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人们总认为是生活贫乏所致。于是,便想方设法丰富生活,以至遇作文,必活动;逢活动,必作文。结果,离开了活动,学生作文便一筹莫展。活动虽能丰富生活,但毕竟只是生活的点缀,仅靠开展活动,忽视生活本源,必然是舍本逐末。家庭“杂事”,学校“小事”,社会“琐事”,这些才是作文的源头和根基,只是我们未将其引入学生视野,带进学生作文。为把学生的视角引向真实的、真正的、自然的生活,我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恍然大悟:都是身边的故事
学生进入五年级一个月后的一节作文课。一上课,我煞有介事地打开一本作文杂志,一本正经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是作文课,老师先读几个作文片段给大家听听。”
我扫视了一下教室,学生并无异常反映,也许如今作文指导经常如此,除了活动作文,大多是题目一出,范文一读,学生则“依虎画猫”。见学生无动于衷,我也就不动声色,像模像样地读起来:
“一下课,张老师(我故意将‘黄老师’改成了‘张老师’)竟和我们比陀螺。还没比,他便笑着问:‘猜一下谁会赢?’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张老师喽!’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最后,我们的‘预言’成功,果真老师赢了。我说:‘从没有看见张老师玩过陀螺,想不到你与我们比,竟得第一,真不简单!’”
读到这里,我发现几个“当事者”看着我笑,因为我读的压根儿就不是作文片段,而是从“当事者”的角度随口叙述班级发生的事情。但我还是不露声色,继续读下去:
“今天一下课,老师把我叫到他身边,问我能不能去打印室帮他办点事。我当然满口答应。老师随即跟我说了要求,并递给我一张语文作业纸。我有些纳闷,去请负责打印的老师,为什么带一张作业纸呢?不管了,等把老师请来再说吧!
我急匆匆地从打印室把老师请到教室,张老师见了,马上露出诧异的神色。怎么,是我搞错了?刚才老师分明是让我去打印室请老师的嘛!没想到张老师竟然向打印室的老师表示歉意,说他没有向我交代清楚。原来老师是让我去打印室请老师打印作业。由于人声嘈杂,我没听清楚,也没问明白。如果我感到纳闷时再问一下,不就没事了。瞧我这个冒失鬼!”
我这一读,教室里马上发出了一连串的笑声,因为这是前天发生在我们班的事,全班每个同学都知道。
就这样,我不停地读着,学生也不时地笑着。没等我合上作文本,同学们早就恍然大悟。老师根本不是读什么作文,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发生在班上的事情。
二、七嘴八舌:叙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听了“作文朗读”,我又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一个个兴致甚浓:
“老师不是读作文,而且在‘说’作文。老师手拿作文本是装模作样,说的全是我们班上的事情。”
“我们上老师的当了,老师哪里是读什么作文,而是在说我们身边的故事,真有意思。”
“这些小事经老师一说,比我们看到的一些优秀作文还有意思。而我们平时怎么就没有注意到。”
“以前除了写活动的作文,我们总是感到没有内容可写,虽然绞尽脑汁,还是难以想到合适的材料,很多时候都是无中生有地编造。”
“以前一到作文课,我总是手握钢笔冥思苦想,今天听了老师的作文,我明白了我们身边有许多材料可以运用,只是我们平常没有注意到。”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故事,时时有材料,只是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才行。”
大家七嘴八舌,在交流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我接着大家的话题说:“既然身边有这么多材料,为什么我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我们平时总把作文看得非常神秘,总认为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
“以前,我总觉得作文一定要写惊人的大事,想不到许多值得记叙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只可惜我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
“过去我总认为,自己身边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宁可去胡编乱造,也不想把选材的目光转到自己身边来。今天老师的‘作文’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看来我们身边的材料比任何胡编乱造的材料都更有意义。”
“你们认为老师讲的这些事情有意思吗?”我追问了这么一句。
“有意思,玩陀螺的事情告诉我们,黄老师是个有心人,他能借助玩游戏的机会让我们理解成语的意思。”
“第二个笑话告诉我们,在做事前,一定要弄清楚目的,这样,才会减少许多麻烦!”
等大家谈论得差不多了,我说:“同学们,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有一双灵通的耳朵,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有许多材料值得我们去搜集,就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实,同学们的眼光都很敏锐,大家的耳朵都很灵通,只是以前我们没有好好地利用它们。”
同学们若有所思,不住地点头。我趁热打铁地要求大家利用下午放学后至第二天上午到校这段时间,在学校、在途中、在家中去搜寻材料,发现秘密。从同学们的神色可以看出,大家都在暗地里较着劲。
三、畅所欲言:欣赏身边的故事
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我将第二天的阅读课改上作文课,让大家交流见闻。同学们兴趣盎然,一个个都想比出个高低。
“昨天下午放学一到家,妈妈就打来电话,说她临时加班,要我自己下点方便面当晚饭。放下书包,我就想准备做晚饭。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打开一看,妈妈回来了。我奇怪了,妈妈不是加班吗?等妈妈一说才明白。原来妈妈一放下电话,就想到最近我的胃口不太好,怕我吃方便面不合适,就用吃晚饭的30分钟,到公司附近的面店给我买了碗肉丝面骑车送到家。看着热气腾腾的肉丝面,听着妈妈远去的摩托车声,想到妈妈肯定又吃不了晚饭,我眼睛湿润了。”
“放学路上,我看见街头有个老爷爷在擦皮鞋。定睛一看,竟是我们小区的张爷爷。我奇怪了,张爷爷退休在家,工资不低,为什么要来擦皮鞋?我立即上去询问,原来张爷爷在家闲得没事,就出来干点儿事。张爷爷这么大岁数了,还是闲不住!”
真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全班同学人人都发现了自己身边的故事:有的观察值勤的交警叔叔看到他们礼貌值勤,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有的留心小区的门卫爷爷,感受到了他们的慈祥和认真负责;有的留意爸爸下班后疲惫,感受到了爸爸工作的辛苦;有的留心妈妈回家后的忙碌,感受到了妈妈的无私奉献;有的看到拾废纸片的小女孩,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环保意识;有的看到了聚集树丛中的小鸟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
在故事的交流中,大家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生活的鲜活,生活的自然,生活的丰富。我惊喜地发现,这以后,同学们都多了个心眼,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他们的习作中,我更是欣喜地看到,身边的事已经逐步成为他们习作的“主题”。可见,只要学生的习作走进生活,生活便能走进学生的习作。
四、教学反思:珍惜真实的故事
写作并非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也不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奇思异想,它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但是,什么是生活,不少老师认识有些偏颇。虽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无论是教学生作文还是教学生做人都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然而一旦把活动与生活画等号,作文教学必然陷入尴尬的境地。可见,要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至关重要的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向生活投去多向的、独特的目光,由此及彼地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由表及里地认识生活的内涵,让学生从平凡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真实,从真实的故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样,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一、恍然大悟:都是身边的故事
学生进入五年级一个月后的一节作文课。一上课,我煞有介事地打开一本作文杂志,一本正经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是作文课,老师先读几个作文片段给大家听听。”
我扫视了一下教室,学生并无异常反映,也许如今作文指导经常如此,除了活动作文,大多是题目一出,范文一读,学生则“依虎画猫”。见学生无动于衷,我也就不动声色,像模像样地读起来:
“一下课,张老师(我故意将‘黄老师’改成了‘张老师’)竟和我们比陀螺。还没比,他便笑着问:‘猜一下谁会赢?’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张老师喽!’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最后,我们的‘预言’成功,果真老师赢了。我说:‘从没有看见张老师玩过陀螺,想不到你与我们比,竟得第一,真不简单!’”
读到这里,我发现几个“当事者”看着我笑,因为我读的压根儿就不是作文片段,而是从“当事者”的角度随口叙述班级发生的事情。但我还是不露声色,继续读下去:
“今天一下课,老师把我叫到他身边,问我能不能去打印室帮他办点事。我当然满口答应。老师随即跟我说了要求,并递给我一张语文作业纸。我有些纳闷,去请负责打印的老师,为什么带一张作业纸呢?不管了,等把老师请来再说吧!
我急匆匆地从打印室把老师请到教室,张老师见了,马上露出诧异的神色。怎么,是我搞错了?刚才老师分明是让我去打印室请老师的嘛!没想到张老师竟然向打印室的老师表示歉意,说他没有向我交代清楚。原来老师是让我去打印室请老师打印作业。由于人声嘈杂,我没听清楚,也没问明白。如果我感到纳闷时再问一下,不就没事了。瞧我这个冒失鬼!”
我这一读,教室里马上发出了一连串的笑声,因为这是前天发生在我们班的事,全班每个同学都知道。
就这样,我不停地读着,学生也不时地笑着。没等我合上作文本,同学们早就恍然大悟。老师根本不是读什么作文,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发生在班上的事情。
二、七嘴八舌:叙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听了“作文朗读”,我又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一个个兴致甚浓:
“老师不是读作文,而且在‘说’作文。老师手拿作文本是装模作样,说的全是我们班上的事情。”
“我们上老师的当了,老师哪里是读什么作文,而是在说我们身边的故事,真有意思。”
“这些小事经老师一说,比我们看到的一些优秀作文还有意思。而我们平时怎么就没有注意到。”
“以前除了写活动的作文,我们总是感到没有内容可写,虽然绞尽脑汁,还是难以想到合适的材料,很多时候都是无中生有地编造。”
“以前一到作文课,我总是手握钢笔冥思苦想,今天听了老师的作文,我明白了我们身边有许多材料可以运用,只是我们平常没有注意到。”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故事,时时有材料,只是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才行。”
大家七嘴八舌,在交流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我接着大家的话题说:“既然身边有这么多材料,为什么我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我们平时总把作文看得非常神秘,总认为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
“以前,我总觉得作文一定要写惊人的大事,想不到许多值得记叙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只可惜我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
“过去我总认为,自己身边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宁可去胡编乱造,也不想把选材的目光转到自己身边来。今天老师的‘作文’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看来我们身边的材料比任何胡编乱造的材料都更有意义。”
“你们认为老师讲的这些事情有意思吗?”我追问了这么一句。
“有意思,玩陀螺的事情告诉我们,黄老师是个有心人,他能借助玩游戏的机会让我们理解成语的意思。”
“第二个笑话告诉我们,在做事前,一定要弄清楚目的,这样,才会减少许多麻烦!”
等大家谈论得差不多了,我说:“同学们,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有一双灵通的耳朵,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有许多材料值得我们去搜集,就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实,同学们的眼光都很敏锐,大家的耳朵都很灵通,只是以前我们没有好好地利用它们。”
同学们若有所思,不住地点头。我趁热打铁地要求大家利用下午放学后至第二天上午到校这段时间,在学校、在途中、在家中去搜寻材料,发现秘密。从同学们的神色可以看出,大家都在暗地里较着劲。
三、畅所欲言:欣赏身边的故事
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我将第二天的阅读课改上作文课,让大家交流见闻。同学们兴趣盎然,一个个都想比出个高低。
“昨天下午放学一到家,妈妈就打来电话,说她临时加班,要我自己下点方便面当晚饭。放下书包,我就想准备做晚饭。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打开一看,妈妈回来了。我奇怪了,妈妈不是加班吗?等妈妈一说才明白。原来妈妈一放下电话,就想到最近我的胃口不太好,怕我吃方便面不合适,就用吃晚饭的30分钟,到公司附近的面店给我买了碗肉丝面骑车送到家。看着热气腾腾的肉丝面,听着妈妈远去的摩托车声,想到妈妈肯定又吃不了晚饭,我眼睛湿润了。”
“放学路上,我看见街头有个老爷爷在擦皮鞋。定睛一看,竟是我们小区的张爷爷。我奇怪了,张爷爷退休在家,工资不低,为什么要来擦皮鞋?我立即上去询问,原来张爷爷在家闲得没事,就出来干点儿事。张爷爷这么大岁数了,还是闲不住!”
真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全班同学人人都发现了自己身边的故事:有的观察值勤的交警叔叔看到他们礼貌值勤,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有的留心小区的门卫爷爷,感受到了他们的慈祥和认真负责;有的留意爸爸下班后疲惫,感受到了爸爸工作的辛苦;有的留心妈妈回家后的忙碌,感受到了妈妈的无私奉献;有的看到拾废纸片的小女孩,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环保意识;有的看到了聚集树丛中的小鸟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
在故事的交流中,大家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生活的鲜活,生活的自然,生活的丰富。我惊喜地发现,这以后,同学们都多了个心眼,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他们的习作中,我更是欣喜地看到,身边的事已经逐步成为他们习作的“主题”。可见,只要学生的习作走进生活,生活便能走进学生的习作。
四、教学反思:珍惜真实的故事
写作并非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也不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奇思异想,它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但是,什么是生活,不少老师认识有些偏颇。虽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无论是教学生作文还是教学生做人都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然而一旦把活动与生活画等号,作文教学必然陷入尴尬的境地。可见,要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至关重要的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向生活投去多向的、独特的目光,由此及彼地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由表及里地认识生活的内涵,让学生从平凡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真实,从真实的故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样,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