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文光:打造理想的精神家园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发端于县学,浸润于吴地,百年文脉,精致朴实。学校穿越丝丝江南烟雨,经历无数洗礼,处处透射出睿智坚韧;跨越漫漫修远之路,注重教育改良,和而不同,兼容开放。
  朝着美好的未来,平江教育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现代教育溪流,正汇入中国教育现代化波澜壮阔的大海。平江人正步履坚实地行走在深化课改的大道上,充满了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历经沧桑,沐浴风雨,有着悠久的历史。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校内有静谧神圣的五百年古殿,18棵百年银杏古树,三块印刻历史足迹的石碑,处处透着古朴、庄重、大气。古殿横匾上“德润文光”四字是平江实验学校办学渊源之见证,也是一代又一代平江人美好而温馨的文化记忆。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苏州市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双语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这个令所有平江人为之自豪的幸福家园、精神家园,奏响了特色文化建设的最强音。一条绵延悠长而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路,不断向远方延伸……
  精神丰碑
  平江实验学校校园里一排排粗壮的老银杏树,广场上矗立的苏州古城三座古庙之一大成殿,都让人感受到一股古朴的气息。如今,大成殿牌匾上所题“德润文光”已成了学校的校训。平江人根据学校的历史与现状,遵循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注重培育和践行以“德润文光”为理念的核心价值文化:立德树人,德才并美,德艺双馨。学校在固传统文化之本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熏陶感化师生,以形成师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质、儒雅的气质、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个性,实现“以文化创特色,以质量树品牌”的新跨越,让“德润文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润物无声的教科书。
  平江实验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设立的长洲县学,到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学迁至今平江实验学校所在,并修建学舍、考棚,其规模仅次于苏州府学。至清雍正年间,县学更名为长洲元和县学(简称长元县学)。1905年,江苏巡抚陆元鼎请来了地方名士章钰,将县学西半部改办为“官立初等小学堂第五校”,第二年再将县学东半部改办为“官立初等小学堂第十三校”,以传承原来的县学。直至建国前夕,学校名称时有更迭,然而教育之溪流却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1958年学校定名为苏州市平江区实验小学。1998年,平江实验小学与苏州市第十一中学这两所文脉相通、一墙之隔的学校破墙合并,成立了苏州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定名为苏州平江实验学校。至此,数百年教育历史在这里交汇,这片文脉绵延的土地奏响了新时代的教育乐章。百年名校名人辈出,古代从这里走出去的状元有陆元文、韩菼、彭定求、陆肯堂、钱棨、吴廷琛、陆润庠。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胡绳小时候也在平江实验学校读书。平江实验学校百年文脉之中形成了一种适应历史发展的自强不息的基因,一种吸纳新思想、新文化的基因。百年文脉滋养平江师生,成就学校文化。“德润”,德行润泽,指每个人在自己的言行中,自觉地以道德价值约束自己,润泽自己。“德润文光”就像一块渗透情感、润物无声的丰碑,百年静默,却净化着每个平江人的心灵。
  “德润文光”营造了学校良好的氛围,倡导把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平江实验学校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绿色、人文、和谐为重点创建学校文化,继承传统,丰富内涵,扩大外延。校风“正道立达”,教风“立人达人”,学风“己立己达”,体现了学校精致而质朴的教学境界,稳重而含蓄的教育品性,睿智而坚韧的教育气质。
  无声诗篇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管理思想物化后的形象体现,是学校育人的有效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平江实验学校的校园环境以特色育人为导向,以服务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提升文化品位为重点,体现人与自然、科技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经典时尚与现代多元的和谐统一,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学校将“德润文光”的校训物化于环境建设之中,为学生对话开辟宽阔通道,赋予校园生活丰富的生命力,打造具有平江特色的环境文化。
  构建精神坐标。学校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平江路畔,粉墙黛瓦与老街建筑浑然一体,校园生态与大成古殿相得益彰,整个校园飘溢着“智巧”“素雅”“灵动”的苏州文化元素。学校根植于“天人合一”的沃土之中,物、景、人三位一体,怡情启智。校园内18棵亭亭如盖的古老银杏,青翠挺拔的香樟树,承载了太多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尊师重教,宽容坚韧,厚德载物……平江人挖掘内涵,以“银杏精神”“香樟品质”架构师生精神坐标。
  搭建才艺展示舞台。学校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文化建设,激发无穷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学校各幢教学楼风格突显,主题迥异:有的是“小画笔,小世界”,展示涂鸦作品,展现学生才艺;有的是“亲近自然,了解民俗”,展现如画风景,展示风土人情;有的是“瞻仰名人,聆听教诲”,展现先贤风采,表达学习决心。教室内外开辟各类版块,上面闪耀着不同的名字——“我们的班级”“我们的誓言”“班主任寄语”“我们的特色”。学校还在网上征集师生建议,启动“声情并茂”四大主题乐园、“大成校史馆”、“平江书院”的建设工程以及第二代“银杏娃”命名征询意见活动,真是小舞台,大境界!
  渲染名人效应。在平江实验学校师生的眼里,一砖一石均有意,一草一木皆含情。学校精选校史记载中的杰出名人,在校园内打造十大名人塑像、足迹景点,让师生在无声的环境中受到影响。这样的怀想空间的创设,既是对学校文化的自然传承,亦是对师生怀旧情感的慰藉。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如今,平江实验学校的师生浸润于优雅的校园环境,感受着校园环境博大的胸襟,体验着校园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课前设计及反思】  一曲台湾校园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曾经风靡八十年代的校园,至今仍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听蛙鸣蝉唱,嗅花草馨香,穿短衫,赤双足,享受轻抚肌肤的清风,听噼噼啪啪的足音,这种感受,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惬意!赤足的童年,自由的童年,快乐的童年,是多么令人回味。  可是,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整天囿于钢筋水泥筑成的空间,已经听不到蛙鸣蝉唱;我们的孩子每天匆匆行走在大地,已无法感受大地的呼
一、小组交流,探索意义  (任意写两个分数,让学生说说分数的意义)  1.直接揭示课题:百分数。  2.出示预习活动单,展示学生作品。  (1)师: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同学们先交流一下。  (2)学生根据讲评的作业自行修正,在小组里交流收集的百分数,并说说它表示怎样的意义。  “百分数意义”预习活动单  (3)根据小组交流情况,教师继续邀请学生上台交流,同时,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三幅图),让学生说
【摘 要】学校文化规划的编制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自我描绘”的学校文化规划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文化规划对于学校发展的价值,需要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实现。即“学校文化规划”不仅仅是最后的一个文本,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动态的过程,它是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必要前提,是学校对自身未来的自我设计,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推进器,它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
【内容摘要】学生果真能做到“出口为言,下笔为文”吗?本文试从“写作心理转换”的角度对“我手写我心”这一命题的真假做一探讨。  【关键词】写作心理 转换 写作储备 写作范例  “我手写我心”,这句话出自近代诗人黄遵宪之口,当初是为了倡导一种诗歌创作的理念,反对传统诗坛盛行的泥古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语言风格。却不知道何时从文学创作领域移植到写作教学领域,变为中小学作文追求朴实文风的标杆。其实这句话在当下作
【内容摘要】时代呼唤名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精气神”?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的成名历程证明,精进之心、锐意之气以及由乐于科研、课堂创新和同伴互助而产生的“神来之力”是锻造名师的三个核心要素,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名师的强大“气场”。  【关键词】名师李庾南“精气神”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精气神”?在此方面,“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创立者、著名特
泗水之阳,意杨之乡。奔流不息的运河水养育了一方水土,也滋润着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育乐园——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泗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元鼎元年,因而泗阳的教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泗阳又是一座运河新城,它依水而建,是意杨之乡,新兴纺都,宜居家园,因而泗阳的教育又肩负着新的文化历史使命。正是在城市建设和教育改革的节点上,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应运而生,如雨后的春笋蓬勃发展起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可以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观念的改变使我的教学行为逐步从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我将以我在南京市级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的三个功能——导学、导教、导测量出发,探讨英语“结构类型课”的教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8页~9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预测,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数学思考方面: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摘要】宰予是孔门私学中最擅长言辞的弟子。孔子对宰予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宰予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言实乃信”——孔子对宰予言语能力的评价教育艺术;三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对宰予的惜时教育和诚信教育艺术。此外,宰予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也值得深入考察。  【关键词】宰予;孔子;教学艺术;问对;言语;惜时;诚信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关键词】民间故事;文本特质;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1-0058-03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它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在千百年间的相互传播中传承与繁衍,并慢慢丰富起来。它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群众,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2015年5月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