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互联网 ”课程育人的苏州实践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线上教育在“停课不停学”大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互联网 教育”,如北京数字学校、武汉在线教学、江苏名师空中课堂等,在延期开学和持续学习之间描画出一道道“空中彩虹”,滋养着非常时期下的每一位莘莘学子。现以音乐学科为例,从苏州线上教育亲历者的角度,谈具体做法及相关思考。
  一、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脚本的设计——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基石
  脚本的设计是成功上好线上教育课的第一步。它和我们平时音乐课上的教案有所不同,“精准授课”“在线答疑”等特点要求我们对脚本的设计要特别关注,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的架构以及成长记录的呈现,均力求突出音乐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设计了音乐学科线上教育脚本设计的模板,包含了“课题名称”“授课类型”“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课后反思”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在确定线上教育的授课内容时,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类;在授课类型方面,有歌唱课和欣赏课等课型;在授课容量方面,可聚焦单个作品讲深讲透,也可侧重整个主题单元面面俱到。在界定清楚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后,再开始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过程的架构。脚本设计信息单的四个教学环节,既给授课教师适当的框架,又能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能力与空间。脚本的设计恰似音乐结构的“起承转合”,为成功进行线上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课件和直播——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关键
  课件制作和线上直播是成功上好线上教育课的关键。直播过程中,屏幕上主要展开的是课件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教学设计一目了然;屏幕的右上角则显现即时动态的授课教师影像,激活学生听觉感官,同时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体现教学的温度。因此,线上教育视听结合的方式要求课件设计体现核心问题,版面精美、画面美观,全面考虑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核心素养的达成。
  课件制作完成后,教师即可进行线上教育直播,通过“趣”在导入、“乐”在其中、成长“足迹”、“妙”于总结这四个环节的互动教学,将“碎片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形成“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并在直播结束后留存视频文件,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直播过程中,教师全身心地授课,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但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语音语调以及是否立足音乐本体、关注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一定要“精益求精”,尽管隔着屏幕,但是隔不开的是教育的温度,这是音乐学科线上教育最具有挑战性的维度。
  (三)成长微记录——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延伸
  设计“成长微记录”板块的初衷一方面来自《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评价建议: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功能。另一方面立足于2017年起江苏全面开展的“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延伸,我们结合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实践与创造”“活页习题”板块,在线上教育中开设了“成长微记录”板块,既能了解学生学习程度,反馈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结合“艺术测评”情况,适时掌握学情进而改善教学,凸显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信度和效度。
  二、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优势与思考
  (一)扩大优质师资的“覆盖面”
  一般来说,无论是区域内、校内,优质教师的数量相对有限,线上教育则可以调动优质教师和教育资源,由地市音乐教研员、区域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通过线上授课、在线答疑、师生互动等教育教学服务,助力打通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服务更多师生。这种方式将极大地改变教师通常在一个课时时段只能服务于一个班级学生的传统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师资配备上的局限性。疫情期间,苏州市线上教育平台登陆量达九千多萬人次,通过“互联网 教育”,数倍扩大优质师资的价值和作用,这样扩大优质师资覆盖面的做法,使广大学生受益,让数万家庭安心。
  (二)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度”
  当然,在“互联网 教育”服务于更多学生的同时,无疑对音乐学科线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授课和教研支撑传递更大的压力。每一次线上教育活动,不是授课教师一个人的事,教研团队共同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反复修改脚本和课件,保证线上讲授的精准有效,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实现有质量的“云教学”。特别是2020年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确定了小学侧重单个音乐作品的学习、初中侧重单元主题教学的方式。授课教师和教研团队紧扣学习目标,细化知识技能要求,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视听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感受、想象、创造及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评价及音乐自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样“有深度”的教研也促进和催生了“互联网 教育”的教研开发。
  (三)优化教学方式的“新架构”
  “互联网 教育”给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带来的变革,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教学内容改革,才是更深层次的变革。李政涛认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爱商”“数商”“信商”。如果说“爱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那么“数商”和“信商”则与大数据和信息时代有关。“互联网 教育”必将重构和优化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通过音乐学科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聚焦音乐学科特点,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从而形成音乐学科素养。同时,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品格,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将“立言”(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立人”(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立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四)紧扣素质测评的“方向盘”
  近几年,随着初中学生音乐素质测评集结号的吹响,我们将音乐学科线上教育与学生音乐素质测评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促进发展、注重过程、内容多元、关注个性、方法多样、共同参与”等原则,课程设置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一是从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出发,利用可感可知的音乐体验通道,培育审美感知素养;二是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品格,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表现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艺术表现素养;三是立足音乐艺术与人文学科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增强文化理解力,提升文化理解素养。我们在将音乐测评融进线上线下教育的全过程中,更好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把握住素质测评的“方向盘”,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
  当然,在实施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一些有待提升的方面,如音乐学科的特性如何在线上教育中显现、教学交互的缺乏如何弥补、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如何达成、课程资源架构如何完善、线上线下如何有效补充和衔接、名师教学资源梯队建设如何落实等,相信随着持续不断的研讨与调整,音乐学科线上教育的有效性将日益彰显。
  在“互联网 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在全媒体学习生态的实践中,我们运用线上教育,以“艺”战“疫”,在云端架起了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空中彩虹”,正如《雨后彩虹》一曲中唱的那样:“生活的画卷艳如彩虹,大江两岸正欣欣向荣”。
其他文献
1  树叶发出的声音,变了  腐烂的果核,刺痛路人的双眼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的一首诗的开头,作为一名职业写作者,一个成天与汉字打交道的作家,我通常不会有这样的行文,不会在一句话中,连续出现三个 “的”。今天却是例外,竟然在这篇小说开头,很认真地写下了如此不伦不类的一句:  “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的一首诗的开头。”  汉语中的“的”最好少用,能不用则不用,它是结构助词,会让我们的文字变得笨拙
对拉萨发展推动力最大的“概念”就是青藏铁路  “拉萨”一词来自梵文,意思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由此即可想见这个城市的美妙。拉萨人对自己城市的感觉,不仅仅是满意,简直就是骄傲。特别是近年来,拉萨变得越来越美,建设得越来越好,青藏铁路的通车又给她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在此次幸福指数调查中,拉萨人对于“最近五年的城市发展速度”的评价在31个城市中满意度最高。    大发展在最近十几年    拉萨建城
在安倍晋三掌舵下的日本,能否在摆脱战后体制的转型期间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还是一个谜  一年前的一个周末,在东京一家出租录像带的店里,笔者的一个日本朋友,是个记者,遇到了当时还是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安倍是有名的电影迷,那天他没带警卫人员,自己驾着车就来了。见到那位记者,安倍很随意地打招呼:“我来借点录像带跟太太一起看,有什么好带子?”  一年后,已是首相的安倍在国会里又遇到了那位记者,笑着说:“我再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1月15日到访中国,在中美双方的议程表上,列出了经济、气候变化、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以及朝鲜、伊朗核问题等重大事项,而其中双方在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被认为是奥巴马此行的最大亮点之一。  这个讯息在中国引发了强烈关注。11月上旬,A股市场上的新能源、低碳经济和智能电网等所谓“奥巴马概念”股票,成了A股市场上涨的领头羊。  中美在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合作方面,现状和前景究竟如何
2009年9月8日,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最新一届亚洲航空展览会上,一架尾翼上印着C919的大型客机外形样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之所以格外惹眼,是因为它既非波音也非空客,在这两者垄断了全球干线客机市场的今天,它是那么突兀。  这架飞机,正是中国紧锣密鼓推进的大飞机重大专项的成果。按照时间表,2014年,它将载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梦想冲上云霄。  “C是China的首字母,这个名字的寓意就是我们立志要跻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从官员提拔上来的,缺乏新闻传播素养,内部面对“少说不说为佳”的潜规则,外面面临媒体和公众的压力,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到中国也没有办法做。    近期,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出版了新书——《为了公开》,卸任一年,这算是他对新闻发言人生涯的全面思考和总结。  “当新闻发言人最大的悲剧是不发言,最害怕的是没人搭理你。选择了新闻发言人就要发言,还要发好言。”王旭明这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青年干部处于国家政策制定,监督和实施的前沿,他们的思维方式,感情和态度,会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  “子曰:君子不器。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国学经典《论语》导读讲座快结束时,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从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方面,给中央机关的公务员们讲授了《论语》中的这一段。  2006年11月5日上午,500多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公务员聚集在外交学院,聆听了国学系列
北京院的同事和他在清华的导师都纷纷劝他不要把户口转回去。因为北京户口不好进。但马学聪自己明白,他已经不想回北京工作了,留着也是无用,最后放弃了北京户口  2006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清华建筑系研究生毕业的马先生辞去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工作,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回到家乡福建开创自己的事业。在2006的冬季里,北京类似的传说越来越多。  两年前,马先生完成了为期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业。与
摘要:杜威作为享誉全球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技术探究思想在随着美国技术哲学研究朝着“经验转向”的过程中,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解读杜威的技术探究思想,对教育研究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晚年的杜威意识到“技术”比“工具”更能准确揭示探究范畴的本质,并表达出以前者来取代后者的愿望。在他看来,人类所做的任何技术探究在本质上都是为了重组和改造自身的经验,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验因技术探究而贯
50年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曾憧憬说:试想有一天,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来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妙景象?  这番话是对纳米时代和纳米科技的最早预言。  纳米,作为今天人们谈论最多的科学新名词之一,其实在自然界就能找到有趣的例子。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其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表面是一种“纳米”结构。  “莲花表面纳米尺度的细致结构,使得尺寸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与叶面的实际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