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秋季开始,河南、山西、江西、新疆四个省份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本人有幸成了第一批具体实践者。经过两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发现新一轮高中数学变化是巨大的,它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调整和变革。下面我就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转变谈一些体会。
一、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同时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都是从新旧教育理念斗争开始的。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理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理念一转变,许多困难都可能迎刃而解。我们认为,教学必须从片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从重教转变到重学,从教师单一的讲解、单向的提问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学生实践,从内容结构的直观呈现式教学方式转变到情景化、问题式教学探索模式,从重教学结果转变为重教学过程,从单一的、统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多元、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激励性的、过程性的动态评价体系。
二、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转变
数学教育的变革是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数学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认识世界、规整思想和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和所谓的精英教育,而这种数学教育,如果学生没有进一步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就与实践应用相差甚远,或者说根本用不上。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注重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重视提高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真正向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变
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仍然有许多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加区别地使用一套教材、学习相同的内容,这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否定。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发展。
四、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功能是巨大的,它具有快捷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大数据处理功能等等,它为我们的交互式教学提供研究环境。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分析和探索活动,让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而体会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有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象不复存在。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它呼唤课堂教学走向现代化,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都极大的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高中数学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等,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可以使教学理论系统化,可以使教学知识深入化。
六、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方式是较之于学习方法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七、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转变
以前,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标准,基本是以分数论英雄。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整体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既关注学习的水平,也关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再者,客观上,由于所选模块的不同,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失去可比性,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做一个简单的评价,而这一切都在“逼迫”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还有,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引入了模糊等级评价,如选课时数、平时成绩、模块成绩等占不同比例等,这些都让评价更加具有合理性更加人性化。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多层次丰富自身的内涵,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也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我们才有可能走出一条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新路。
一、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同时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都是从新旧教育理念斗争开始的。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理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理念一转变,许多困难都可能迎刃而解。我们认为,教学必须从片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从重教转变到重学,从教师单一的讲解、单向的提问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学生实践,从内容结构的直观呈现式教学方式转变到情景化、问题式教学探索模式,从重教学结果转变为重教学过程,从单一的、统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多元、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激励性的、过程性的动态评价体系。
二、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转变
数学教育的变革是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数学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认识世界、规整思想和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和所谓的精英教育,而这种数学教育,如果学生没有进一步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就与实践应用相差甚远,或者说根本用不上。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注重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重视提高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真正向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变
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仍然有许多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加区别地使用一套教材、学习相同的内容,这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否定。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发展。
四、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功能是巨大的,它具有快捷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大数据处理功能等等,它为我们的交互式教学提供研究环境。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分析和探索活动,让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而体会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有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象不复存在。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它呼唤课堂教学走向现代化,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都极大的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高中数学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等,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可以使教学理论系统化,可以使教学知识深入化。
六、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方式是较之于学习方法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七、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转变
以前,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标准,基本是以分数论英雄。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整体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既关注学习的水平,也关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再者,客观上,由于所选模块的不同,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失去可比性,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做一个简单的评价,而这一切都在“逼迫”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还有,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引入了模糊等级评价,如选课时数、平时成绩、模块成绩等占不同比例等,这些都让评价更加具有合理性更加人性化。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多层次丰富自身的内涵,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也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我们才有可能走出一条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