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有目共睹。但是,相对于其“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作用而言,它还远未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各方经验,当前实践教学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实践、校内实践与课堂实践。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校依照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社会为课堂,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现实问题为题材,以假期和课余为主要活动时间,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途径,有计划地为学生寻求或创造一定的情境,寓教育于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情感体验型——深入基层、农村;思想教育型——参观、考察;服务社会型——三下乡、公益活动;培养能力型——短期挂职锻炼、岗位见习、社会调查。
2.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指大学生在学校内部,根据现有条件开展的为了加深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应用活动。校内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开辟第二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每周所占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想用课堂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在正规课堂教学之外,开辟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外时间,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国内国际突出的重大事件、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名人来校作专题报告,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讨论学习的机会。
(2)延伸社团活动。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因其易于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与积极推崇,一直是高校参与人数最多的课外活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借助这个平台,与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共同协商,将社团活动延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设立符合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题,把理论课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对理论课的教育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整合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
(3)创建网络课程。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课堂内容的补充学习资料;另一方面,为实施课程实践活动方案提供了网络平台。 网络课程网页框架通常主要包括“教师寄语、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好书推荐、教师信箱、友情链接、推荐栏目、案例集粹、热点追踪、青春物语”等部分,把比较严肃的思想道德教学过程,转化为启迪学生思想、增加道德思考、丰富道德联想、努力道德实践的一系列教学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又能加强师生交流,使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3.课堂实践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受教育者的主动接受和在现实中将知情意行统一起来,用行动提高自己的道德能力和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要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魅力,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课堂实践活动主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话题教学(包括演讲、辩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的放矢,选择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案例,或从学生关注的话题说起,分析、引申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上课是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而不是给学生讲“大道理”,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经费得不到保障;二是在时间安排、内容、质量等方面得不到保证,随意性较大,目的性、系统性不强。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1.探索与专业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结合,是一种渗透性的结合。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各专业实践教育的计划和安排,以便能适时地根据专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事先确定思政实践教育主题,在专业实践任务布置的同时及时布置思政实践教育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不仅记好专业实习日记,还要记好思想日记,教育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遵章守纪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寻求多方支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每年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体对策是在校内,学校领导必须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学校可以按照“就近就地、优势互补、双方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结合地区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各类基地,主动选择有代表性便于操作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公检法等行业部门作为实践基地,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寻求多方支持共建相对稳定的长期实践基地,从而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3.创立实践教学保障和效果检测相联系的新模式
首先,建立实践教学保障制度。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制订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具体学时学分。有条件的还应配备实践教学专职人员,从制度和人员上,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和开展。其次,建立实践教学效果检测制度,如运用实践教学考查考试、心得检查、典型报告会和利用网络进行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效果检查。最后,建立实践教学评估制度。要定期召开实践教学总结检查和评估会议,通过各种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会等形式,对实践教学进行测定和总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各方经验,当前实践教学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实践、校内实践与课堂实践。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校依照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社会为课堂,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现实问题为题材,以假期和课余为主要活动时间,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途径,有计划地为学生寻求或创造一定的情境,寓教育于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情感体验型——深入基层、农村;思想教育型——参观、考察;服务社会型——三下乡、公益活动;培养能力型——短期挂职锻炼、岗位见习、社会调查。
2.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指大学生在学校内部,根据现有条件开展的为了加深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应用活动。校内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开辟第二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每周所占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想用课堂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在正规课堂教学之外,开辟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外时间,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国内国际突出的重大事件、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名人来校作专题报告,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讨论学习的机会。
(2)延伸社团活动。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因其易于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与积极推崇,一直是高校参与人数最多的课外活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借助这个平台,与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共同协商,将社团活动延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设立符合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题,把理论课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对理论课的教育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整合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
(3)创建网络课程。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课堂内容的补充学习资料;另一方面,为实施课程实践活动方案提供了网络平台。 网络课程网页框架通常主要包括“教师寄语、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好书推荐、教师信箱、友情链接、推荐栏目、案例集粹、热点追踪、青春物语”等部分,把比较严肃的思想道德教学过程,转化为启迪学生思想、增加道德思考、丰富道德联想、努力道德实践的一系列教学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又能加强师生交流,使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3.课堂实践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受教育者的主动接受和在现实中将知情意行统一起来,用行动提高自己的道德能力和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要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魅力,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课堂实践活动主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话题教学(包括演讲、辩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的放矢,选择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案例,或从学生关注的话题说起,分析、引申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上课是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而不是给学生讲“大道理”,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经费得不到保障;二是在时间安排、内容、质量等方面得不到保证,随意性较大,目的性、系统性不强。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1.探索与专业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结合,是一种渗透性的结合。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各专业实践教育的计划和安排,以便能适时地根据专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事先确定思政实践教育主题,在专业实践任务布置的同时及时布置思政实践教育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不仅记好专业实习日记,还要记好思想日记,教育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遵章守纪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寻求多方支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每年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体对策是在校内,学校领导必须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学校可以按照“就近就地、优势互补、双方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结合地区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各类基地,主动选择有代表性便于操作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公检法等行业部门作为实践基地,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寻求多方支持共建相对稳定的长期实践基地,从而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3.创立实践教学保障和效果检测相联系的新模式
首先,建立实践教学保障制度。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制订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具体学时学分。有条件的还应配备实践教学专职人员,从制度和人员上,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和开展。其次,建立实践教学效果检测制度,如运用实践教学考查考试、心得检查、典型报告会和利用网络进行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效果检查。最后,建立实践教学评估制度。要定期召开实践教学总结检查和评估会议,通过各种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会等形式,对实践教学进行测定和总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