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三的某一天,我被老师突然叫去办公室,要我负责一个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对接。我突然有种“临危受命”的紧迫感,好像“封印”的初、高中学生干部的细胞被激活,大脑开始疯狂运转。从活动开幕式流程都搞不清楚,到后来闭幕式全流程都游刃有余。这件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但过程中各种犯错和失败,有时还导致全员加班的“惨重”后果,也让我有了大学毕业后“端什么饭碗”的紧迫感。 我决定大四考研,继续在动画领域深入研究,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三的某一天,我被老师突然叫去办公室,要我负责一个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对接。我突然有种“临危受命”的紧迫感,好像“封印”的初、高中学生干部的细胞被激活,大脑开始疯狂运转。从活动开幕式流程都搞不清楚,到后来闭幕式全流程都游刃有余。这件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但过程中各种犯错和失败,有时还导致全员加班的“惨重”后果,也让我有了大学毕业后“端什么饭碗”的紧迫感。
我决定大四考研,继续在动画领域深入研究,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动画导演。但我确定梦想目标的过程并不顺利。大三时候,动画学院要求学生要自己组队,完成一部原创短篇动画。我成了牵头组队的人,由于仓促上阵,对组员了解不深,在前期创作时就发生了不少问题。
一开始,我希望同学们一起做所有人都喜欢的故事,给了大家太过自由的创作空间,导致剧本中心思想表达混乱,创作思路摇摆不定。组员们都自说自话,各创各的美术风格,我在其中无法协调和整合。导师们看了我们七零八凑的剧本,也都觉得剧作结构冗杂,思路走向不清晰。由于剧作把控的失调,剧组一度“休克”,拖拖拉拉半个学期没进展。压抑的情绪和组员之间的矛盾就像越滚越大的雪球,有人甚至逃避问题去打游戏解压,有人转头去画漫画,眼看着整个队伍就要崩溃瓦解。
虽然也有人和我一起强撑,但看着其他组都在稳步进展,我内心非常焦虑。焦虑久了反而沉淀下来,开始思考改变创作思路。我找来其他有同样困扰的同学,说了我自己一直以来想做的小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又黑又高的胆小女孩,勇于实现梦想成为一个“英雄”的故事。当然她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救死扶伤的英雄形象,她只是勇于突破自我,战胜恐惧,在坏孩子手里救下好朋友的“小英雄”。因為是根据我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故事思路清晰完整,人物角色也很有特色和反差萌,大家听完我的故事后一拍即合,顶着各方面压力,决定重新组队。在短短的3个月内,这部名叫《李小葵》的原创动画片被创作出来。
时间紧任务重,这3个月当中,从人物设定、分镜、原画到动画场景绘制,每一个环节我都提出了参考意见,对整个片子进行把控,创作在计划中稳步进行。慢慢的,我变得更加自信。在与大家一起努力创作过程中,我逐渐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动画导演的信心,在大三这一次坎坷的实践中,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对动画流程各个环节的理解和把控也都有了很大的飞跃。
《李小葵》不仅仅是我大三的一个实践作业,它也是我回忆生活、从生活中取材提炼升华出来的属于我自己的艺术作品。每一次再回看时,我都能回想起当时大家一起熬夜奋斗的日子。这个片子获得了2016年全国大学生微视频创作大赛最佳导演奖等奖项,这更加激励了我在成为动画导演的阶梯上努力攀登。毕业后,我的创作就会成为我问路的敲门砖和加速器,不仅展示给专业的人,也时刻提醒自己,原创是艺术生命的常青树、加油站。
大学期间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所事事。我忘不了大三那年,把作业变成“作品”的经历,我们正为青春、为创作“烦恼并快乐着”。
责任编辑:王新伟
其他文献
一只黄鼠狼正在爬树掏鸟窝你以为的小松鼠可能是它们 黄鼠狼主要在夜间活动,无论是在校园里走路,还是骑自行车,都可能与之不期而遇,比如,在教学楼或宿舍楼的路灯下、食堂门口、未名湖边,以及北部静谧的园林区,甚至学校西门外的火锅店门口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夜色朦胧,它们有时在离我不远处蹦蹦跳跳、鬼祟地四处张望;有时变身成一道黑影,闪电般横穿马路,等我反应过来,它早已消失不见。在校园里拍摄夜景,更深夜静
原本爸爸妈妈打算早点回来过年的,但是他们工作的城市石家庄因为疫情,一夜之间进入了战时状态,爸爸妈妈决定响应号召在工作地过年。所以年前只有我一个人去看望爷爷奶奶。 奶奶家在村里靠南一点儿的地方,以前還得走山路,近几年修了水泥路,走起来很平坦。大伯和爸爸、叔叔每次都邀请爷爷、奶奶来家里住,爷爷、奶奶总是拒绝,他们喜欢这个小村庄上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有淳朴的邻里人家。 爷爷、奶奶的小屋里每次春节前后都
风和日丽的春天,我们一位清华建筑博士和一位土木硕士有幸到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地现场,聆听建设者的讲述,了解了正在运用的建筑高科技,可以说上了一堂建筑智造的实践课。 4月20日早上7点,我们从清华坐地铁4号线,倒6号线,近两个小时,从北京西北方向来到约50公里距离的东面——北京城市副中心。 走在大街上,两侧可以看到多处工地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并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年底前,北京最重要的党政机关将到
月照昆玉河 柔情被剔去以后 冬夜就只有骨头了,如刀闪光 一泓湖水,从颐和园走来 在夜的目光里流淌 从前躲过的风云 舍不得遗弃,已经收藏 码头的灯光还亮 再大的风过来 体内,也掀不起惊涛骇浪 往事如烟,黑白无常 大大小小,哪能相忘 想起船桨,想起紫薇蔽日 想来想去,总是觉得不期而遇 比如约而至更让人感到 这个世界小的 只剩下一个月亮 寒风又起,冷月清凉 昆玉河朝着
一个愿望 桃花山下躁动的山野田地,渴求春风 在青草中衍生,每一条田塍 每一道沟渠,都是追寻血之脉径 突然就打开一扇碧宫珠门 一个法制封存好的世界 锁着一个愿望—— 一条静止了的千年鱼 在松柏下面,在长满青苔的红墙下面 在红唇白齿之间 有一支烛,一旦点燃月光 就会把胸腔内的躁动瞬间溶化在宣纸上 最初心,是徽墨做的 一树梨花的白 一树梨花的白,白成了山野的一地野菜 给白装
愛 岩石上 一个大大的鲜红的爱字 在宇宙间醒着 一直醒着 我在它上面站着,坐着,躺着 爱把我楼在它的怀中 仿若我是一个大大的婴儿 雨走来 雨走来 把天空和大地涂成水色 汽车,伞是流动的水 树木安静,安静的似乎不存在 雨停在一枚落难的枯叶上 枯叶瞬间有了光泽 仿佛干涸的血管找到血液 收拢伞,我把自己放进水中 我是一朵站立的浪花 我是自己的岸 春天像面镜子 春天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坐在实验室捣鼓着新买的飞控模块,在青岛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的学弟学妹给我发来了视频,实时转播我暑假在家独自设计制作的水下机器人的第一次下水。他们已经经过了一整天紧张激烈的比赛,还不知疲倦地利用赛后暂时空置的比赛场地调试我亲手设计制作的机器人。 我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级的学生,大学期间加入了学校的G_Robot社团,从此开始了我的机器人竞赛之旅。G_Robot社
正月初六傍晚下了场雨 雨水從屋檐跳了下来 暮色更亲情 恍惚。熟悉又陌生 屋里的他和她 像是盏双芯灯 星星一样平静地亮着 因此,这个村庄 才是我的村庄 这个傍晚属于我的傍晚 窗外,雨在下 还有我的记忆 此时,隐约中 灯光在微风里晃了晃 黄昏,下了场暴雨 黑夜提前抵达房间 雷雨像赶着下班的营业员 粗暴地推销她的大雨 这场雷雨 犹如初收的礼物 女儿兴奋的尖叫声
与我第一次见面的中国人一般都会问我相似的问题。 最常问的应该是“中国菜习惯了吗”。 我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住在澳大利亚的外国人“澳大利亚菜习惯了吗”。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澳大利亚菜”到底是什么。 我问了一个朋友,为什么中国人总是问我这个问题。她告诉我中国人也会问其他中国人这个问题,比如一个四川人会问住在四川的山东人“四川菜习惯了吗”。她提醒我在中国打招呼的时候可以问“你吃饭了吗”,关于“吃饭”
主持人语: 沙马的诗歌,抓住瞬间的感受,直面生存,揭示阜徽个体生存的紧张感和当下感,他总是把那个细小的痛感和快感紧紧抓住,他的诗歌围绕着细微的感受展开,始终保持着一份诗人特有的敏感性,把日常性和无逻辑性进行有效结合,对生活,对自身以及周围的人和物,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疏离的距离感和冷静观察。张阿克的这组诗歌有他写作上的一致性:平和、内敛、淡然、隽永。他知道一面低垂的旗帜更能够营造一种怆然,在山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