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应用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21年9月,共选择80例肺小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判断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诊断符合率。结果:在8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肺小结节恶性70例,占比87.50%,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对比病理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应用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21年9月,共选择80例肺小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判断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诊断符合率。结果:在8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肺小结节恶性70例,占比87.50%,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对比病理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层螺旋CT检查的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对比病理诊断,指标相似度明显(P>0.05);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鳞腺癌、腺癌、鳞癌分别为20例、30例、20例,结核瘤、炎性结节、肺囊肿分别为4例、3例、3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病理诊断具备较强相似度(P>0.05);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误诊率、漏诊率较低(P>0.05)。结论:肺小结节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能够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全面提升诊断准确率。
其他文献
香港和澳门高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四所高校为例,从培养目标、研究生生源、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国际项目五个维度对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进行审视,总结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相关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尤其是广东省高校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故障树分析管理模式在医院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2017年医院手术室送检的患者病理标本14 120例,分为对照组6 590例和观察组7 5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和管理办法。观察组采用实施FTA分析法后修正的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和管理办法。比较两组患者病理标本交接过程中差错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标本管理质量评分,统计医师对两组病理标本的满意度。结
校内学术导师之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作用之局限性客观存在。对此,他们应该主动寻求转型并自主突破困境、转化学术优势、补足实践短板,其要务是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的三大追问中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独特性和关键点。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要深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涵,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独立地位,确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学术应用”特征;关于如何培养这样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旨在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师。基于全国80所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以生源地、院校地、就业地城市级别为测量指标,分析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生源地不同类型来看,整体而言,教育硕士一般将流动到更高级别城市就业,但效用不太明显。生源地城市级别越低,就业流动到更高级别城市的比例就越大。专业实践是影响教育硕士实现就业流动到更高级别城市就业的
针对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学生国际化水平不高以及工程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以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和工程课题承接为切入点,结合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及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同时以河南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例,探讨与分析具体思路与措施。最终成功构建了具有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学科特色的
目的:研究信息化病理标识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7月开始实施手术室病理标本的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2018年7~12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95例患者的病理标本,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标本标签准确率、问题标本发生率、手术室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标本送检时间、护理质量管理评分等,与实施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
目的:建立手术室病理标本标准化管理方案,以提高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质量。方法:自2018年9月起构建手术室病理标本标准化管理方案,完善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流程、设计手术室病理标本登记本、构建标本管理签名制度,全面入手提升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质量,2018年2~8月为实施前,2018年9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病理标本的送检时间及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缺陷情况。结果:实施后标本平均送检