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题研究,坚持科研强校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老校湖南省澧县第二中学,发扬开国元勋贺龙老校长的开拓精神,锐意进取,走科研兴校强校之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一方面注重前瞻教育发展的趋势,立足本校实际,持之以恒地开展全员性教育科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办学质量;一方面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本校教育发展。近几年,通过对一系列连续性课题的研究并把相关成果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学校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自能发展研究”,首次探索了学校和人“自能发展”的理论问题,探索了人本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发展的实践途径,其成果促进了学校走向内涵发展,办学特色的逐渐形成,素质教育走向人本化和个性化。课题研究期间,共发表课题论文22篇,学科论文300多篇,出版了《走进自能发展的实践》和《探索性学习学案》两部专著(教材),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先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教授、原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学军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郑和均教授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与评价,该课题被评为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湖南省教科院规划办的指导下,继续推进前期研究“普通高中自能发展研究”的成果,承担了省资助项目“普通高中学生自能发展素质培养研究”。此研究从人发展的本质入手,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揭示了学校教育的职能与效能,尤其是在自能发展的课程培育上,以知识的建构来加强学生自能发展的文化修养,开发了引导学生“自能学习学科知识”的教辅课程,各科教师编写了《自能学习学案》,语文教师还重点编著了《走进自能作文的王国》。
  同时,以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学生自能发展素质的潜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了引导学生“自能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在继续推行“十五”科研成果《走进自能发展的实践》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增设了社会调查课、社会活动课、感恩体验课、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提高选择能力、参与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体验能力、接纳能力、反思能力、感悟能力等。在学生个体的心灵素质培养方面,根据学生认识自我、解放自我,提高生命涵养的需要,开发了引导学生“自能提高心灵素质”的课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在自我的生活空间和心灵世界,自组教育资源,自我生成教育,形成心灵自育能力。这些课程实践的效果都反映在《自能发展——人的根基素质(自能发展导航)》和《自能发展——人的根基素质(自能发展之旅)》两部课题专著之中,该课题在结题时被专家们评为“优秀等级”。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澧县第二中学成为湖南省首批科研基地学校,承担了基地项目“中学和谐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此研究从人的生命因素、教育环境因素和学科知识学习因素的综合平衡与个性特色等方面,探讨了德育的关联性、德育的渗透性与德育的主导性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德育和谐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晰了学校教育平台的德育实践途径,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文明建设和育人环境优化,把道德素质教育引入更深的层次。研究成果产生了明显的实践效应,既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又有效地推进学生和谐德育的素质教育。该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把相关成果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较大的实际效益,结题时受到省规划办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肯定,被评为“优秀等级”。
  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坚持科研兴校强校,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际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促进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力逐年增强。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近几年来,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新建全市堪称一流的学生餐饮楼,配套了现代化的厨作设施和就餐设备;新建了可容纳1800人入住的六层双面学生公寓和配套现代化设施的教学楼;新建了60个多媒体教室,软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多功能厅和计算机机房一应俱全。校园网络设施先进,光纤接入,交换机、服务器全县一流,并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实行网上联合办校,共享名校教育资源,符合现代比赛标准的阳光篮球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以来,学校高考成绩年年上台阶,届届有进步,高考上线率稳居市级示范性高中第一名。三是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注重发现、扶持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培养和提高。四是带来了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学校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机制,下工夫做了一系列扎实工作,带来了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发挥了和谐教育的功能。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在继“十五”“十一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德育领域的研究,使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不断兴校强校。
其他文献
摘要:农业院校设置的针对农科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程,对农科学生后续各门实验课程的学习以及培养科学素质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特点,彰显实验教学功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关键词:素质;实验教学;实践操作;教学功能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实验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和素质。农业院校普遍开设针对农科专业的
摘 要:考试评价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北京市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基于素养导向,在创设评价情境、创新试题形式、优化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以考试命题为突破口,促进教学改进,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养导向;命题创新;教学启示  思想政治新高考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测量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水平,北
摘 要:文学作为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文化、历史、艺术的活化石,经历了各个时代从生涩发展到成熟直至辉煌,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美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对文学亦是如此,何为美?何以美?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文学何以至美,自古以来存在潜在的血脉,无外乎: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关键词: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是口语的提炼,是交流手段的升华,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的世界里读者忽
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中之诗,艺术中之艺术,是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当代,此诗已被选入大学中专文学欣赏或语文学习的教材。这首诗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古今不少人去探索,对其的欣赏已成为无数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认为《春江花月夜》“孤篇”说之“孤”字,就是一个“美”字。《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至美之诗。  一、美的意境
摘 要:民办培训学校文化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准确定位学校价值观。学校价值观规定了学校的基本特征,它对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起到引领和规范作用。笔者以安博教育集团长沙競才修业培训学校的价值观构建为例,探讨了民办培训学校价值观的内涵和功能,并且提出了构建学校价值观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民办培训学校;价值观;构建  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摘 要:通过对一名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研究和分析,从多媒体课件的角度找到学生学习障碍的一个成因。通过实例研究分析多媒体课件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课件制作不能只追求画面的美观,重点在于课件的交互性,以及如何体现出人机交互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结合,且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习障碍;多媒体课件  学习障碍,简称为LD(learning disabi
摘 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是朗读。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习到正确的语音语调,还能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通过朗读的训练还可以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摆脱“哑巴英语”的尴尬。但现在小学英语朗读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朗读;重要性;误区;对策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
摘?要:“铁矿石造块原理与工艺”这门课程是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针对目前的钢铁冶金中铁矿石造块方法(烧结法、球团法和压团法)进行理论讲解。目前课程教学现状为:①认真备课,提炼重难点,做好课件;②抓住“原理-工艺-设备”这条主线;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以上课程教学措施实施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上好本课程和培养钢铁人才,笔者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①加强教材体系建设;②激发学习动机和学
摘要:宿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辅导员工作进宿舍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进宿舍却遇到了诸多阻力,以至于政策难以实行或效果欠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辅导员工作进宿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宿舍;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而频现丑闻甚至严重违法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看了这样的文字,犹如身处漆黑的大海看到高擎的航标。教育,竟可以用这般诗意的语言去描述,可以用这般灵动的思想去贯穿。阅读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思想随笔《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不禁为郭教授文字中静静流淌的教育智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