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常规教学关键 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ke1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需要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语文教师不是幽默大师,但要有带给学生快乐的本领;不是语言大师,但是要有纯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不是艺术家,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审美力;不是演员,但要有激情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还要承载起寻求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于是有人叹曰:苦哉,语文老师;累哉,语文老师。但是,如果我们转动灯火的方向,依旧能照亮阑珊处。在烦琐细碎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几个关键点,从层层枷锁中解放出来,可以从中感受到做语文教师的快乐。
  关键点一 —— 掌控好课堂
  首先要精心备课,以“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走入课堂。教师要拥有驾驭课堂的本领,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深谙在心。每上一篇新课,我都会先认真吃透教材,独立地研读课文,把自己探究的全过程摘要地记录下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教参,读资料,将自己的见解同别人的见解比较,理性地决定取舍,内化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在课堂上,我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学生对话,提高自己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做到上课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次要把握好课堂教学逻辑顺序,当好“引路人”。 教师要在短暂的45分钟将教学任务完成,讲课逻辑十分重要。每上一堂课,对教学程序的安排,我都会在草稿本上写好几遍,反复琢磨,想了再否,否了再改,直到觉得流程符合教学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敢定度。
  再次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语文的课堂闪射着学生的灵性。教育就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的确,教育从本质上讲,不是传输,不是给与,而是一种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和心灵对话。但是,这种对话有着极其复杂的存在方式,或有形,或无声,或外显,或内隐,随时随地藏匿在师生的交往活动之中。我在课堂上总是尽量微笑着面对学生,以一种善意的、平等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不断称赞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独立见解。
  关键点二 —— 点燃激情,用爱心开启智慧之门
  对于语文课堂要有激情。“学生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正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便是点燃每一个火把的人。老师的精神状态是影响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会受到感染。
  我每次批评学生,都会说你这样好那样好,知道吗?老师很喜欢你,对你充满了希望,只有一点不好,如果改掉它,你就是非常完美的甚至值得老师崇拜的学生。学生听了会受多大的鼓舞啊。对学生的这种激励,别的不说,只从对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来讲,就是最神奇的催化剂。当然,对于后进生,我们往往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啊。但是如果站到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许我们的心胸就开阔了。我班有位听话的女生屡考不好,为了不挫伤其积极性,我在她的试卷上写了几句鼓励的话:春天的花姹紫嫣红,多漂亮啊。但是为什么有的花先开,有的花后开呢?只是因为各自的本性不同。迟开的花不但同样美丽娇艳,而且往往花期更长,更易得到蜜蜂蝴蝶的眷顾。真诚地告诉你,你不是比别人笨,而只是一朵迟开的花而已!”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总能看到她对我投来的信任的眼神。是啊,一滴水可以润活一朵花,然后美丽一个世界,老师的爱心就是滋润心田的水。
  关键点三 ----- 抓好作文教学,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结合
  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作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也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如何抓好作文教学,我们语文组在教研组长的引领下,发扬群体智慧的优势,采取一系列简便有效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三个一”的活动,解决作文无话写的问题。1、每天摘抄一个精美语段(利用语文课强化背诵积累,在教室后面黑板墙开辟“今日语言积累”专栏,展示班上习作精彩语段或学生摘抄的美段);2、每周一篇周记(题目来自教材篇目或阅读材料中的训练点);3、每周一篇美文摘抄、评点。
  (二)?激发兴趣,解决不愿写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积极性,使学生愿写作文。
  1、两头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尖子学生和后进生两个方面,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尖子生多下工夫、多指导,鼓励拔尖,用尖子生领路。对后进生,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多表扬、多指导,鼓励进步,从而激起全体学生的作文兴趣。
  2、发表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发表欲强的心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还把一些优秀作文推荐给有关报刊、媒体等。学生每当看到自己的作文或同学的作文获奖或发表,都非常高兴和激动,从而激发起了写好作文的兴趣。
  ( 三)注重作文的评改,解决写不美的问题。另外,我注重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爱好等各方面情况,评语不拘泥于文章形式。学生写作文有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困惑或不满,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勉励之,开导之。班上一自尊心强的女生因考试失利在作文中流露出消极情绪,我给她写了几句话:“坚定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串串的脚印,漆黑的夜晚是光亮的前奏,心揣信念,梦想就在脚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看到了她灿烂的笑脸。如果老师把写作文看成纯粹技术性的练习,不关心作文的内容,就会失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是为了育人,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者。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的指导思想。
  以上所说其实不过是重复了每一位老师日常所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课堂这块试验田每天做到四个“一点点”:比规定的多做一点点;比规定的做好一点点;比规定的早做一点点;比规定的巧做一点点;抛掉外在浮躁,以一个学研者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与学生对话,做一个快乐的园丁。
其他文献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德国学者席勒认为:游戏更多是享受,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陪尔指出: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
【摘要】“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和方式、手段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语言知识;文化差异;提高意识    近年来,外语教学开始注意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
【摘要】目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若干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与旅游行业需要出现灾难性脱节。因此,为培养适应新需求的人才,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学 创新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的蒸蒸日上,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教学模式不科学,导致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与行业需要出现
本课内容的背景:  “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概念教学,历来是难点课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习法则、背法则。本节课在设计时要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尽量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实践、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和理念:  一、提出问题:  大家小学学习过小数、分数、自然数
[摘要]译者,同时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和阐释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挥其主体性。翻译教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鼓励主体性的发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译者 读者 阐释者 主体性    一、引言    随着20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盛行,翻译理论家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译者,从而把译者推向翻译研究的前沿。这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有
【摘要】从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入手,阐述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在分析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使辅导员发挥应有的作用,为高校学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学风建设 意识    学风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优良传统,凝聚着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学术思想、办学理念和思想方法,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主要由校
观念是人们对某一人或事物的感知,进而认识,经久而形成的对这一人或事物的思维定势。观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一经形成,将难于更变,并且回在实践中不自觉地左右人们的价值取向、是非判断、言谈举止。联系实际,想想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通存的现象是政治课难上,欲说政治好困惑,教师教得昏昏,学生学得昏昏,以师之昏昏,岂能使学生昭昭?究其原因是观念滞后使然。首先是社会变革,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观念亦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美的东西总是充满向往,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列为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基础教育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是美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教师与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美的集中展示。这样的教学可以促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下)第14章第1节。  知识目标: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能力目标:在经历猜测、试验与分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正确理解数学中必然事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进行创造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学生获得积极发展的有效载体。  数学课程资源的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它主要包括数学教材资源、数学实践资源、数学信息资源以及数学人力资源等几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