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他们写的作文,要么言之无序,要么言之无物。写作时,他们挖空心思,到头来写的文章却是千篇一律。有的学生开头写得很精彩,可一到重点却一笔带过,帽下无人。这样的文章没有真情,更谈不上有感人之处。这些现状一直困惑着我,也一直鞭策着我寻求学生乐于习作的方法。
一、在观察中丰富感知,自由倾吐
语文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持久性较差,因而在观察事物时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我把学生分成了三个观察组:一是家庭观察组,观察一家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二是生活观察组,观察路上、市场上、超市里人物的举止、言行;三是校园观察组,留心校园内同学一天的活动,搜集整理,每周五交流一次,然后再把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同时规定:看哪一组观察到的多、看到的细、想到的深。这样一来,学生都有任务,有事去做,并且兴趣盎然。第一周,学生交流的事还挺多,可都是些鸡毛蒜皮,没有重点。坚持下来,渐渐的,学生能把一件事情交代清楚。丰富而充实的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正如叶老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观察和体验使学生既接触生活,又熟悉生活,他们有话可说,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在阅读中锤炼词汇,以读促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至今,阅读与习作一直密不可分。为了让学生的观察得到充分的表达,还应该抓一抓学生的语言。我们所学的课文,每一篇都文质兼美,而且写作有一定的特色。因此,每学一篇课文都应先引导学生赏析优美的字、词、句、段,并说说它们好在何处,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练;同时,对文体相同的文章的写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教学《雾凇》课后,我便抓住下雪后时机,带领学生去观察类似雾凇的雪后美丽而奇妙的景象,并要求他们尽量用上“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情不自禁”等课文中的词语。学生领悟了《槐香五月》中对槐花的远观和近景的描写后,我出示了菊花图,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仿写。我还不定期向学生推荐读物,拓展学生的习作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在练写中研磨技巧,形象表达
在有了丰厚的积累后,如果学生再掌握灵活的写作方法,就找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方法上的指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专项素描可以弥补这一点缺陷。因此,我应强化学生的专项“素描”练习,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一次习作时,小明写道:“动物有生物链,我们家也有生物链,爸爸怕妈妈、妈妈怕我、我怕爸爸。”细一读,小家伙表述挺恰当的,而且很新意,但“怕”在何处,这三个“怕”字同音不同义,内涵挺丰富的。于是,我引导他细说,于是他娓娓道来:“星期天,我刚到家就东找找西看看。哇!好事,爸爸不在家我又可以开心的出去玩了。我当机立断,正打算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刚迈出一步,爸爸仿佛从地里钻出来大喝一声:‘哪里走,作业做完了吗?’我一下身子酸软下来,‘做——做——’我支支吾吾,赶紧到书桌上写起作业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表达,“怕爸爸”尽在言语表达之中。
四、在想象中丰富内容, 妙趣横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能力,我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如巧补课文的空白、续写课文的结尾、引导学生穿过时空想象。如学生写《棉鞋的自述》,乍看题目只感觉棉鞋有什么好写的,但小宇却写出新意。他在文中写道:“我(棉鞋)全身都是黑色的;黑色的胶皮底,发亮又有弹性。我的作用是把小主人的脚放进我的肚子里,然后扣上,这样我既能跟着小主人的脚四处走走,也使凉风不能钻进我的肚子里。我肚子里面都是黄色长毛,暖和舒服,小主人的脚一穿进去就不冻了!小主人十分关心我。每天晚上小主人把我脱下来总是用他那小手拍拍我的脑门,轻轻弹弹我的肚皮,还用刷子刷刷我的脚底,把我收拾得干干净净后,一边把我放在鞋柜上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小家伙晚安!’听这亲切的话语,我也默默的祝小主人晚上做个好梦。”童言稚语,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能想象得那么有情趣!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将乐于用语言表情达意,享受着习作带来的快乐。
(责编 韦 雄)
一、在观察中丰富感知,自由倾吐
语文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持久性较差,因而在观察事物时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我把学生分成了三个观察组:一是家庭观察组,观察一家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二是生活观察组,观察路上、市场上、超市里人物的举止、言行;三是校园观察组,留心校园内同学一天的活动,搜集整理,每周五交流一次,然后再把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同时规定:看哪一组观察到的多、看到的细、想到的深。这样一来,学生都有任务,有事去做,并且兴趣盎然。第一周,学生交流的事还挺多,可都是些鸡毛蒜皮,没有重点。坚持下来,渐渐的,学生能把一件事情交代清楚。丰富而充实的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正如叶老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观察和体验使学生既接触生活,又熟悉生活,他们有话可说,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在阅读中锤炼词汇,以读促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至今,阅读与习作一直密不可分。为了让学生的观察得到充分的表达,还应该抓一抓学生的语言。我们所学的课文,每一篇都文质兼美,而且写作有一定的特色。因此,每学一篇课文都应先引导学生赏析优美的字、词、句、段,并说说它们好在何处,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练;同时,对文体相同的文章的写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教学《雾凇》课后,我便抓住下雪后时机,带领学生去观察类似雾凇的雪后美丽而奇妙的景象,并要求他们尽量用上“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情不自禁”等课文中的词语。学生领悟了《槐香五月》中对槐花的远观和近景的描写后,我出示了菊花图,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仿写。我还不定期向学生推荐读物,拓展学生的习作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在练写中研磨技巧,形象表达
在有了丰厚的积累后,如果学生再掌握灵活的写作方法,就找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方法上的指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专项素描可以弥补这一点缺陷。因此,我应强化学生的专项“素描”练习,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一次习作时,小明写道:“动物有生物链,我们家也有生物链,爸爸怕妈妈、妈妈怕我、我怕爸爸。”细一读,小家伙表述挺恰当的,而且很新意,但“怕”在何处,这三个“怕”字同音不同义,内涵挺丰富的。于是,我引导他细说,于是他娓娓道来:“星期天,我刚到家就东找找西看看。哇!好事,爸爸不在家我又可以开心的出去玩了。我当机立断,正打算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刚迈出一步,爸爸仿佛从地里钻出来大喝一声:‘哪里走,作业做完了吗?’我一下身子酸软下来,‘做——做——’我支支吾吾,赶紧到书桌上写起作业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表达,“怕爸爸”尽在言语表达之中。
四、在想象中丰富内容, 妙趣横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能力,我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如巧补课文的空白、续写课文的结尾、引导学生穿过时空想象。如学生写《棉鞋的自述》,乍看题目只感觉棉鞋有什么好写的,但小宇却写出新意。他在文中写道:“我(棉鞋)全身都是黑色的;黑色的胶皮底,发亮又有弹性。我的作用是把小主人的脚放进我的肚子里,然后扣上,这样我既能跟着小主人的脚四处走走,也使凉风不能钻进我的肚子里。我肚子里面都是黄色长毛,暖和舒服,小主人的脚一穿进去就不冻了!小主人十分关心我。每天晚上小主人把我脱下来总是用他那小手拍拍我的脑门,轻轻弹弹我的肚皮,还用刷子刷刷我的脚底,把我收拾得干干净净后,一边把我放在鞋柜上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小家伙晚安!’听这亲切的话语,我也默默的祝小主人晚上做个好梦。”童言稚语,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能想象得那么有情趣!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将乐于用语言表情达意,享受着习作带来的快乐。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