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z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这些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形成的方法模式。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今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将是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体验谈谈关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
  
  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蕴涵着厚重、深刻与哲理,其鲜活的学科知识本应该让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思想是历史课堂的筋骨,更是—种力量。当思想敏锐地走动时,历史会穿越时空,用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思想的塑造,是“立人”的核心;让思想自然流畅,渗入课堂,形成对历史教育的真知灼见,让历史教育超越传统,拥抱现代文明,丰富学生思想的人文内涵,坚持历史问题现实的反思与现实问题历史的反思,引导学生追求人的价值,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目前,我们有了新标准及依据新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但可以明确地说,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况且由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教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处理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应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班级和学生。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的力量,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尤其在当前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大教材观与新课程资源观下,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创设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的教学工作,“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还什么?怎么还?一是要还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二是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平等交往的对话氛围。
  
  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问题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那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到:首先要目标明确,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其次要布设疑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再释疑的过程。学生有疑便可产生释疑的要求。这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堂纵深发展。例如在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教学中,问学生:你认为当今我国哪些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南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什么时候从北方移到南方?(南宋。)为什么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能超过北方?
  2.情境导学策略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法中的情境是指根据特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的多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历史场景。情境教学是以历史情境为前提,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共同活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模拟角色的教学环节中,当讲到秦始皇为什么要全面推行郡县制时,笔者让一名学生扮演秦始皇,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主张郡县制,另一组主张分封制,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展现历史文物或仿制文物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做出都江堰的模型、曲辕犁的实物模型等,让学生从中感知远古的历史,触摸远去的历史,以获得直接体验。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标和教材的安排都体现了一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五、历史教师的自身素养、人格魅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机智,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就能实现课堂优质化。历史教师的魅力来自实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历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魅力,一是要博览群书,端正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二是要重视积累,勤于思考,形成独到见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要追踪史学动态与历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三是要锤炼自己的语言。
  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积极主动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就是历史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和判断,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研究学生和教育教学规律,才能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只有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英语的课文难度加大,生词量增多,向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因此,单一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传统做法是,首先引入新单词。新单词的引入一般放在讲授新课之前进行,利用早读时间听读几遍课文与单词。其次是词语、句型课堂学习。教师会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或在讲完课文之后,针对课文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一次词汇的教学。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造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