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理可视,其法自现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算理;算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69-03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在计算过程中不写竖式,也不需要借助计算工具,中间运算的结果保留在记忆中,通过思维活动说出计算结果的算法,它是数的运算形式之一。笔者调查发现,当下口算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重结果轻过程,只满足于口算正确,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那么,口算教学是否需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呢?
  为了较深入地思考口算教学中是否需要理解算理再掌握算法,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梳理,从教材的脉络里寻找教学的要求和解读。小学生口算的核心内容是基本口算。基本口算主要指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以及百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除了这些基本口算,在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口算内容。笔者梳理苏教版教材“数的运算”中“整数加减”的知识体系发现,这部分内容集中在一、二年级,并把百以内整数加减口算、笔算、估算、灵活运算等内容整合编排。以二下“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为例,本单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在“整数加减”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一年级掌握“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二年级继续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的加减法笔算”。那么,以这部分内容为例,学生的口算方法掌握得怎么样呢?笔者对我区二、三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了一次现状调查。调查的二年级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速度、正确率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但三年级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情况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没有明显优势。在实际口算教学中,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要算得对、算得快,往往更关注算法。这大概就是经历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探索,三年级学生的口算方法较二年级学生仍没有明显提升的原因。那么,算理究竟有没有用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二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的教学为例展开说明。

【教学片段1】尝试口算“45 23”,感悟“不同”方法中的“同”


  师:45 23的结果是多少?你能口算出得数吗?把你想到的口算方法写下来。
  生独立完成学习单1(如图1)。

  生:和第一種计算方法一样,都是先把个位与十位分开算,然后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是的,这种拆分两个加数的方法和笔算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先算几加几、几十加几十,再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口算方法②③和笔算方法是有区别的,它们都只拆分了一个加数,用两步口算出结果。一般情况下,45 28是将第二个加数28分成20和8,先算45 20=65,再算65 8=73,(如图3)这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揭题)

  本练习活动设计了四层目标,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使学生自然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快速口算方法——看、想、算。
  综上所述,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口算教学需要基于算法追求算理,明晰算理优化算法。教师在教学口算时,一要有算理,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二要有算法,通过带领学生归纳算法,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全景式数学教育主张让学生在整座原始森林中研究一棵树。全景先构课程是全景式數学教育独有的课程模块。《相遇问题》是全景先构课程中的一个经典范式。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建(见)森林,然后让学生在整座森林中思考一棵树,并通过一棵树思考整座原始森林。  【关键词】全景式数学教育;相遇问题;结构;模型;思维;思考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
【摘 要】英语是一门具有语言魅力、文化内涵的学科,其审美因素随处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英语学科之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同时应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英语课堂之美并学会表达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美育渗透;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54-03  【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建设一所学校,重要的是建构一所学校的文化场;提升一所学校,关键是用校园的文化影响教师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和教育教学行为。宝应县实验小学近年来努力构建以“银杏文化”为价值引领的绿色校园文化体系,从更深的层面来推动学校向更高品位的发展。  一、第一追求:一枚校标的由来  学校的第一追求,应该是精神追求、文化引领。在校标设计之初,我们常常在内心进行自我叩问。  1.叩问一:校标
【摘 要】要想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怀带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课程内涵,优化课程资源。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道德思辨、积极体验、精神成长等作为德育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聚力课程实施过程,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课程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
【摘 要】推进校园足球,不仅仅是有一支運动队,不仅仅是开展一些形式上的活动,不仅仅是做些宣传报道,更重要的是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国家的有用人才,为强国梦而不懈奋斗。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自2016年以来,积极实施足球兴校战略,以足球为突破口,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科学设计校园学生活动,加大科研力度,让校园足球在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为人的发展奠基,形成了有效策略,取得了一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思维品质;仿写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能反映一个人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和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而思维又可以通过语言学习得以提升。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更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  仿写是习作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写作的起步阶段,仿写能降低写作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小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
【摘 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找准特色课程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契合点,从“习性培养”“课程建设”“讲堂创新”三个维度架构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习课堂”。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根植爱党爱国情感,树立强国强军梦想。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海军蓝”;“党史红”;“习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1;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校长档案】  刘慧,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第二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模范校长,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2018年获“教海探航”特别荣誉奖。2015年以来,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校长妈妈开讲了》专栏,多篇开讲被《人民教育》《江蘇教育》《新校长传媒》《评价万花筒》等微信公众号转发,出版个人教育专著《寻找失落的游戏精神》。“校长妈妈”是她心中最美也最
【策划人语】  江苏教育的“诗和远方”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为了最美的教育。  什么是最美的教育?或曰:最美的教育,一定是先进的——无论是办学的硬件(設施、设备等)还是软件(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等),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或曰:最美的教育,一定是公平的——每个人不仅“有学上”,而且都能“上好学”;或曰:一定是适合的——每个人不仅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上学,而且都能得到最
·策划人语·   学校教育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管理提出具体要求,为全面改进和加强基础教育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促进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作出方向性指引。   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学校如同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