茅塞。是的,我们的财富来源于社会,如果让它以良性的方式回馈社会,应该是财富的最好归宿。”当巴菲特得知盖茨是专为自己的文章来与自己探讨的,激动得一把将他抱紧,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盖茨,只有你才懂我,才是我的知音。很多人读了我的文章,都说我在作秀,是故作姿态。好了,有了你这个知音,我就不孤独了。”
20世纪末,盖茨的事业突飞猛进,财富超过了巴菲特,一跃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却陷入了一场危机当中,“垄断案”官司折腾得他筋疲力尽,夫妻感情也出了问题。盖茨忍不住经常把自己的苦恼向巴菲特倾诉,巴菲特除了安慰他,盡其所能地帮助他,还反复告诫他,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但要知道创造财富,还要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和所有家庭成员,乐于为他们付出。
1993年6月,一年一度的高层CEO聚会在埃及开罗举行,盖茨打电话给巴菲特,希望和他一起去参加会议。而一向爽快的巴菲特却表现出了一些犹豫。盖茨感到困惑,便派人去了解情况,原来是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的高血压病犯了,他想请假在家陪伴妻子,但是,盛情难却,巴菲特还是决定安排好妻子,去参加会议。盖茨得知了真相,万分感动起来。在启程的时候耍了个小“花招”,悄悄地把苏珊接到机场,让她到开罗去休养。当巴菲特在机场突然见到自己妻子的时候,一下子愣住了。盖茨在一边幽默地说:“她是我邀请的正式代表。”巴菲特又一次抱住盖茨,激动得热泪盈眶……
盖茨的妻子梅林达生下了三个孩子,家庭生活占用了盖茨不少时间,他感到很头痛。一次,在巴菲特家做客时,盖茨向老人发牢骚说:“养孩子比赚钱还不容易,这些讨厌的小家伙,占用了我多少宝贵的时间。”巴菲特听罢笑了笑,从书房里抱出了一大摞日记本,给盖茨看。盖茨翻了几本,惊讶地抬头看着巴菲特,原来,这是他记的“孩子成长日记”。巴菲特说:“不错,这是我记的孩子成长手记。哪怕再忙,我也要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记录下来。盖茨,我可以向你保证,爱家庭爱孩子吧,保证你从中获取的比付出的要多得多。孩子不是负担,而是大人的良师益友,孩子的可爱绝对能促进大人的成长。不会享受家庭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创造财富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盖茨又一次被巴菲特的现身说法震动了。从那之后,他开始关注家庭和妻子儿女了。一面全力支持妻子的慈善事业,夫妻两共同创建了150亿美元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救助了无数的贫困人们;一面努力改善家庭关系,哪怕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妻子儿女们去玩。家庭和谐融洽了,使工作更富有了激情,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004年7月,苏珊不幸去世,年逾古稀的巴菲特非常悲伤,长时间闭门谢客.拒绝参加一切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盖茨非常焦急,经常去宽慰他,2005年夏天,硬把老人拉到了中国三峡度假旅游。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和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改变了老人的心境,开始走出心理阴影。在即将回国的前一夜,他约盖茨彻夜长谈,推心置腹地说:“盖茨,我本来是希望等自己去世后,让苏珊把我的财产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的,可是,这个理想永远实现不了了,只能由我们合作来实现这个理想了。”
2006年6月,美国连续发生了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先是盖茨在15日公开向全世界宣布:“我会逐步退出微软的日常管理工作,于2008年正式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慈善事业中去。”盖茨的话音才落,巴菲特又于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宣称:“我将陆续将自己价值370亿美元的股票无偿捐献给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用于社会慈善事业。因为比尔·盖茨是我最知心最信赖的朋友。”比尔·盖茨感慨不已地说:“巴菲特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