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EVA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思想及实施的现实意义,从央企的角度来剖析引人EVA前后对央企的经济价值的变化,并对央企实行的EVA考核进行一次彻底的评价,进而改进考核标准,促使央企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中央企业 经济增加值(EVA) 理论基础
一、EVA的理论基础及国外应用
EVA的思想起源于经济利润和剩余收益,它作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工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真正把EVA推广开来的是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该公司专门从事EVA应用咨询,并于1982年将EVA注册为商标,旨在使企业管理者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其行动指南。思腾思特公司于1990年首次公开提出EVA这个名词,并于1991年创立了EVA绩效评价系统,从此掀起了一场现代公司管理的革命。
(一)EVA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以信息不对称为其假设前提,探讨委托人如何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设计一种契约,使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财务目标而努力工作。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代理人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有效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对多种因素的考量,思腾思特公司认为,“EVA是达到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最佳工具”。
2.资本成本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EVA价值管理是企业资本成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它与资本成本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之所以将EVA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指标,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考察企业弥补资本成本的能力。EVA是投资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方式如下:
EVA=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公式含义为:当 EVA<0时,股东财富减少;EVA>0时,股东增加了额外的财富;EVA=0时,管理者只为股东创造出了所需的最低风险报酬。EVA以扣除所有投入资本的差额来反映代理人为增加企业价值所做的贡献,能更加客观地反映经济现实。
3.价值管理理论
价值管理是一种以对价值驱动因素的评估为基础、以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以价值衡量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和价值增长规律,不断发掘价值增值潜力。
从现代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通常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将企业未来运营期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通常的表达公式:企业价值=Σ (自由现金流FCF/ (1+贴现系数)^n)。企业价值理论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确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获得存续期的持续盈利能力,有利于将短期获利能力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二)EVA在国外的应用
1993年,《财富》杂志指出,EVA是“创造财富的金钥匙”,思腾思特的创始人也指出,“在美国,当一家公司宣布采用EVA时,股价会立马暴涨。”EVA不仅在可口可乐、通用、孟山都、宝洁和索尼等众多著名跨国公司得到普遍应用,像高盛、JP摩根、瑞士信贷等投资银行也非常重视采用EVA因素来分析评价股票。
EVA应用与企业管理比较成功的案例如,美国百力通公司。EVA的引入使得百力通业绩扭亏为盈。该公司采用公司整体EVA、事业部EVA与个人表现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并通过一定的培训,使得EVA观念深入人心。推行EVA改革10年后,百力通总裁已成为EVA最坚定的支持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了EVA价值衡量指标,目前,在国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的许多国家已把EVA作为衡量公司价值是否增值的重要指标,这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借鉴。
二、央企引入EVA
在2000年末,EVA这场革命蔓延到了中国,思腾思特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至此,EVA在中国落地生根了。由于EVA产生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会计制度环境中,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还不具备使EVA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使得EVA登陆中国后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在2000年上市公司EVA排行榜上,银广厦、蓝天股份等财务造假公司竟跻身前20名。但这并不是EVA的错,因为EVA对于弄虚造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无能为力的。推进EVA的本土化需要中国在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法律监管、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国资委是推动EVA在我国应用的一股主要力量,从2006年开始,国资委曾多次组团专题考察,与思腾思特公司进行深入交流,通过学习,国资委认识到,实行EVA考核是一个长期工程,采用EVA指标的目标不是取代传统会计衡量指标,而是给股东和管理层灌输一种价值创造的理念,帮助管理层挖掘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资源,从而更好地为股东创造财富。
央企改革是一个长期工程,其基本历程为:央企第一任期考核(2004-2006),为理念灌输阶段,以目标管理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经营效率为导向,主要解决建制度、上轨道的问题。第二任期(2007-2009)为EVA考核全面试点阶段,以战略管理为重点,把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战略规划,重点是上台阶,上水平。第三任期(2010-2012)为EVA实质性考核阶段,以价值管理为重点,以资本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央企实行EVA业绩考核目的在于使央企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打造核心能力,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实现这一目的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立明.关于EVA理论及其应用综述[J].会计之友,2011(12):P8-9.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中央企业 经济增加值(EVA) 理论基础
一、EVA的理论基础及国外应用
EVA的思想起源于经济利润和剩余收益,它作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工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真正把EVA推广开来的是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该公司专门从事EVA应用咨询,并于1982年将EVA注册为商标,旨在使企业管理者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其行动指南。思腾思特公司于1990年首次公开提出EVA这个名词,并于1991年创立了EVA绩效评价系统,从此掀起了一场现代公司管理的革命。
(一)EVA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以信息不对称为其假设前提,探讨委托人如何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设计一种契约,使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财务目标而努力工作。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代理人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有效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对多种因素的考量,思腾思特公司认为,“EVA是达到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最佳工具”。
2.资本成本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EVA价值管理是企业资本成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它与资本成本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之所以将EVA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指标,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考察企业弥补资本成本的能力。EVA是投资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方式如下:
EVA=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公式含义为:当 EVA<0时,股东财富减少;EVA>0时,股东增加了额外的财富;EVA=0时,管理者只为股东创造出了所需的最低风险报酬。EVA以扣除所有投入资本的差额来反映代理人为增加企业价值所做的贡献,能更加客观地反映经济现实。
3.价值管理理论
价值管理是一种以对价值驱动因素的评估为基础、以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以价值衡量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和价值增长规律,不断发掘价值增值潜力。
从现代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通常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将企业未来运营期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通常的表达公式:企业价值=Σ (自由现金流FCF/ (1+贴现系数)^n)。企业价值理论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确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获得存续期的持续盈利能力,有利于将短期获利能力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二)EVA在国外的应用
1993年,《财富》杂志指出,EVA是“创造财富的金钥匙”,思腾思特的创始人也指出,“在美国,当一家公司宣布采用EVA时,股价会立马暴涨。”EVA不仅在可口可乐、通用、孟山都、宝洁和索尼等众多著名跨国公司得到普遍应用,像高盛、JP摩根、瑞士信贷等投资银行也非常重视采用EVA因素来分析评价股票。
EVA应用与企业管理比较成功的案例如,美国百力通公司。EVA的引入使得百力通业绩扭亏为盈。该公司采用公司整体EVA、事业部EVA与个人表现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并通过一定的培训,使得EVA观念深入人心。推行EVA改革10年后,百力通总裁已成为EVA最坚定的支持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了EVA价值衡量指标,目前,在国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的许多国家已把EVA作为衡量公司价值是否增值的重要指标,这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借鉴。
二、央企引入EVA
在2000年末,EVA这场革命蔓延到了中国,思腾思特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至此,EVA在中国落地生根了。由于EVA产生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会计制度环境中,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还不具备使EVA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使得EVA登陆中国后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在2000年上市公司EVA排行榜上,银广厦、蓝天股份等财务造假公司竟跻身前20名。但这并不是EVA的错,因为EVA对于弄虚造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无能为力的。推进EVA的本土化需要中国在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法律监管、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国资委是推动EVA在我国应用的一股主要力量,从2006年开始,国资委曾多次组团专题考察,与思腾思特公司进行深入交流,通过学习,国资委认识到,实行EVA考核是一个长期工程,采用EVA指标的目标不是取代传统会计衡量指标,而是给股东和管理层灌输一种价值创造的理念,帮助管理层挖掘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资源,从而更好地为股东创造财富。
央企改革是一个长期工程,其基本历程为:央企第一任期考核(2004-2006),为理念灌输阶段,以目标管理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经营效率为导向,主要解决建制度、上轨道的问题。第二任期(2007-2009)为EVA考核全面试点阶段,以战略管理为重点,把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战略规划,重点是上台阶,上水平。第三任期(2010-2012)为EVA实质性考核阶段,以价值管理为重点,以资本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央企实行EVA业绩考核目的在于使央企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打造核心能力,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实现这一目的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立明.关于EVA理论及其应用综述[J].会计之友,2011(12):P8-9.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