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想画敢画会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并能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尤其重要。或许老师们都有同样的感触,都觉得要教给孩子某种作画技能并不难,但要辅导孩子搞创作就倍感头疼。可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们不允许我们的学生只会简单的模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让他们去想象,去描绘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也茫然过,无奈过,甚至有时也暗示孩子们“走捷径”——学着从别人的作品中东拼西凑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东西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经过几年的琢磨与实践,我慢慢地有了些体会,在此与同行们交流:
  
  一、要让学生“有东西画”
  
  就象写文章,我们的学生往往有无从下笔的苦恼,创作一幅作品也同样,孩子们往往会问:“画什么好呢?”选材是创作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我觉得要注意以下这两点:
  1.主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过大或过空。学校总是在“六一~国庆”元旦”等节日期间让孩子们以庆节日为主题进行些绘画活动,孩子们为了画出热烈的节日气氛,画面基本上是鲜花气球彩旗灯笼,再加上歌唱的小鸟欢愉的笑脸,如此千人一面的画作,让观者如同嚼蜡。类似“迎奥运”、“庆回归”、“绿色环保”、“呼吁和平”等主题创作就又一次地让我们的孩子犯难。于是,他们画鸽子表示和平,画长城表示爱国,画浓烟滚滚鸟儿哭泣表示环保警示,画宇宙飞船海底探险表示畅想未来……所有的创作都烙上模式化的印迹。这种刻意的创作都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么,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创造思路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把主题弄得过于严肃,太脱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
  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假日生活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当我们把绘画内容具体化了,孩子们就顿时感觉心中有东西可画了。有次我以《快乐的我》为题辅导学生创作,我说我们今天就画怎么玩吧,比如课间我与同桌掰手腕了,赢了,开心啊,那场面太过瘾了,不单是我俩满头大汗,旁边喊加油的人也脸红脖子粗,这场面不也可以入画?这也叫快乐童年啊,这不也体现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主题?这样平常的事就能画一幅画!经这么一说,孩子们一下就乐了,一个个都兴致盎然想把自己最开心的那一刻画下来。有个孩子画得最有意思,画中的他站在浴室的镜前,张大嘴巴,四颗门牙已没了,他一手举着牙刷一边向门口的妈妈欢呼:“妈!我可以不用刷牙了吗?”那夸张的表情正是孩子率真的流露,那充满童趣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接下来,我在孩子自己已完成的构图稿上稍加指导,颜色搭配上给点建议,我把他这幅《这周我可以不刷牙了》寄去参加了全省第三届少儿书画大赛,得了一等奖。
  2.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大师说过:“美是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作为孩子美育的启蒙者,我们有必要引导孩子怎样从具体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了美才能创造出美。
  怎样引导孩子去“审美”便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领着他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花的艳丽果的芬芳,去感受春的鲜活冬的严峻,不仅要让他们从美景中感悟生活的甜美,也要从沧桑中感悟人生的苦难,青山绿水让人遐想,残墙断壁让人深思……通过体验生活,让孩子们的内心丰富起来,让他们心中的“美”呈现多元化,只有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他们笔下的“真善美”才不会变成没有生命力的空壳。
  
  二、让学生“有能力画”
  
  选材和立意只是个酝酿过程,要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色彩和线条表达才出来,还需要具体的作画过程。如果把整个创作过程分解成这样的三个层次:眼中有物——心中有物一一笔下有物,我所提到的“让学生有能力画”即是第三层次。在辅导孩子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我试着总结出以下四种浅显易懂又生动形象的简易法:
  1.添加法。“添加法”就是让学生以一个物体或人物为主体,围绕这主体逐渐地添加与之有关的场景,使画面既突出主题又丰富饱满。前不久市里为迎接“第十九届世界客家恳亲会”举办了以“我是客家小主人”为主题的征稿比赛。其中有幅作品画了位在打盹的妈妈,取题为《妈妈累了》。小作者告诉我他妈妈要在恳亲会上带领一个很重要的团队参观全市的各景点,为了把工作做得出色,她不停地写解说稿,不停地设计参观路线,累得生病了。我觉得他取材挺好的,能从一个小侧面去反映“妈妈”这种为宣扬客家文化而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但画面只有一个疲惫的妈妈,显得单薄,缺乏感染力。于是我建议他添上摊满图纸的书桌,桌上放着感冒药和冒热气的茶杯,墙上指着十二点的挂钟,窗外下着雨,妈妈和衣靠在床上,微闭双眼,手里还拿着一本介绍客家文化的书……题目改为《妈妈明天当导游》,这样一来,整幅作品显得有血有肉朴实真切,主题鲜明。
  2.删减法。“删减法”既是把作品中过于累赘的内容删减,让画面看上去干净清爽主题突出。儿童在绘画中经常是漫无边际地想象,教师应捕捉他最精彩最富灵性的那部分,同时帮助他们删减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甚至是违背主题的内容。比如在辅导孩子画春天的美景,他们往往把树啊草啊花啊鸟啊山啊水啊统统画上,平均使力,没有重点刻画,画面显得平平淡淡毫无创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着重观察一种景物,着重描绘一种景物,把其余的删减或者略笔带过。在画人物时也一样,重点刻画主要人物,“配角”只需稍稍点缀,这样,画面就不会太杂乱。
  3.扩大法。“扩大法”好比是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有些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把某一局部放大,把某一细节扩大。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眼睛里,一朵花里可以蹦出个仙子,一片树叶里可以找出个春天,一滴水里可以映出个地球,一块石头里可以编出个故事……这种想象力正是形成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我们要鼓励他们用小眼睛去放大眼前这个世界,引导他们用画笔去表达内心的梦想。经你的提醒,他们会变得自信且大胆,他们会把蜗牛的壳画成一座大厦,上面有麦当劳餐厅,他们会把蚂蚁打扮成跳芭蕾的小天鹅,他们会在树杈上建个国际机场,他们会在苹果里画上睡觉的小兔,在云朵里画上五彩的鲜花……这样,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就展现我们面前了。
  4.缩简法。这种方法适合辅导低龄幼儿学画。当幼儿还不能全方位地观察一件事物时,他们往往把眼里所看到的东西简单化了,变成个轮廓。在他们眼里,一座大厦就是一火柴盒,一座桥就是一半圆弧线,他们对形的感觉只是平面的。所以,在指导他们画创作画时,我们尽可能把复杂的物体简单明了化,通常是用各种几何形体去概括所要表达的物体。这样,尽管孩子的绘画技巧不是很到位,但经过化简和缩小,他们一样有信心画好,他们一样能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画”
  
  我们说,没有想象没有创新就不成艺术。教学中,我们已经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同时,又教给了他们怎样表现真善美的能力,我们就应该认可他们的表达方式。画无定法,孩子的绘画更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用自己的语言画”。
  当孩子喜滋滋地把自己的。杰作“给大人看时,往往会得到这样的评价:“你的想象太荒谬了”、“你乱用色”、。你的构图不合理”等等。这些评价对孩子的创作是不利的,我们不但要学会欣赏他们的笨拙与幼稚,还要精心呵护他们那颗充满幻想与童贞的心灵。
  创作画教学,既是学生自己进行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点燃他们灵感火花的过程,要点燃他们的笔,就让我们先点燃他们的心吧!
其他文献
在高一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波动很大,笔者从教与学商方面来考察成绩波动的原因,结果发现:①由于初高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产生不适应感,从而影响英语学习。②部分学生未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初高中衔接的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使他们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能够真正独立学习、进行终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种身心疾病层出不穷,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强身健体。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不但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而且可减少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的密度稳定,并能有效调节血钙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且有助于完善个性品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太极拳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抗衰老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它有利于创设有效的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本文就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英语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创设情境一明确学习任务一小组分工一合作交流一互动评价一总结评价的课堂英语写作模式进行有效探索,以期优化写作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摘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发挥教师情感教育和人格魅力的威力。  【关键词】情景创设:试验成功:情感纽带    教育学家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促使学生产生猎奇心理,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教学重点内容精心设疑),鼓励、引发学生问题的产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好方法。我认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情景与气氛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和谐课堂 学生地位 课堂环境    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兴趣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培
【摘 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有激励性,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課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富有时代感,与时俱进,有效教学还要关注教学的反馈性,在反馈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景激励 教学民主    有效教学,就是说师生都应追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
摘 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积极慎重地培养和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既是学校德育系统工程的高层次内容,也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培养和造就大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
在今年暑期,我们又如约相聚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新一轮的学科培训,这次的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有效实施评课?”而展开。在未学习这本书之前,其实脑子里对评课的概念是挺模糊的,无非是学校组织全体语文组的教师先集中去听组内的每一位老师的课,然后在聚在一起评评议议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但多数老师都是碍于情面,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于是乎都是多栽花少栽刺。大多都是诸如教学程序有条理,普通话规范,能充分调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