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1-0148-01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关心的是如何在短暂的音乐课堂上传递音乐知识,引导小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技能,所以“灌输”活动便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旋律。但是,长此以往,小学生便会在枯燥、乏味、高强度的技能训练下失去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自觉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难以真正实现学习进步,也将限制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新课改下,教育部突出了人本教育理念,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及时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确保小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幸福,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探究。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1.设计音乐游戏
有人说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心智不全,行为能力低下,而且活泼好动,天生便非常喜欢多种多样的趣味游戏。因此,人们开始从游戏教学入手,形成了游戏教学法这一兼具娱乐需求与教育任务的新型教学方法。对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设计音乐游戏,积极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创新音乐教学形式,以便切实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参与音乐学习。
例如,在“音的高低”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音阶高低萝卜蹲”的音乐游戏,具体规则为:小学生需自主确定一个高低音,为其取名,然后根据“萝卜蹲,萝卜蹲,×音蹲完×音(另外一个音节)蹲”的节奏来做出相应的动作,由此训练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这个游戏中,小学生可以灵活调整声音的高低情况,而一旦选择高音的学生发出了低音,或者选择低音的学生发出了高音,则会被淘汰。因此,这个游戏还可以训练小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便于小学生及时实现学习进步。实践证明,音乐游戏很快便调动起了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了音乐学习,自主分辨了声音的高低与音色特点。
2.组织音乐表演
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小学生天生便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展现自我,所以他们也十分喜欢音乐表演。而且,音乐表演活动会融合肢体表演、语言艺术与音乐知识,可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音乐感悟与音乐表达。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组织音乐表演活动,鼓励小学生自主创新,积极表现,由此满足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红帽》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小学生自由分组,根据《小红帽》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创编音乐剧,结合具体的肢体动作、歌词与语言来全面呈现《小红帽》这一童话故事。大多数小学生都十分了解“小红帽”这一童话故事,所以他们对本轮音乐表演活动的兴趣很浓,而这就便于小学生切实实现有效学习,自主参与音乐学习。在本轮表演活动中,笔者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故事情节、表演方式与表演道具,切实发挥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便于小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表演素养。
3.丰富赏识评价
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而除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外,教师的教学辅导活动也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试想一下,如果小学音乐教师每天都以批评、指责去教导小学生,那么小学生将会产生严重的受挫感,无法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但是,如果小学音乐教师十分关注、肯定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与成长,及时激励学生,那么小学生也必然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感受,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积极丰富赏识评价,保护小学生的学习心态。
例如,在《我和星星打电话》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客观分析了本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表现,同时鼓励小学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或者是利用某些乐器为歌曲伴奏,将学生分成了“歌唱组”、“舞蹈组”与“伴奏组”,希望小学生可以全面呈现《我和星星打电话》这一音乐作品。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全面观察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切入赏识评价。比如,有的小学生识记歌词的速度很快,而且可以准确掌握歌曲节奏,所以笔者便赏识了这些学生的歌唱能力,鼓励他们辅导其他同学,积极展开同伴互助。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很有创造力,善于编创舞蹈动作,所以笔者便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根据歌曲内容编写舞蹈动作,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成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切实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变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落实兴趣教学,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学习心态。
参考文献
[1]肖静.基于兴趣培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14):199
[2]李淑仪.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8.38(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