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联结”优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nel_gdi_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实现“联结”是优化教学的路径,就要打通文本与生活、个体与他人、当下与过去的“联结”。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对指向联结的教学设计重构、科学方法串联实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使相关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践行整体实践观,打通“联结”,优化教学,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打通联结;优化教学;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16-02
  引    言
  物理学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儿?是它的简约美。如质能方程,告诉我们任何微小的东西蕴含的能量都是巨大的。“简单”“朴实”“高效”是物理教学的追求。笔者通过对教学的不断探索,逐步发现,优化教学的路径就是实现“联结”,打通文本与生活、个体与他人、当下与过去的“联结”。没有联结,就没有真实学习的发生!如何实现有效“联结”,是激发持续教育科研的动力和优化教学的策略。联结的达成,可以让已有成果和未知世界发生反应,生长新枝,催生新果[1]。
  一、指向联结的教学设计重构
  指向联结的教学设计重构是指从联结的视角,重构教学内容、环节、活动等的设计。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背后,可能具有相同原理;同一物理规律,又可运用到多种事实中去。“由简变繁,将繁化简”是实现联结的一种思路。笔者通过开展课例研究,从最熟悉的内容入手,重构课堂设计。
  案例:一根木棍
  “浮沉条件”一节的重点是浮沉条件的内容和应用,本质上是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用“一根木棍”可打通联结。
  联结1:由木棍到密度计
  一根木棍,放入清水中,处于漂浮状态。这是认识浮沉状态。
  若把这根木棍放入一种未知液体(酒精或盐水)中,液体是酒精还是盐水?根据物理原理可知,仍然漂浮的木棍浸入水中的部分变少,则未知液体是盐水。如果在这根木棍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A、B,再将木棍放入更多不同的液体,在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C、D……若把做了标记的木棍放入某种未知液体,与哪个标记相平,这样就可以判断液体的种类了。由此,做成了一种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这就是密度计。
  联结2:由木棍到轮船
  同样是漂浮状态,如果将木棍视为一艘轮船,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后,其吃水线的变化与木棍上的标记线道理相同。
  当然,这个木棍也可以被皮球、杯子等代替。这样的教学,有别于以往的将轮船和密度计分开讲授,导致内容较多,学生不容易把握本质,易被现象迷惑的情况,而将不同应用作为“一件事”联结,也提升了学生的建模意识。
  联结继续。在学生学习简单机械的时候,这根小棍又起到联结作用。
  联结3:由木棍到杠杆
  若将小木棍绕固定点旋转,这就是杠杆。移动支点位置,或仅改变施力方向,比较工作结果,可引出力臂的概念。
  联结继续发生。
  联结4:由木棍到滑轮
  由多个木棍组合,形成相同支点的杠杆,这就是滑轮。
  一根木棍,既整合了章节内容,又串联起不同章节,使原本跨越大的内容浑然一体,回归“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从而可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指向联结的用科学方法串联实验
  指向联结的用科学方法串联实验是指以点带面,提炼教材中的教育素材,以物理知识教学为背景,将科学方法作为知识的脉络去组织。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实验,都是配合教材内容设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对实验思想与方法讨论较少。虽然在教学中已经或多或少提及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但由于教材是按知识系统排序的,有关方法的内容难免蜻蜓点水,加之对方法的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材往往对重要、常用的思想方法的呈现不甚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验教学特有的教育价值。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总结。在教学中,笔者利用科学方法串联实验的做法,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途径是,以某个科学方法为横坐标,不同实验内容为纵坐标,进行罗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领悟方法与内涵,体验科学方法的根基作用。以“压强和浮力”的知识为例,如表1、表2所示。
  四个实验都是转化法的具体运用,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感悟将不能直接测量的量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量的方法与内涵。笔者通过两个规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验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三、指向联结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指向联结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是指对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行分解,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在阅读中习得的理论,需要在实践的田野中获得生机,验证就成为必由之路[2]。为了检验,也为了实施能在实践中找到一条“联结”教学的基本策略与路径。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遇到这样的共性问题,学生在解决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时,总是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从另一视角重新审视学生在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基于问题表征的7个层次:(1)定向;(2)抽象;(3)图像;(4)赋值;(5)物理;(6)方法;(7)数学,对应六个表征能力,将每种表征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细化,确定“六层阶能力专题训练策略”。具体来说:第一,定向、抽象表征过程,要抓住主要矛盾,领悟问题取向;第二,图像表征过程,用图像表现抽象的结果,将事物作形象化处理;第三,赋值表征过程,提高设置所需变量的能力;第四,物理表征过程,提高联系原始问题与物理知识的能力;第五,方法表征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储备,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第六,数学表征过程,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表达和解决问题。
  结合以上研究和实践情况,重新审视教学三观。
  第一,学生观。面对教学中联结策略的缺失、学生背景知識的匮乏和学习活动去情境化的种种弊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联结学生与课堂。
  第二,课程观。所谓“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教师基于全局的思考,浸润式编排课程内容,践行整体实践的观念。
  第三,教学观。所谓“夯实基础”,就是教师将学科根本结构化,分层次分解知识、方法和能力要素,积极加工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观念引领方向,理论指引路径,教师应践行整体实践观,打通“联结”,优化教学,从而促进高效教学。
  结    语
  总之,通过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实现“联结”是优化教学的路径。打通文本与生活、个体与他人、当下与过去的“联结”,可以促进物理学科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邢红军,陈清梅.论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56-61.
  李静,陈清梅.运用原始问题促进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研究[J].物理教师,2009(08):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注重原始问题教学,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BB13066)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高飞(1982.11—),女,北京人,硕士学位,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粗甲醇的精馏过程中,对成品质量的控制,除去要求两个关键组分甲醇一水分离干净,更要求降低精甲醇中有机杂质的含量,而且后者是精馏操作控制中甲醇质量的关键问题。
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全面剖析了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为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针对目前国内固定电话运营商需要业务转型的情况,通过分析确定最有希望被运营商选择的是多媒体会话业务,为此重点介绍了多媒体会话业务,并探讨了开展业务可能采用的运营模式
针对直击雷下导过程中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对通信机房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独立式避雷针系统的解决方案,对如何防护频繁遭受雷电电磁干扰的通信机房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摘 要:本文是在机泵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该泵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机械密封泄漏的原因,并对相应的原因做了分析和解决,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延长了该泵长周期运转。对我厂的维护成本有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机泵 密封 轴承 技术改进 效益  一、机泵主要部件的原理分析  1.机泵的原理及材质  以我厂聚丙烯车间的丙烯加料泵为例。80YII-100*2 II-材料类型
摘要:如果将公路工程作业视作一个整体的话,路基路面施工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压实施工又是路基路面施工的根本所在。因此,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着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高低。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重点研究了一般性施工技术的应用,希望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公路工程 路基 路面 压实 施工技术 应用 分析  公路路基路面的压实质量,
自2003~2006年,作者采用全麻下手法松解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量的高职高专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本文拟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