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经典作品的欣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暨教材首页与末页的经典作品,进行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美术人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作品;人文性;教材;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的性质定为人文性,使美术课从技能学习的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经典作品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笔者现在使用的人教版美术教材,在每册教材里就有十几或几十幅的经典作品,它们提供了人类文化传承的信息,由于受到时间、篇幅的限制,美术老师上课时不可能每幅作品都详细地介绍,但在每一册教材的首页和末頁都有整篇幅的经典作品,整个小学阶段就有24幅,这24幅包含有古今中外的泥塑、剪纸、雕刻、绘画、器物、建筑等等,它们与穿插在教材里的其他经典作品相比画面更大、更清晰,介绍更详细,是美术欣赏教学的最好依据,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被许多老师忽视了,他们要么熟视无睹,要么一句话带过,我觉得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这么多年来,我会在开学初用一节课或更多点的时间来完成首页末页插画的欣赏任务,取得良好效果,也深受学生喜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分享。
  一、 由经典作品产生了对文化的敬畏性
  每一件经典作品都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有它背后动人的故事。如人教版第一册的首页《大阿福》(泥塑),课的开始,我对着刚入学的新生问道,你们喜欢大阿福吗?孩子们都说不喜欢,有的说他长得难看,有的说它太胖了,有的说它破破的等等,总之没有人喜欢。这些孩子每天都面对着生活中的各种视觉资讯,对事物的美丑已有自己的评判标准,面对他们的评判我也不加说明,而是话锋一转问道:你们喜欢听大阿福的故事吗?一说到听故事,孩子们可来劲啦!于是老师娓娓道来的神话传说故事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故事中大阿福的勇敢捉妖以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把它塑造成现在的形象,并家家户户供奉它。它身上的图案寓意着给人带来幸福、吉祥、平安、进步等。讲到这里,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由不喜欢到喜欢到敬畏,情感上产生了180度的变化,老师这时趁热打铁地说,那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个自己心目中的阿福呢,孩子们说想,老师顺势引导到,阿福圆圆宽宽的脸…… 阿福画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给阿福创造一个家(美术作业袋),老师拿出上届同学的美术作业袋,告诉孩子们这是哥哥姐姐们给自己心目中的“阿福”创造的“家”,他们每一次的画都认真完成,且保管好,期末时就可以做出一本属于自己的漂亮的“图画书”,他们善待“阿福”,“阿福”也给他们带来好运,他们受到了老师家长的表扬,同学的称赞。孩子们也许是被哥哥姐姐的漂亮“图画书”触动了,也许是要给自己心目中的“阿福”建立一个“家”,他们把老师的要求默默地记下啦!这一课老师用阿福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册的《座虎》等也可以有着类似教育效果。通过教育引导欣赏,使学生对民间泥塑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产生敬畏之心。
  二、 由经典作品产生了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
  第七册首页的《莲鹤方壶》(青铜器),课的开始,先让孩子们阅读图上的文字说明,获得一些基本信息,然后老师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如,猜猜两千多年前的人用它来做什么?(有的说是装水的、有的说装酒、有的说插花等)它的主人会是哪些人呢?(这么精美的器物应该不是普通老百姓所拥有的,孩子们按着自己的理解常识争先回答着)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器物,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能看得到?那么它们是怎么保存到现在呢?(王公贵族,有钱人生前拥有,在其死后,他们想带到阴间去继续享用,就作为陪葬品,现在被发现挖掘出来)再想想猜猜,古代的工匠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有孩子说壶身是磨具倒出来的,而壶身上有凹凸的花纹是刻出来的,壶身旁神兽及上面的莲花瓣、仙鹤是焊接上去的,不管事实是否如此,能够这样回答的同学,老师带领同学们送给他一片掌声,孩子们学习劲头更足了)这器物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的说是外形,有的说是壶身上的神龙异兽……)老师的一个个问题,虽是一问一答,但同学们参与面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集合大家的猜测想象,答案也越来越合理,对这种文物价值的认识也更显得深刻。
  第四册的《击鼓说唱俑》,谁来模仿一下说唱俑的动作、表情,猜猜他正在做什么?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让学生了解到说唱俑的职业及当时社会老百姓的娱乐形式,说唱俑的形体表情,让学生体会另一种诙谐幽默的美。第五册的首页《玉凤》等等经典作品,不一样的经典作品都有着不一样的欢乐课堂。
  老师在课的最后,都会加以总结,这些器物对研究古代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依据,它们是属于国家的,是不可再生的,是宝贵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它们。
  三、 由经典作品赞叹人类文明的伟大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对于金字塔你们知道了多少?(生:我知道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它的外形像汉字里的“金”,所以称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群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由230块2.5吨的石头砌成,什么概念呢?我们学校教学楼高大约20米,那金字塔有几倍的教学楼的高?大家算算,简直就是一座小山啦。底面积呢?230米跟我们学校的操场差不多大。整座金字塔由230块2.5吨的石头砌成,2.5吨有多重?我们班同学的体重平均大约50千克,一块石头的重就是50个同学加起来的重量。大家试想一下,在三四千年前,并没有现代的起重机等现代设备,那么人们是怎么把那么重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垒起来,而且做到天衣无缝,每两块石头之间刀片都很难插入?大家试想一下,若金字塔现在飞到我们学校操场来,我们站在底下仰望它,它是那么的高,那么的雄伟壮观。也许同学们真的陷入想象之中,教室里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古人真伟大。
  在美术课上带着孩子们一次次走进北京故宫,走进龙门石窟,走进柬埔寨的暹粒女王宫,每一处都散发着令人赞叹的文明,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着这一份文化的厚重,体会着人类的文明史。
  四、 由经典作品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
  “话说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个老奶奶,她长着一双会说话的手,给她一张纸,一把剪刀……”,这是第三册的首页《等燕婆婆》的开场白。找一找《等燕婆婆》这幅作品里你能找出几种事物,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在创造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她想表达什么?老师通过引导欣赏剪纸作品,又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民间美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剪纸,中国民间艺术家,她们高超的技艺,及剪纸艺术蕴藏着深刻的寓意。
  谁知道什么是“门神”?(它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具有驱邪避鬼、保平安、降吉祥的本领)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幅门神画——《杨家埠木版年》,这是第十册首页的经典作品,老师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雷震子》又让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皮影。
  五、 由经典作品了解美术的多种表现方式
  “我觉得画家画了太阳、猫和倒过来的人;我觉得是狗;我觉得是很奇怪的人和动物……”当我出示米罗的《太阳前的人和狗》时,让孩子们找找画家都画了些什么时,孩子们争先回答,但答案都不同。我顺势总结到,像这样的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的,叫抽象画,米罗是个抽象画大师,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向他学习。米罗的画,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画画不一定是要画得很像才是最好的,有时像做游戏一样,画出自己的感觉,也很好玩的。不要怕画不像而不敢动手,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大胆去画,去表现。在这里渗透了美术课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用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表现手法的理念。
  第三册末页徐悲鸿的《奔马》,第四册末页夏加尔《我和我的故乡》等等,通过欣赏,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艺术大师,了解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
  总之,对美术经典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这是每一个美术老师必须要重视的,美术老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2]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用书(1~12册).
  作者简介:
  林雪香,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海沧延奎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读有所获,是我探究的目的和方向。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成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欲望。  关键词:读物推荐;阅读指导;开展活动;熟读精思  《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的精彩表现,让我领略了一代少年的风采;《朗读者》中每一位朗读者的经典朗读,唤起了我对读书的热爱;《百家讲坛》中大师们的独到见解,让我倍感读书的重要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设计古诗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学习古诗词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摘 要:如何还原历史的“温度”,让中学生触摸更真实、更丰满的历史,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史料”,让学生们去体验、探知历史的形成和真相。本文结合实践,对历史史料的课堂诠释进行了深入解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史料;体验;应用  历史的有趣在于透过众多繁杂的线索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但为什么很多中学生却不喜欢历史,并声称“学不会”历史。原因在于一些教育者剥夺了学生寻找真相的权利,只是将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摆在
摘 要: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把握不好,将概念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用几个大问题作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摘取一些教学片段做简要赏析。  关键词:问题引领;三角形的认识;概念教学  【片段一】在问题中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3个三角形):他们形状,大小,位置不同,为什么都
摘 要:提高生物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因课时紧张而不开设实验课或减少实验课课时、学生被动做实验、听实验、看实验等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转变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并深层思考;通过鼓励学生反客为主,对教材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通过整合教材,挖掘生物实验史的教学价值等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
摘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形式上看,使用古汉语组成的古诗词,节奏感强,跳跃性大,意义涵盖广。在新时代,学习古汉语诗词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还能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人文交流。然而小学阶段学生文化水平较低,学习意识淡薄,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格外重视。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  一、 古诗词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古诗是凝结人类劳动与智慧的文化瑰宝,其利用简练、
摘 要:初中英语写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学生们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词汇能力,语法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并进行独特的立意和构思,才能写作出比较优秀的文章。因此“厚积薄发”成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学生们必须要经过充分的积累,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展开写作活动。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策略  英语科目中的书面表达,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等语言交流能力
摘 要: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紧扣考纲要求,选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引导考生用所学知识逐步探索完成相应题目。本文以近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参考,论述了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应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关键词:高考全国卷;生活地理;地理复习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贯彻实施,强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