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引流治疗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

来源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穿刺清除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适应证,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方法

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典型的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患者27例,血肿量介于15~60 ml,CT摄片定位血肿中心及穿刺点,微创穿刺血肿,经抽吸、尿激酶液化引流清除血肿,3天内CT显示基本清除血肿后拔出穿刺针。

结果

术后复查CT剩余血肿计量与术前对比,减少30%~60%,血肿均于3 d内基本清除。所有病例术后均稳定恢复,术前昏迷者10例,分别于术后1~5 d内清醒;头痛12例术后当天明显缓解,对侧肢体无力15例中术后好转3例,10例术后1月内逐渐好转;6月后遗留轻度语言障碍3例,对侧肢体力肌力3级2例,严重智能减退5例;继发脑积水1例、癫痫发作3例、无颅内积液、慢性血肿等。ADL分级1级18例、2级5例、3级4例。

结论

穿刺清除治疗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微创、预后好、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探讨老年人外伤较其他人群的区别与治疗方案的选择。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指南等对老年人颅脑外伤特点与其他人群的区别,总结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及患者本身的基本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以此来选择治疗方案。老年人由于机体本身的特性和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等特点,需早期诊断与积极的综合治疗。而根据其相对较差的基本情况针对性选择保守或适当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同时既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也要重视伤前疾病的
目的研究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是否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30只)和hAMSCs
今天与大家探讨一下颅脑创伤的救治。颅脑创伤发生率很高,无论平时战时,伤情复杂、发展快、危害大,残死率可以高达85%,死亡率可以高达60%。创伤,尤其是颅脑创伤,其实是一直伴随着人
近日,由《中国多媒体通信》、《视频天空网》主办的第10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音频通信高峰论坛暨产品展示会在北京召开。展会以“2011一低碳环保开启视讯通信应用新潮流”为主题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技术提供了终端用户性能的改进方案,可以提高峰值比特率、降低移动终端功耗和信道分配延迟。文章描述了HSPA演进技术和LTE的关系,研究了非连续传输和接
针对远程协同工作对数据信息共享的需求日益突出,信息需求量愈来愈大的情况,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办公条件下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文章研究了基于IP网络的分布式远程协同通信
目的:通过改进型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检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5)和
目的观察瑰及乳膏治疗Ⅰ、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入院时带入Ⅰ、Ⅱ期压疮的患者采用瑰及乳膏局部外敷。结果瑰及乳膏治疗对Ⅰ期压疮的有效率为93.9%,对浅Ⅱ期压疮的
目的探讨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自2000~2013年间在绍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
综述了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材料与器件的变色机理、研究现状,讨论了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