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剧唱腔的艺术特色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siyue520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潮剧的传统剧目丰富、内容精彩,自成一格。潮剧唱腔字正腔圆,以字行腔,腔随字走,是潮剧唱腔的艺术特色。潮剧不同的唱腔,塑造不同的人物。其唱腔特点讲究“念咬吞吐”、“抑扬顿挫”和“轻重疾徐”。
  [关键词]潮剧 唱腔 艺术特色
  潮剧艺术它是融合文学、音乐、歌舞、杂技等为一体的特色,成为一种极具代表性地域性的的艺术,是潮州文化中的佼佼者,也是潮州文化的代表,在海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在明初已盛行于潮州地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独步流行于粤东、闽南、海南岛、港澳台等地区。并很早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后来随着华侨传播到欧洲、美洲、澳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在,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戏,是潮汕地区喜庆或节日少不了的文艺形式。也是潮汕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吟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经济价值。潮剧的特点是潮风淳朴,行旦齐全、腔调悠扬、技巧精妙。其传统剧目丰富、内容精彩,特别是用潮州方言演唱,有别于其他剧种,自成一格。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潮州文化项目之一。
  一、学习潮剧唱腔的方法,必须从潮州话的“正音”学起
  语言是构成剧种的主要因素。潮州各地口语尚存差异,因此必须:“正音”,规定一种标准音,统一舞台语言,然后,重要的是要掌握:“咬吐法”,力求做到字正腔圆音清又有韵味。潮剧唱词中的每一字每一句一般都由字头、字腹、字尾组成的,在整个演唱过程中用“分字拼唱法”把字头连字腹拼成第一个分字,字腹又与字尾(和收音)连拼成第二个分字,用一分成二来念。例:“该”,分成“胶”与“哀”,坚字分成“枝”与“央”。因此,根据潮音的特点,唱念艺术概括成“念咬吞吐”四个字。“念咬吞吐”就是潮剧传统唱法的精髓。著名潮剧作曲家黄玉斗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咬字一如挖笛孔,挖得准确,字就清楚,音就好听。”确实如此。字正腔圆,以字行腔,腔随字走,是潮剧唱腔的艺术特色。
  二、戏曲演员要有自己个性的唱腔,还要靠后天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磨练
  艰辛追求,就是我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道理。在开始练唱时,首先要打开喉咙大声地唱出来,演唱时力求声色俱佳,宏亮优美的唱腔艺术技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道明,也不是一、二天的学习时间,就能掌握,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苦练、研究。也就是要把整个人“痴迷”进去,所谓“痴迷”就是人“迷”戏,戏才能“迷”人,情“痴”曲,曲才能“痴”人,因此,只有在“勤奋”下工夫,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吸取别人的优点充实自己的不足,才能突破自己。因此作为演员,只有“痴迷”才有悟性,有悟性才能掌握“念咬吞吐”、“行腔收韵”、“轻重疾徐”和“抑扬顿挫”的要领。咬字、行腔、收韵是潮剧唱腔中表达每个字的完整因素,首先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才能掌握、发挥潮剧唱腔咬字、行腔、收韵的特点。潮剧的唱腔特点不但要讲究“念咬吞吐”,也要讲究“抑扬顿挫和轻重疾徐”,潮剧唱腔的表达能够达到细腻感人取决于唱功好坏,因而,“念、咬、吞、吐”是潮剧唱功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整台戏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行腔过程中,要先认准字的音在哪发出,在哪收韵,要靠听觉来判断,要有一定的悟性才能掌握唱腔的演唱要领,才能在唱腔中发挥自如。
  三、不同的唱腔,塑造不同的人物
  在潮剧唱词中,不同的唱腔对唱功的要求不同,“念咬吞吐”、“行腔收韵”等艺术手段在“唱”的表演中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来,并赋予抑扬顿挫的人物情绪表达。在塑造人物时,不同的唱腔,产生不同的人物角色。演员根据不同的剧情,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人物的内心反应和情绪变化,在唱腔中所体现的相应情绪的反应,赋予人物新的生命,唱出不同人物的心声,是丰富唱腔生命力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体现潮剧唱腔迷人的重要手段。如《井边会》中李三娘和《芦林会》中的庞三娘等都是相似的情感角色。她们的出台都是一声叫声“苦啊”,然后“面带愁容”、“眼含哀怨”。都是唱着凄楚哀怨的戏文曲调,运用哀鸣似的唱腔,如泣如诉,情真意切,感情饱满地唱彻悲情,是善良的弱者,用情感感动观众,令人流下同情的眼泪,达到陶冶情操的艺术效应。又如:现代戏《江姐》中的江姐和《蝶恋花》中的杨开慧等,都是巾帼英雄,不但有“柔情似水”的情怀,又有“铁骨铮铮”的秉性,藐视敌顽,一身正气,唱腔运用强有力地音调,气愤高昂的情绪。在演唱过程中要情绪饱满而有激情,行腔自然、收韵干净,声音高亢宏亮,化入剧中人物的思想内容、行动举止,一点一滴地传递给观众,渲染出很好的戏剧效果。只有这样,剧中人物的音容相貌充分体现出来,以准确、逼真、优美的英雄形象展示给观众,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形象。
  四、以笔者的学习体验,谈谈潮剧唱腔中青衣的唱腔特点
  本人是学习潮剧表演,专攻青衣行旦,深感潮剧青衣唱腔在潮剧表演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潮剧行旦中的青衣,俗称“乌衫”。青衣在潮剧表演中所塑造的人物,一般都是出嫁少妇和中年妇女,她们情感成熟,命运坎坷,善良无辜。是表演端庄大方,唱腔清润,委婉凄凉,淋漓尽致,倾吐肺腑的情感角色。在表演中一般重唱,以唱腔辅情、以情做戏和以戏传情,是典型情感悲剧的角色。青衣的出台前要先在幕内叫“苦啊”,是传统潮剧青衣出台前的叫句。她们把自己的悲惨命运先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青衣在表演中要唱得淋漓尽致、如泣如诉、委婉动人,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让人听了痛断肝肠,是潮剧行旦中沉甸甸的情感悲剧角色。如:《井边会》中李三娘咬指写血书的一段典型戏:“别郎容易见郎难,遥望关河烟水寒,数尽飞鸿书不至,井台积泪待君看。十六年前容颜改,八千里外心怎安,早回一日能相见,迟来一刻见面难……”演员凭借凄凉委婉的声调,用爱恨交加的内心情感,表达三娘思夫想儿的愿望,但儿子来了却不能相认的矛盾心情。用不同的情绪和字的抑扬顿挫配合节奏的进行,催人泪下,着重突出“爱”、“恨”交织的唱腔情感色彩。让观众可以欣赏到潮剧的优美唱腔艺术,更可以认识到潮剧那丰富多彩的声腔体系,让自己能够融入戏中人物而同历悲欢。
  五、青衣唱腔的调式:“重六”调式和“活五”调式
  在潮剧唱腔中,青衣的唱腔一般主要是以“重六”调式为主,一般在剧情发展到关键的时候才会采用“活五”调式演唱。以我学习过的体验,“重六”调式感情深沉,情绪激昂、情感真挚,字字句句出肺腑。而“活五”调式要唱得悲切、凄楚、声声血泪、字字凄怨。在演唱过程中要把握好“活五”中的“滑音”和“装饰音”。就是要唱出我们常说的“有五的味道”即“活”的特点,运用“活五”调来塑造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更加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浓郁凄凉、悲愁痛楚的情绪。如:《芦林会》中庞三娘的一段唱词:“哎,姜郎夫,你须念,念妾于姜门九载,含辛茹苦夫你尽知……”据理陈情,力辩被休的情景,用哀怨的“活五”调式,真挚的情感,将无辜善良的古代妇女心声,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让悲情一唱到底,观众听得入心入肺,在共鸣中感受到潮剧唱腔的艺术魅力。
  我们知道,衡量一个演员好坏的标准是“声、色、艺”,声是放在首位,可见唱腔在潮剧表演中的重要性。唱腔是表演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立足舞台,赢得观众。因此在演唱过程中要把唱腔掌握准、稳、精、情。就是要吐字清晰、行腔自然、一字一句、有板有眼、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把观众带入“戏”的艺术境界,使观众如痴如醉地欣赏。
  以上是本人学习潮剧唱腔的一点体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潮剧演员,不仅要学习唱腔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在今后的实践舞台上不懈努力,逐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才能把潮剧这门艺术学好,才能把潮剧发扬光大,让潮剧这颗“南国明珠”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广东汕头戏曲学校.艺林撷英.1999(10);
  [2]李志浦.潮剧春秋.1999(4)。
  作者简介:许瑾英(1967—),女,馆员,现任职潮州市文化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