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兴趣;
重难点;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5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多媒体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平台”,使数学教学获得“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的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的强大表现力,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总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做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让小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于一些课本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只能牵强附会地讲解这些知识点,结果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声音和色彩,就能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画面:显示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演示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星星、月亮慢慢出现的过程。以此来使学生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在培养发散性思维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制作各种形式的幻灯图片,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探讨各种解题方法,能够使学生考虑问题不拘一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懂得变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多媒体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拍即合,学生在计算机前操作,可自由地将各种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也正是在各种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拼组图形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要求学生在下面空白处任意组合图形,看谁组合的画面想象丰富。在学生的自由组合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展现,而这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借助于多媒体可组合、可扩充的显著优势得以实现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只要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编辑:马德佳
重难点;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5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多媒体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平台”,使数学教学获得“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的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的强大表现力,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总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做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让小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于一些课本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只能牵强附会地讲解这些知识点,结果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声音和色彩,就能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画面:显示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演示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星星、月亮慢慢出现的过程。以此来使学生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在培养发散性思维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制作各种形式的幻灯图片,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探讨各种解题方法,能够使学生考虑问题不拘一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懂得变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多媒体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拍即合,学生在计算机前操作,可自由地将各种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也正是在各种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拼组图形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要求学生在下面空白处任意组合图形,看谁组合的画面想象丰富。在学生的自由组合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展现,而这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借助于多媒体可组合、可扩充的显著优势得以实现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只要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