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效地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出现错误的工作倾向,摆脱不利因素对企业的制约,不断探索党建创新工作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是企业党组织和每一位党务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題。
一、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中应当做到三大预防
预防形式背离内涵。创新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突破前人,实事求是地把企业党建工作同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企业党建的“创新”,应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只是把“创新”美化在文件和工作总结的文字表述中,却没有实际创新的举措。再者,若条件和方法还未成熟,应避免仓促形成乏味的经验材料,用表面文章炒作“创新”概念。
预防创新脱节继承。一些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中不注重调查研究,没有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只是简单的把创新和继承割裂开来,对企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不论是成功有效的办法,还是失败的经验教训,一刀切地摒弃,使得历史积累的正确做法得不到继承。一切空洞的在想象中搞创新,主观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抓出政绩,刻意地追求推陈出新,结果都是违背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客观发展规律,非但没有达到用创新促发展的目的,反而形成了工作开展不下去的局面。
预防程序无助制度。一些企业就党建创新工作,制定出了很多制度,虽然这些制度涵盖了党建创新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存在着理论上看似很成立, 实践中很难操作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制度建设和制定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做法,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生搬硬套,脱离了制度本应该具有的针对性、约束力、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使得耗费大量精力制定出的所谓制度,轻视了实际实施、程序推广,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制度“作秀”,其结果是因无具体有效的创新举措,无法收取创新的实际效果。
二、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中存在三大制约因素
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一是思维定势陈旧,观念更新迟钝,片面强调原则,习惯于照既定框架办事,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二是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要么犹豫、要么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观点,对过去的经验全盘照搬移植;三是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生游离,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因此,要破解这些受传统观念影响产生的制约因素,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创新激活党建工作的观念,改革一切不利于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不适应现代先进生产力要求的旧习惯、旧思维。
受工作素质的制约。在党建创新和改革过程中,一是部分企业党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创新能力较差,认为党务工作只是务虚,工作效果和前景不明朗,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激情。 二是普遍缺乏一个较好的研发团队,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平台支持,主要先在企业管理者经常以企业其他方面的需要为由,错误的认为企业党建工作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临时性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随意变动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始终不能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团队。实践证明,只要这些问题存在,企业党建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标要求。企业党建创新工作实践的主体是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事实上这些人员的内在素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创新工作的成效。要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实效性,就必须解决党务工作干部队伍中实干的多、创新的少,“通才”的多、“专才”的少的现状。
三、改进企业党建创新工作的四大思路与对策
企业党建工作面对体制转换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要摒弃固有的模式和习惯做法,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陈旧的思维定势,用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企业党建现有的理论和制度,按照新时期发展规律及要求,科学的探索党建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当前,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在党建创新工作中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性和创造性。首先,对企业党建制度改革中的创新,要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探索建立新的制度是创新,对现有制度的完善和规范是创新,执行制度中不断优化和改进方法是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发和扩大制度的应有效能也是一种创新。因此,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工作中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热爱本职工作的高昂激情,既要反对不敢创新、不想创新的因循守旧、患得患失的消极思想;也要反对从形式上片面强调创新、否定历史经验做法的创新。
注重制度建设的效能和程序。企业党建工作在创新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效能和程序问题。一是制度在产生的过程中,“行政效益”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实践证明,创新的制度成本越低,这种制度的效能就越高,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最简洁的制度。要善于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引入“成本、效益”分析原理,要走出制度越多越好的误区,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最佳的工作形式和选择最佳的工作途径,才能使创新取得最佳的效果。二是制度产生的过程中,“程序” 问题经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任何规章制度,若没有相应的运行程序作保障,就会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对企业发展中创立出来的党建思想、方式等,进行完善的提升,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从而转化成为有章可循的、规范的、可操作的科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进程中,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企业员工的理念坚持始终,把维护企业员工利益、满足企业员工物质文化需求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重要前提,渗透到创新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是在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中,要充分吸纳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要广泛的听取和采纳企业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只有这样,“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在新时期如何有创造性地去开展党建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既要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又要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为经济发展助力远航。
一、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中应当做到三大预防
预防形式背离内涵。创新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突破前人,实事求是地把企业党建工作同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企业党建的“创新”,应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只是把“创新”美化在文件和工作总结的文字表述中,却没有实际创新的举措。再者,若条件和方法还未成熟,应避免仓促形成乏味的经验材料,用表面文章炒作“创新”概念。
预防创新脱节继承。一些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中不注重调查研究,没有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只是简单的把创新和继承割裂开来,对企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不论是成功有效的办法,还是失败的经验教训,一刀切地摒弃,使得历史积累的正确做法得不到继承。一切空洞的在想象中搞创新,主观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抓出政绩,刻意地追求推陈出新,结果都是违背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客观发展规律,非但没有达到用创新促发展的目的,反而形成了工作开展不下去的局面。
预防程序无助制度。一些企业就党建创新工作,制定出了很多制度,虽然这些制度涵盖了党建创新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存在着理论上看似很成立, 实践中很难操作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制度建设和制定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做法,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生搬硬套,脱离了制度本应该具有的针对性、约束力、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使得耗费大量精力制定出的所谓制度,轻视了实际实施、程序推广,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制度“作秀”,其结果是因无具体有效的创新举措,无法收取创新的实际效果。
二、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中存在三大制约因素
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一是思维定势陈旧,观念更新迟钝,片面强调原则,习惯于照既定框架办事,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二是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要么犹豫、要么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观点,对过去的经验全盘照搬移植;三是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生游离,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因此,要破解这些受传统观念影响产生的制约因素,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创新激活党建工作的观念,改革一切不利于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不适应现代先进生产力要求的旧习惯、旧思维。
受工作素质的制约。在党建创新和改革过程中,一是部分企业党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创新能力较差,认为党务工作只是务虚,工作效果和前景不明朗,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激情。 二是普遍缺乏一个较好的研发团队,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平台支持,主要先在企业管理者经常以企业其他方面的需要为由,错误的认为企业党建工作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临时性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随意变动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始终不能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团队。实践证明,只要这些问题存在,企业党建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标要求。企业党建创新工作实践的主体是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事实上这些人员的内在素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创新工作的成效。要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实效性,就必须解决党务工作干部队伍中实干的多、创新的少,“通才”的多、“专才”的少的现状。
三、改进企业党建创新工作的四大思路与对策
企业党建工作面对体制转换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要摒弃固有的模式和习惯做法,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陈旧的思维定势,用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企业党建现有的理论和制度,按照新时期发展规律及要求,科学的探索党建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当前,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在党建创新工作中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性和创造性。首先,对企业党建制度改革中的创新,要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探索建立新的制度是创新,对现有制度的完善和规范是创新,执行制度中不断优化和改进方法是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发和扩大制度的应有效能也是一种创新。因此,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工作中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热爱本职工作的高昂激情,既要反对不敢创新、不想创新的因循守旧、患得患失的消极思想;也要反对从形式上片面强调创新、否定历史经验做法的创新。
注重制度建设的效能和程序。企业党建工作在创新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效能和程序问题。一是制度在产生的过程中,“行政效益”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实践证明,创新的制度成本越低,这种制度的效能就越高,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最简洁的制度。要善于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引入“成本、效益”分析原理,要走出制度越多越好的误区,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最佳的工作形式和选择最佳的工作途径,才能使创新取得最佳的效果。二是制度产生的过程中,“程序” 问题经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任何规章制度,若没有相应的运行程序作保障,就会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对企业发展中创立出来的党建思想、方式等,进行完善的提升,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从而转化成为有章可循的、规范的、可操作的科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在党建创新工作进程中,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企业员工的理念坚持始终,把维护企业员工利益、满足企业员工物质文化需求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重要前提,渗透到创新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是在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中,要充分吸纳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要广泛的听取和采纳企业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只有这样,“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在新时期如何有创造性地去开展党建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既要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又要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为经济发展助力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