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景观生态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以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一)生态设计原理
1、地方性
(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 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生态设计告诉我们,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3)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能量,生态设计强调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3、让自然做功
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局部调节气候;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等。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生态景观的特点主要是首先城市是人工生态环境,是人类的聚居地,提供人们居住的场所,它的物质能量的流动既包括人流又包括物流。其次,城市又是自然生态环境,它存在于自然界中,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最后,城市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必须和睦相处,城市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大多数城市发展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也有很多城市进行了生态景观建设的尝试,比如恢复城市湿地、再现城市森林、拆除旧房建设绿地等等。进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借鉴以下几条策略。
(一)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任何一个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城市是区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城市的存在离不开区域自然山水格局,城市的迷人魅力和独特个性的创造也离不开城市所在的自然环境。“三面云山一面城”、“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杭州的写照,优美的湖光山色造就了杭州的人间天堂;南京这座城市由于石城“虎踞”钟山“龙蟠”的独特地形地貌,而具有了非凡的气势;“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水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是历史形成的桂林城市特色空间的突出特征。
(二) 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绿色河流廊道,是廊道中最自然的原素,对生态规划起重要作用。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我国许多地方对河道截弯取直,导致两岸的植被遭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破坏了。于是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来对待。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必须以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为基础。应该还其自然状态,形成水生到陆生的生物系列,并且建立湿地生态公园,以生态的方式净化水源。
(三)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地可以看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土地资源的营养、承载力为条件,以转化和固定太阳能为动力。通过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食物链(网),实现城市自然物流、能源的循环,为城市注入供氧、调温调湿、滞尘吸污、杀菌、减噪、固土保水、净化水体、回充地下水、降解废弃物、治理病虫害等生态环境功能。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不仅是绿色植物的发展,而且是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在内的整个自然环境结构及其生态还原功能的发展。
三、 结语
景观生态规划的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实践,这不仅仅是对景观设计师们、乃至对全人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研究也层出不穷,也有利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未来的景观应该是生态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全人类和各种生物、环境的协调发展。景观设计师们有责任为全人类及整个地球美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
[2]石铁矛,李团胜.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景观生态方法-沈阳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规划师,1999.
[3]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俞孔坚,叶正,李迪华.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8.
作者简介:马巨峰,性别男,民族汉
关键词 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一)生态设计原理
1、地方性
(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 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生态设计告诉我们,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3)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能量,生态设计强调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3、让自然做功
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局部调节气候;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等。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生态景观的特点主要是首先城市是人工生态环境,是人类的聚居地,提供人们居住的场所,它的物质能量的流动既包括人流又包括物流。其次,城市又是自然生态环境,它存在于自然界中,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最后,城市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必须和睦相处,城市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大多数城市发展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也有很多城市进行了生态景观建设的尝试,比如恢复城市湿地、再现城市森林、拆除旧房建设绿地等等。进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借鉴以下几条策略。
(一)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任何一个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城市是区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城市的存在离不开区域自然山水格局,城市的迷人魅力和独特个性的创造也离不开城市所在的自然环境。“三面云山一面城”、“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杭州的写照,优美的湖光山色造就了杭州的人间天堂;南京这座城市由于石城“虎踞”钟山“龙蟠”的独特地形地貌,而具有了非凡的气势;“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水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是历史形成的桂林城市特色空间的突出特征。
(二) 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绿色河流廊道,是廊道中最自然的原素,对生态规划起重要作用。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我国许多地方对河道截弯取直,导致两岸的植被遭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破坏了。于是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来对待。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必须以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为基础。应该还其自然状态,形成水生到陆生的生物系列,并且建立湿地生态公园,以生态的方式净化水源。
(三)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地可以看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土地资源的营养、承载力为条件,以转化和固定太阳能为动力。通过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食物链(网),实现城市自然物流、能源的循环,为城市注入供氧、调温调湿、滞尘吸污、杀菌、减噪、固土保水、净化水体、回充地下水、降解废弃物、治理病虫害等生态环境功能。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不仅是绿色植物的发展,而且是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在内的整个自然环境结构及其生态还原功能的发展。
三、 结语
景观生态规划的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实践,这不仅仅是对景观设计师们、乃至对全人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研究也层出不穷,也有利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未来的景观应该是生态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全人类和各种生物、环境的协调发展。景观设计师们有责任为全人类及整个地球美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
[2]石铁矛,李团胜.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景观生态方法-沈阳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规划师,1999.
[3]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俞孔坚,叶正,李迪华.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8.
作者简介:马巨峰,性别男,民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