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刍议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师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差,语文创新能力更差,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是中师语文教学过程亟待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从优化教学过程的意义、更新观念是核心、更新知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基础、培养创新精神是目的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
  【关 键 词】 教学过程;语文;优化
  
  长期以来,中师语文教学过程存在大量少、慢、差、费现象。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节奏死板、缓慢。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差,语文创新能力更差,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是中师语文教学过程亟待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
  
   一、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意义
  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社会对中师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何谓中师语文教学过程?在中师语文教学中,于规定的单位时间内,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及手段所凭借的媒体五者相互作用的流程即过程。何谓优化?1+1大于2就是优化。取得当时条件下最优教学效果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就是教学过程的优化。
  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充分激励学生主动、生动、互动的学习积极性;它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培育,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精神诱导;它能够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它能够有效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二、更新观念是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核心
  我们要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就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那么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教育观念呢?
  第一,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传统观念是把人的一生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职前就是学习,职后就是工作。而终身教育一是在时间上,打破职前职后的界限,学习贯穿人的一生,使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相结合;二是在空间上,学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学校教育扩展到岗位教育、网络教育、社会教育、自修提高等。三是在目标上,打破了教育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手段,更强调综合素质、岗位技能等。
  第二,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树立现代人才观。人才,首先要“做人”,然后是“成人”。“做人”要有正确的方向,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无私的奉献。“成才”要有坚实的基础文化,过硬的专业技术,爱岗敬业,作出突出贡献。“做人”与“成才”相统一,才是人才。
  第四,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检验教育质量的最终方法是社会实践,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要求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培养厚基础、宽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三、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基础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从内容、形式、该方法和组织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时期,教育信息化需要新型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新型教师,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经验,而是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信息化,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及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技能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最终目的的前提和中介。
  
   四、培养创新精神,是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思想。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和学相互联动、有机配合而组成的。学生理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责任是设计教学的环境,组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讲过:“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一方面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校不可能把一生中遇到的知识都学到,而要重在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第五,要注意发展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关心帮助后进生,更要创造条件使学习好的学生脱颖而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玉梅. 以人为本优化语文教学[J]. 宁夏教育,2002(11).
  [2] 陈仕玲,李国琴.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 考试周刊,2007(19).
  [3] 袁贵仓.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J]. 青海教育,2004(12).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现在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早餐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长期不吃早餐危害巨大。虽然同学们了解早餐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同学对早餐吃什么才最好产生了疑问。为了解开这个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给出了很多种方法,无论这些“方法”多么不同还是大同小异,它们其实都是建立在一些共
随机需求下的库存—路径问题是一类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讨论了VMI背景下的库存—路径联合优化问题,构建了问题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将随机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作为教师,应从传统的满贯式的教学方式中摆脱出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组织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教学方式,时政新闻,师生关系,学习兴趣以及联系生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高中政治教学方针。  【关 键 词】 政治教学;学习兴趣;高中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思想
本文分析了“習”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上为扫帚状下为“日”,当为会意字.“习”的形体义为日出天亮以后,人们便起身拿起扫帚扫地.“习”一词的本义为重复义.
研究第三类模糊概率——模糊事件模糊概率的数学描述。在区间概率和第二类模糊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第三类离散型模糊概率的随机变量及其模糊分布函数和模糊分布列的定义
以雕塑、壁画及建筑装饰为主要内容的敦煌艺术,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先民们所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见证了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承载了诸如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