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微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英语阅读课程中,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出现犹如黑夜之中的明灯,指引着教师进行英语阅读的教育改革。但是,切实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活动作为支撑的。所以,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打造趣味活动,注重问题引导,以及找出与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等方式,切实地彰显英语阅读课程上的核心素养元素,以便每个教育活动都发挥应有的价值,真正地完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缪东凯,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小学。
  新课改以来,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出现,为教师进行课程施教带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的关注点开始转移,目光也不再聚焦于学生的试卷和成绩上,而是更多地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以及学生是否基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实现了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成长。所以,传统口述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育需求,教师应当主动地通过融入趣味元素和悬疑元素等,促进英语阅读课程教育方式的改良,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等一系列学科素质的发展。
  一、打造趣味活动,实现语言建构
  无论课程教育理念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趣味性的教育活动都在课堂上占据一席之地,其对于抓住学生的目光具有积极的价值。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一改以往枯燥的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使用语言的方式与同伴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在进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中,逐步完成对语言的建构。所以,在阅读课程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一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使得学生在进行角色的扮演和模拟中,展开丰富的对话活动。
  例如,在“In a nature park”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和使用,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搭建角色扮演的舞台,让学生在趣味环境中实现这一学习目标。首先,教师先组织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通读,使得学生了解阅读的主题,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英文语句和词汇等。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对“There be……”“river”“lake”等本节课的语句、词汇发音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方便学生之后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对“In a nature park”中的内容进行剧本的改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紧接着,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之中,基于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对英语词句的积累。
  教师组织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剧本的改编,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使得学生在将阅读上的內容进行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注重问题引导,强化阅读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的经验也不足,当教师直接将阅读文本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分析时,学生往往会因为经验的缺乏而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以至于对整体阅读分析没有方向,最终的阅读质量也差强人意。而问题不仅是沟通未知与已知的渠道,也是学生进行思索的方向,所以,在英语阅读课程上,为了帮助学生有方向地对阅读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实现思维品质的锻炼,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进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快速筛选答案中有效地完成阅读,找到需要解锁的未知内容。
  例如,在“There is a big bed”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方向,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更有动力和热情,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提出“What’s in the room”等问题,引导学生以此作为阅读的导向和目标。随后,在学生自主透过阅读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形成带有个人特点的答案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搭建组内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几人为一个组交换彼此的意见,使得学生拥有与同伴进行意见共享的平台,以便在不断争论和统一答案中,有效地完成对阅读内容的获取,真正地走进“There is a big bed”的阅读之中。
  基于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具备了自主思索的机会,也具有与同伴进行意见分享的机会,能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中,真正地实现思维品质的锻炼。
  教师结合英语教材上的文本向学生设定问题,能够为学生打造探究性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以问题为导向展开阅读分析中,逐步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成长。
  三、找出教育关联,助力文化渗透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突出强调了文化的元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加深自身的文化认同感,促进自身文化意识的发展。但是,当教师单向地对学生讲解一些文化元素时,学生会感到突兀,并且会因为文化的内容较为抽象,而降低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以至于阅读施教中文化元素的渗透质量不如预期。所以,教师可以从阅读中找到切入口,以阅读的主题为基础引入文化知识,在减少学生对文化的突兀感中,真正地实现文化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Weather”这节课中主要讲述的阅读内容与“天气”有着莫大的关联,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中西方在“天气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联合自己实际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西方文化时,可以主动地与我国的文化区分开来,提高文化自豪感。此外,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识后,再对“Weather”这节课中的阅读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背后承载的差异文化内容,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对“Weather”中阅读的建构实效。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阅读不仅是语言内容的承载,也是文化元素的承载,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阅读本身的知识之外,也可以基于阅读主题出发,向学生讲解文化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增强理解中实现自身文化意识的发展。
  四、借助现代资源,发展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与英语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合,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脱离课堂之外,也可以科学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建构。在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中,也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以期学生可以真正地将英语作为贯穿生活的基本要素。然而,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施教中,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摆在“看客”的位置,以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释放。因此,教师不妨打破原有教育僵局,主动地采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方式,辅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例如,在“My week”中,教师可以根据“What day is it today?”以及Monday、Tuesday等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生成可让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在微课中不仅要介绍一些基本的词句,也对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让学生基于微课的观看,可以对阅读内容有一个较好的认识。之后,在学生展开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前,教师将做好的资源传送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微课上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对阅读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的方式,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可见,现代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成为教师丰富课堂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资源,促使让学生拥有精彩的自主学习方式,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
  总而言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目的,是在完成日常英语课程教育工作之余,彰显学科特色的一种要求。而阅读作为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教育内容,理应成为教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所以,英语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找寻落脚点,使得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在英语课堂上生根发芽,让学生在高效认知阅读内容的同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熊传高.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7(33):45.
  [2]樊玲玲.核心素养新常态,英语教学有成效[J].江西教育,2017 (30):87.
  [3]薄连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106-107.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大胆创新,将写作教学和精读、听说教学相结合,设计出集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写作活动,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童话、诗歌、歌词等文学创作。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创意设计  【作者简介】李月林(197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曾说:“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一个思想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他的头脑能不被别人的理念控制,能不被先入为主的思想牵着走。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能够答对学科考试的题目,更是表现在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如何将思辨这种意识观念
【摘要】近年来,艺考对文化课要求逐步提高,即便对于“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文化课降分的绿色通道也即将关闭。针对这一特殊的教育群体,如何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艺术类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成为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学生内驱力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注入、教学设计最优化的倡导、立足于全员参与的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对学生评价的调整这几个不同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开展艺术类高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混合式
【摘要】为了促进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积极转变,不断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式,一定要创新当前初中英语话题式教学中的教学方法,通过更加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本文将探究话题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对话题式教学的内涵进行相关的分析,并对具体应用的三个方当面进行探讨,最后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进行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话题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表现之一,对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阅读课的语言素材丰富,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因而阅读课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阵地。但在教学实践中,它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思维培养目标缺失,文本解读浅表化、碎片化。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培养路径:教学目标融入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教学活动基于对语篇内涵的深度解读,尤其关注文本脉络的梳理、观点与事实的区分和引导质疑评价的问题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和育人的融合,以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1》为例,探索基于育人的九年制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与育人的融合。  【关键词】育人;课程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李娜(1982.0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医科大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策略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许多的老师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融入主题教学环节,积极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对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与学为分析对象,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之下这一教学环节的适应性,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關键
【摘要】2016年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进行了改革,从题型到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都进行了简化和改进。作为西部“双一流”B类高校的英语院系,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和模拟训练。解题及辅导的要点主要有三部分:语言应用、听力与阅读、翻译与写作。希望借助四八级考试的积极反拨效应促进我校英语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四八级;改革;备考;积极反拨效应  【Abstract】In 2016,
【摘要】情境是学生认识知识的桥梁,也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桥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小学英语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应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让情境创设生活化、多样化、思维化、形象化,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有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情境创设生活化;情景创设多样化;情景创设思维化;情景创设形象化  【作者简介】林瑞红,漳州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课程改革体系的深化,如何做好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真实性任务教学法作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流思想,已经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一方面,任务性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个体意识,以引导学生个性为前提,强化学生的认知架构。另一方面,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搭建,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本文就真实任务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展开详细探讨,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