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学会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可如今的高中作文课堂呢,其现状令人堪忧。
  一、现状之学生方面
  1.为格式造文,写成填充式的框架文。
  现行的高考制度,牵动全社会人的心,于是培养了一批“宿构”高手,他们沿着高考优秀作文的线路,一路摸索,打造出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作文模式。于是乎,教师和学生就徜徉在构建高考作文的模式中,学生作文变成了“填充式”的框架文。
  2.为题目造文,写成骨架式的无情文。
  高中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上课、做题;吃饭、看书;睡觉、默诵。缺乏丰厚的生活积累,何来作文的真情实感?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只能为题目“造”文,人不对事,言不对人,张冠李戴,乱编生造。
  3.为时事造文,写成“高大上”的政治文。
  高考作文必须切合时政热点,于是考前语文教师给学生整理时事要闻,归纳热点话题,将写作和历史政治紧紧握上了手。一些贴标签的论断,充斥在还不太成熟的高中生的心理。于是他们的笔下造名言,仿句式,喊高调,“假大空”现象日益严重。
  二、现状之教师方面
  1.教学思想高考化。
  高考决定了学生的命运,也操纵了教师的教学思想。于是作文教学就成了高考竞技的服务器。一切围着高考转,作文课堂的训练成了简单机械的技巧训练场。学生作文,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有什么想要表达,而是极力揣测命题人想要我们表达什么,阅卷评分的老师喜欢什么。
  2.教学方法程式化。
  作文过程中文思枯竭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问题。可是,很多语文教师不是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冲动,不是在指导学生如何打开写作思路,而是在进行机械重复的写作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拆分成所谓的能力训练点,进行阅读与作文简单的一对一的机械模仿。
  三、应对策略
  1.丰富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
  “唤醒本真,表达个性”,这是作文教学的本质。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他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生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生活,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语文教师,要及时呈现给学生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没有时间走出校园,教师就要将世界风云、国家大事、生活花絮展示给他们,或通过美文阅读,或通过视频再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达到积累素材、感悟真情的目的。
  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就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生活充实、并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提笔作文才能写出动人之事、感人之情、发人之思。
  2.唤起学生的激情,涌动写作的欲望。
  (1)重视活动,组织活动,用“体验”感受生活的温度。开展情感体验活动,利用人文节日,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或召开班会,让学生回味儿时的点滴快乐,感谢父母的养育深情;或举行演讲,讲述互帮互助中的温暖细节,感念师恩的不倦教诲;抑或在清明节追思怀亲,于端午节景仰古人。那时,学生的心灵被激荡,沉睡的感情被唤起,于是笔端飞扬,真情四溢,佳作迭出。
  开展社会体验活动,用“爱满人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用“盛世中国”让学生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写“生活随笔”于平凡生活中感受真、善、美。
  (2)重视阅读,引领阅读,用“积累”揭示生活的厚度。阅读的过程,是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的过程,是语言积累、增强语感的过程。有阅读才有积累,才有可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如今的文学作品高下优劣混杂,如果随意读来,势必会影响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并在阅读方法上作具体的指导。学生需要丰富的、良性的文学阅读,广收博采,移情化性,这样语文的人文价值才得以实现。
  社会日趋开放,而高中生长期与“世”隔绝,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打开教室之门,引进生活的“活水”来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让学生的脉搏与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一起跳动,教给他们用心灵去阅读感受世界的意蕴,深化自己的思想。
  3.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必须敢于“下水”,提笔作文。
  作文课,学生写作的课。可能这是很多语文教师的理解。每次听到诸多老师抱怨学生作文一塌糊涂时,我常常在想,学生写作时,老师在做什么?
  学生背课文,教师做好示范;学生改作业,教师查资料帮着举一反三;学生写作文,教师精改细批寻找范文。语文教师很忙很疲惫。可是,他们就是没有尝试和学生一起作文。殊不知,敢于“下水”,善于“下水”,用真实的感受,用心灵之音和学生交流,才能感知作文题目的深浅,学生提笔时的喜怨。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要回归写作的本源。这里的本源不是方法,不是技巧,更不是急功近利的“快餐”节奏,而是积极地投入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厚的养料,于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在读写结合中增强思辨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黄骅市中学。
其他文献
读书对去除社会浮躁之气、提升国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回味一下那些流传千古的读书古训或名言,就会发现其中所彰显的读书的巨大功能。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大力倡导读书,给读书加温。  应该说,时下出书的越来越多,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上学的孩子们要么走马灯似的忙于从这个学习班到那个学习班,要么沉湎于网吧而“e”网情深,他们已经离文学名著越来越远,难怪教育专家们呼吁:现行功利性的教育体制怎样能
摘要: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糖尿病患者通过恰当的护理和指导,使患者情绪稳定,饮食控制,运动有规律,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有效的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饮食;运动;护理体会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当前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强关系的减少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0名,行整体护理干预。随访2-3
在现在的中学作文训练中,学生写作存在一个很显著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空洞,对事件的描述不够真切,不能深层次思考问题,文章大多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没有自己的真实个性。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不会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写作的素材。根据对最近几年的写作教学的总结,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教会
新课改以来,课文的“文本价值”不等同于“教学价值”的认识已被广大同仁认同。可是,在现实的教学常态中,绝大多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时,走的仍然是只重视“文本价值”的老路,“目中无人”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表面上,教师们天天面对着一大群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学生;而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不太重视学情,也不太重视研究学情。鉴于此,笔者试就确定教学内容的学情依据谈谈自己的思考。  依据之一:学生的生
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是简单语文常识与深奥语文技巧的分界线,对于这些抽象且深奥语文知识的学习,初中学生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侧重把握语言对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与应用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如何把握语言的有效性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