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妞过了4岁,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已经不甘心当小跟班小甜心了,整天刷存在感,一旦胡搅蛮缠起来真让人头疼。

比如今天她一放学就开始找麻烦,站在大道上不肯走:“妈妈我好饿,我要吃芝士条!”
“宝贝,妈妈知道你饿了,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芝士条啊,要回家才有,我们先吃苹果,行吗?”
然而,她还是依旧执拗想要芝士条。旁边的哥哥怕我不够麻烦,还在添乱:“妈妈快走啊,我好累,我要回家!”
好不容易,爸爸把小妞哄着抱进车里了。但到车里,她跟哥哥杠上了,一个吵着要吃的,一个想着安静休息。我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的结果:无非是一个哭一个叫,比赛谁声音更高更尖,很快把我搞得精神崩溃,然后疯了一样冲他们吼一顿,把两个全都吼哭了事……
当时,离我们全家崩溃的临界点只剩下了0.01秒时,我做了个决定,让不停发出高分贝噪音的小妞彻底地爱上我,那就是——说一个“谎”。
“妹妹,你想要cheese条是嘛?”
“嗯!”
“那妈妈给你变一个魔法芝士条怎么样?”
“真的吗?”小妞眼睛发亮,顿时不叫了。
然后我把小妞的水杯拿出来,故弄玄虚地弄了一堆手势和咒语,然后重重地摇晃了一下,塞到小妞怀里:
“现在魔法已经开始了,你一定要用两只手捧着杯子,魔法才能继续,等到了家,杯子里的水就会变成好吃的芝士条。”
然后妹妹就被彻底治愈了,小心翼翼地捧着手里的杯子,安安静静地等着到家。
旁边参观的哥哥一开始目瞪口呆,随后开始捂嘴偷笑,我横了他一眼,轻声地说:“你还想不想睡觉了!”然后他也消停了。
然后呢?很好办,回家之后让小妞闭上眼睛,然后我把芝士条放进杯子里,再配上音效“当当当当”,魔法就完成啦!
孩子的愿望,就是要用孩子的方式来解决。
其实这个就是典型的“游戏力”做法,当年高需求的哥哥胡搅蛮缠不讲理的时候,闹得比妹妹凶得多了,我也曾经把这招用得炉火纯青臻于化境:
娃在外面玩不想回家,我就学车站广播:“Choo Choo!托马斯小火车到站了,请小朋友现在开始上车,Choo ,Choo!”然后拉着他假装“赶火车”,快跑快跑,要不然赶不上咯!
不喜欢刷牙,我就和他玩抓小动物的游戏:哎呀,你的嘴巴里好像有个动物园啊,太多动物住在里面啦,我得赶紧把它们都抓出来!哎呀,这里有一直狮子,哎呀呀呀,这里有一只大象耶!别动别动,这边有一直小猴子一直在到处跑,我得赶紧抓住它!
不上床睡觉,就把他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或者车车都放到他床上:小熊熊小狗狗小车车们都累了想睡觉,他们想让你陪着他们呢!汪汪汪,小狗狗让你抱抱他,快去啊!
不想吃药,我就把药摇晃出一点泡沫,告诉他:看到这些小泡泡了嘛,这些都是小士兵,会把你肚子里让你生病的虫子消灭掉,赶紧喝掉,要不然小士兵没看到生病的小虫子,他们就跑去给别的小朋友治病了。
不想洗澡洗头,也给他编个故事:从前有一只臭臭鸟,它最喜欢臭臭的东西,生怕身上的臭味不见了。它没事就到处找,想找一个臭臭的小孩,因为臭臭的小孩不洗澡,他就可以在臭臭小孩的头上,用臭小孩的头发做个窝,这样它的窝就可以一直臭臭的啦。然后,他就在窝里吃东西,在窝里面拉屎尿尿,然后再在里面生很多小小的臭臭鸟……基本上故事讲到这里,小孩就会就范了。
游戏力的招数真的很好使,就是对当妈妈的要求比较高:
首先,需要太多脑洞。你总编一个故事小娃容易腻,上几天小火车,得换一下,换成飞机,拖拉机,消防车……牙齿里抓动物,也要换不同主题的,今天动物园,明天恐龙王国,后天海洋世界……我一辈子的想象力全都用在上面了。
其次,需要戏精精神。就算是这些鬼话编得再离谱,你也要很投入很敬业地演下去,正经八百郑重其事,千万不能笑场,稍微有迟疑就会一秒钟破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果你表演态度有问题,自己都觉得好无聊,那编出花儿来,娃也不买账。
最后也是最难的,需要足够的精神力量。如果你很困很累,或者身体不舒服,又或者精神压力大,是很难有心情去编这些鬼话哄小孩的,只想对小孩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搞定,一来见效快,二来还有“解压”“出气”的效果。所以,保重身体,保持自己的好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问,天天和孩子编故事,会不会让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
其实你是不是在胡说八道,孩子心里是有数的,只不过大人的世界实在是太枯燥无聊了,要做那么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面对那么多压力,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没办法接受。这个时候,你给孩子一个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解读现在发生的事情,他们会更愿意选择去相信。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其中有一个让我最感动的情节是:失业的爸爸带着五岁的儿子没地方住,只好躲在地铁站的厕所过夜,但是他和孩子玩游戏,说这里是恐龍的洞穴,孩子玩得很开心,最后在爸爸怀里安然入睡,可爸爸抱着孩子整夜默默地流泪,不知前路何方。
孩子的世界其实并不比成人更容易一些,只不过他们天然有一种纾解压力的能力叫做“想象力”。让我们这些无聊的大人们能多一点童心吧,让我们在孩子不太好过的时候,给他们找到一个理由

比如今天她一放学就开始找麻烦,站在大道上不肯走:“妈妈我好饿,我要吃芝士条!”
“宝贝,妈妈知道你饿了,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芝士条啊,要回家才有,我们先吃苹果,行吗?”
然而,她还是依旧执拗想要芝士条。旁边的哥哥怕我不够麻烦,还在添乱:“妈妈快走啊,我好累,我要回家!”
好不容易,爸爸把小妞哄着抱进车里了。但到车里,她跟哥哥杠上了,一个吵着要吃的,一个想着安静休息。我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的结果:无非是一个哭一个叫,比赛谁声音更高更尖,很快把我搞得精神崩溃,然后疯了一样冲他们吼一顿,把两个全都吼哭了事……
变一个魔法芝士条
当时,离我们全家崩溃的临界点只剩下了0.01秒时,我做了个决定,让不停发出高分贝噪音的小妞彻底地爱上我,那就是——说一个“谎”。
“妹妹,你想要cheese条是嘛?”
“嗯!”
“那妈妈给你变一个魔法芝士条怎么样?”
“真的吗?”小妞眼睛发亮,顿时不叫了。
然后我把小妞的水杯拿出来,故弄玄虚地弄了一堆手势和咒语,然后重重地摇晃了一下,塞到小妞怀里:
“现在魔法已经开始了,你一定要用两只手捧着杯子,魔法才能继续,等到了家,杯子里的水就会变成好吃的芝士条。”
然后妹妹就被彻底治愈了,小心翼翼地捧着手里的杯子,安安静静地等着到家。
旁边参观的哥哥一开始目瞪口呆,随后开始捂嘴偷笑,我横了他一眼,轻声地说:“你还想不想睡觉了!”然后他也消停了。
然后呢?很好办,回家之后让小妞闭上眼睛,然后我把芝士条放进杯子里,再配上音效“当当当当”,魔法就完成啦!
你有千奇百招,我便演技开挂
孩子的愿望,就是要用孩子的方式来解决。
其实这个就是典型的“游戏力”做法,当年高需求的哥哥胡搅蛮缠不讲理的时候,闹得比妹妹凶得多了,我也曾经把这招用得炉火纯青臻于化境:
娃在外面玩不想回家,我就学车站广播:“Choo Choo!托马斯小火车到站了,请小朋友现在开始上车,Choo ,Choo!”然后拉着他假装“赶火车”,快跑快跑,要不然赶不上咯!
不喜欢刷牙,我就和他玩抓小动物的游戏:哎呀,你的嘴巴里好像有个动物园啊,太多动物住在里面啦,我得赶紧把它们都抓出来!哎呀,这里有一直狮子,哎呀呀呀,这里有一只大象耶!别动别动,这边有一直小猴子一直在到处跑,我得赶紧抓住它!
不上床睡觉,就把他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或者车车都放到他床上:小熊熊小狗狗小车车们都累了想睡觉,他们想让你陪着他们呢!汪汪汪,小狗狗让你抱抱他,快去啊!
不想吃药,我就把药摇晃出一点泡沫,告诉他:看到这些小泡泡了嘛,这些都是小士兵,会把你肚子里让你生病的虫子消灭掉,赶紧喝掉,要不然小士兵没看到生病的小虫子,他们就跑去给别的小朋友治病了。
不想洗澡洗头,也给他编个故事:从前有一只臭臭鸟,它最喜欢臭臭的东西,生怕身上的臭味不见了。它没事就到处找,想找一个臭臭的小孩,因为臭臭的小孩不洗澡,他就可以在臭臭小孩的头上,用臭小孩的头发做个窝,这样它的窝就可以一直臭臭的啦。然后,他就在窝里吃东西,在窝里面拉屎尿尿,然后再在里面生很多小小的臭臭鸟……基本上故事讲到这里,小孩就会就范了。
游戏力三步走
游戏力的招数真的很好使,就是对当妈妈的要求比较高:
首先,需要太多脑洞。你总编一个故事小娃容易腻,上几天小火车,得换一下,换成飞机,拖拉机,消防车……牙齿里抓动物,也要换不同主题的,今天动物园,明天恐龙王国,后天海洋世界……我一辈子的想象力全都用在上面了。
其次,需要戏精精神。就算是这些鬼话编得再离谱,你也要很投入很敬业地演下去,正经八百郑重其事,千万不能笑场,稍微有迟疑就会一秒钟破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果你表演态度有问题,自己都觉得好无聊,那编出花儿来,娃也不买账。
最后也是最难的,需要足够的精神力量。如果你很困很累,或者身体不舒服,又或者精神压力大,是很难有心情去编这些鬼话哄小孩的,只想对小孩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搞定,一来见效快,二来还有“解压”“出气”的效果。所以,保重身体,保持自己的好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问,天天和孩子编故事,会不会让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
其实你是不是在胡说八道,孩子心里是有数的,只不过大人的世界实在是太枯燥无聊了,要做那么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面对那么多压力,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没办法接受。这个时候,你给孩子一个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解读现在发生的事情,他们会更愿意选择去相信。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其中有一个让我最感动的情节是:失业的爸爸带着五岁的儿子没地方住,只好躲在地铁站的厕所过夜,但是他和孩子玩游戏,说这里是恐龍的洞穴,孩子玩得很开心,最后在爸爸怀里安然入睡,可爸爸抱着孩子整夜默默地流泪,不知前路何方。
孩子的世界其实并不比成人更容易一些,只不过他们天然有一种纾解压力的能力叫做“想象力”。让我们这些无聊的大人们能多一点童心吧,让我们在孩子不太好过的时候,给他们找到一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