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燕海扇和异海扇

来源 :古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e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海扇(Aviculopecten)由McCoy(1851)创立,是燕海扇科和燕海扇超科的模式属,故地位十分重要.它是石炭-二叠纪海扇类中最为常见的属名之一.由于它的模式种Aviculopecten planoradiatus McCoy只有左壳,而右壳和铰部构造的特征不明,在实际应用中,其含义被不适当地扩大,从而导致在燕海扇类研究中的混乱.1986年,笔者在大英博物馆发现4块燕海扇模式种Aviculopecten planoradiatus的右壳标本,其中包括一块双壳铰合在一起的标本,另有2块标本显示了铰合构造.这些标本的发现为系统修订燕海扇属的属征创造了条件.最近,Newell和Boyd(1995)根据Pecten flexuosus (McCoy,1844,p.93,pl.18,fig.1)和Aviculopecten americanus Newell et Boyd(1995,p.60,Fig.44)的特征,推测燕海扇属的特征为两壳相等或几乎相等,这一推测显然与燕海扇模式种的特征不符,因此,他们对燕海扇和燕海扇科所作的定义不能成立.我们认为,对任何属征的修订都应基于对模式标本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应避免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修订.燕海扇属的主要特征是左壳膨凸,右壳近平;两壳壳饰相同,均由简单的射褶组成,插入仅见于个体发育的早期.与之相似的属有Deltopecten和Hayasakapecten.这次发现的2块右壳标本在壳顶下显示了三角形弹体窝的存在,表明它和Deltopecten属确实不同.Hayasakapecten和Aviculopecten的区别在于双壳近等,同心饰在脊间沟下伸为刺;Newell和Boyd(1995)定义的"燕海扇"似应归入Hayasakapecten属的范畴.Newell (1938)修订燕海扇属时所依据的北美石炭纪标本和燕海扇属的模式种差异甚大,不宜继续归在燕海扇属内,本文将它们归入异海扇属(Heteropecten).异海扇的左壳特征和埃赛海扇属(Etheripecten)颇为相近,但埃赛海扇左壳的首级射饰特强,脊间沟颇宽,其中插入多条细弱得多的次级射饰,次级射饰间的级间差异不甚明显.异海扇左壳的射饰虽然也是间生式,但其各级射脊依次插入,强度依次顺序减弱,据此不难区分.这两个属右壳间的差别比较明显,埃赛海扇为间生式,而异海扇是分叉式.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神经元单位电活动与心血管活动的相干性, 观察了RVLM区神经元电活动对电刺激中脑防御反应区的诱发反应, 以及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应.
子宫蜕膜是肾素产生的主要部位, 肾素包括活性与非活性肾素, 活性肾素可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继而调节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实验表明: (1)妊娠早期(孕5~9周),
采用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推荐的27个微卫星标记,对湖北省3个主要地方猪种(通城猪、清平猪和阳新猪)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品种的基因
在α-氯醛糖麻醉的猫上, 结扎左心室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一小分支, 对动物胆囊浆膜面予以缓激肽(BK), 可反射性地诱发血压、左心室内压升高、±dP/dtmax增大、心率加快, 同时
以苹果N26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漏斗球囊霉为接种体.进行温室接种试验.经过不同时间取样、染色、压片.观察丛枝菌根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2周后就有菌丝侵入,在皮层组织的细胞内开始形成丛枝结构.4周后有胞间泡囊产生.6周后丛枝较密集.8周后有些丛枝开始消解.在皮层细胞间和细胞内形成很多泡囊.10周后开始有抱子产生。12周后孢子数量逐渐增多。丛枝菌根着生率、根内泡囊数和根上菌丝着生率
用大鼠单克隆抗体3A5与去甲斑蝥素(NCTD)制备偶联物.ELISA检测结果表明:3A5-NCTD偶联物保持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小鼠肝癌H22细胞的免疫反应性.克隆生成法测定结果显示:3A5
利用噬菌体表面显示技术表达具生物活性的干扰素α1c,并通过构建和筛选突变文库 ,以得到高受体结合能力和高比活性的新α1c干扰素 .利用噬菌粒载体pCANTAB5E表达了人IFNα1c/
制作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模型,用黄丹胶囊治疗,观察血浆环磷酸鸟苷(cGMP)、心钠素(ANP)等指标,发现黄丹胶囊可以延缓慢性肾衰大鼠BUN、Scr增高,并延缓血浆cGMP、ANP水平增
以工作区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区为例,探讨了颗石的滨浅海环境中的标准分布,并以这种标准分布模式为基础,通过工作区采集的大量样品,得出该海区各主要潮流深槽及沙脊的沉积特征。 Ta
本研究采用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 结果如下: (1)用生物活性检测法发现VSMCs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可刺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 其作用能被抗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